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万福

作品数:61 被引量:371H指数:12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气候
  • 12篇降水
  • 7篇气候变化
  • 6篇地形
  • 6篇气象
  • 5篇地形云
  • 5篇生态
  • 4篇湿地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3篇滴谱
  • 3篇遥感
  • 3篇雨滴谱
  • 3篇日变
  • 3篇日变化
  • 3篇物候期
  • 3篇雷达
  • 3篇黄河
  • 3篇黄河上游
  • 3篇降水过程

机构

  • 40篇青海省气象科...
  • 12篇青海省人工影...
  • 9篇河北省科学院
  • 6篇青海省防灾减...
  • 5篇青海省气象局
  • 4篇兰州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青海省草原总...
  • 1篇青海省气候中...
  • 1篇中国大气本底...
  • 1篇奥克兰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1篇周万福
  • 19篇肖宏斌
  • 12篇周秉荣
  • 12篇李凤霞
  • 11篇李晓东
  • 10篇张国庆
  • 9篇祁栋林
  • 8篇王力
  • 7篇张加昆
  • 6篇颜亮东
  • 6篇苏文将
  • 6篇李甫
  • 5篇肖建设
  • 5篇校瑞香
  • 4篇王黎俊
  • 4篇田建兵
  • 4篇康晓燕
  • 4篇韩辉邦
  • 3篇孙安平
  • 3篇张娟

传媒

  • 4篇高原气象
  • 4篇干旱区研究
  • 4篇青海气象
  • 3篇气象科学
  • 3篇冰川冻土
  • 3篇干旱气象
  • 3篇全国第二届天...
  • 2篇青海环境
  • 2篇草业科学
  • 2篇山地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2012年青...
  • 2篇全国气候趋势...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青海农林科技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气象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0
  • 2篇1989
  • 6篇1986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祁连地形云与垂直风的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2007-07-12至2007-08-19的地面观测资料和三轴风速仪资料,对祁连地形云的形成与垂直风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按照地形云形成的天气背景,将其分为5类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和低云量以及气层的抬升(三轴风垂直分量W)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时,W为正值(气层抬升),低云量增加,此时有降水或降水强度较大;该地区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时,W为负值(气层下降),低云量减少,此时无降水或降水强度较小;多数情况下,降水发生在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时,降水时间与W开始抬升时刻相差1~2 h。另外,湍流强度的垂直分量变化也与降水有很明显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湍流强度的垂直分量比较大时,伴随着有较大低云量和降水强度;湍流强度的垂直分量比较小时,伴随着有较小的低云量和降水强度。当湍流强度的垂直分量大于水平分量时,也正是降水发生的时间或与降水时间相差1~2 h。这种情况可以说明降水的产生与地形抬升后的大气形成的低云降水或者中高云降水有关系。
周万福肖宏斌孙安平张国庆校瑞香
关键词:地形云
厄尔尼诺的天文成因与预测
<正>人民日报1990年4月9日发表“厄尔尼诺前兆现象令人关注”一文,谈到科学家提出的三种可能成因:一是厄尔尼诺与海下地震有关;二是厄尔尼诺与海水的含盐量有关;三是厄尔尼诺与大气和大气环流有关。这三种成因都有一些现象为依...
周万福
文献传递
三江源一次降水过程雨滴谱垂直演变特征
2024年
利用布设在泽库站内的微雨雷达(Micro Rain Radar,MRR)、OTT-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雨量计(Rain Gauge,RG)观测资料,针对2021年9月17日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MRR在高原地区的适用性,研究了不同雨强MRR观测参量及雨滴谱的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此次过程中MRR与雨滴谱仪及RG的累计雨量结果较为一致,MRR 200 m雨强与雨滴谱仪反演值相关性较好。不同雨强下降水参量在垂直分布上有所差异,雨强Ⅰ档,受蒸发作用影响反射率因子、液态水含量、雨强由高层至低层表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雨强Ⅱ档,蒸发作用减弱,各微物理量峰值高度有所降低;雨强Ⅲ档,粒子碰并作用增强直径增大,各微物理量随高度的降低而增大。此次降水过程以小粒子为主,在各个高度层小粒子对数浓度的贡献均最大。1000~4000 m小粒子对雨强贡献率均大于90%;1000 m以下中等粒子随着高度降低对雨强的贡献逐渐增大;大粒子在高层对雨强的贡献率大于低层。
郭世钰张玉欣韩辉邦周万福周万福张莉燕
关键词:雨滴谱
怎样识别和利用水文气象周期作预报
1989年
为了更好地进行水文气象预报,一般都要对水文气象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它自身的演变规律,寻找它可能存在的周期,再用周期延伸以预报未来水文气象的变化。因此,研究提取周期方法和识别周期的物理意义就成为水文气象预报中的重要一环。提取水文气象变化周期的方法很多。例如,滤波技术、谐波分析、方差分析。
周万福
关键词:水文气象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天体运行大气运动暴雨日数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辐射平衡及各分量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3年
利用2009年11月—2010年10月青藏高原玛多自动气象站辐射平衡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两种不同下垫面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季节平均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季节的平均总辐射日变化和年变化在两种下垫面的趋势基本一致,夏季总辐射为非零值的时间在早上要比冬季早2h左右,而在傍晚出现零值的时间要比冬季晚2h左右。夏季总辐射最强、冬季最弱,年变化最小值为0.544MJ.m-2,出现在1月;最大值为1.001MJ.m-2,出现在7月。在11:00—16:00(北京时)之间反射辐射冬季最强、夏季最弱。这种现象与总辐射日变化趋势恰好相反,反射辐射的年变化最小值出现在2月,平均最小值为0.157MJ.m-2;最大值出现在11月,平均最大值为0.326MJ.m-2。1号点和2号点反射辐射差值冬季最大,达到0.06MJ.m-2;春季最小,为0.03 MJ.m-2。净辐射年变化最小值为-0.025MJ.m-2,出现在12月;最大值为0.477MJ.m-2,出现在7月。地表反射率2个观测点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各季节地表反射率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都是2号点大于1号点,平均偏大8%。
周万福周秉荣李晓东李甫王力
关键词:青藏高原日变化年变化
青海湖区域云、降水特征及降水效率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根据1995-2004年5~9月青海湖区域刚察、共和、天峻、海晏4站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主要降水云状和降水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混合云的降水频率最高,其次是积云,层云较低;降水特征有明显的差异,降水强度、降水次数南部明显小于北部,大降水东北部多于西南部;刚察、天峻混合性降水出现频率最高,共和阵性降水最高,海晏连续性降水最高,各站降水最高频数多出现在8月;降水概率各站之间有明显差异,降水最大值多出现在7月,其次为6,8两月,低云量进入统计后,部分站出现双峰型变化特征。对积云和层状云产生的降水效率估算结果表明,高层云降水效率较高,积雨云降水效率较低,混合云降水效率在两者之间。
张国庆罗生洲马晓虹王红莉张加昆周万福肖红斌祁栋林
关键词:降水降水效率
银川平原一次中雨过程的雨滴谱及Z—I关系的个例分析
2001年
文献(*l—6)中,大多从宏观及天气尺度的方面讨论了云带、雨带及降水的整个体系过程。而本文利用银川平原一次中雨过程的雨滴谱及Z-I关系的个例分析,从微观结构演变过程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雨滴谱的特征量与各种云类型下降水之间的关系。
周万福
关键词:雨滴谱雨强银川平原云带雨带
青海省区域植被覆盖的分类研究
植被覆盖现状调查是国家对国情、国力的一项重要调查,也是遥感技术应用中最早、研究最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过去,应用遥感图像进行宏观的土地利用分类主要利用NOAA/AVHRR数据。与之相比,MODIS数据具有更好的光谱和空间分...
周万福
关键词:MODIS植被分类植被指数遥感图像草地资源
文献传递
公元1581~1670年多发性自然灾害的分析
周万福
关键词:日地关系自然灾害
X波段双偏振雷达对不同坡度地形云探测个例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观测的祁连地区地形云个例资料,对比分析了3°、9°和14°坡度与不同影响气流下形成的地形云特征。结果表明,夏季祁连地区在不同影响气流和不同坡度条件下形成的地形云差异显著,沿坡生成的单体数量、强度及内部动力、微物理过程和优势粒子分布特征均有明显差异,深入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地形云将有助于科学开展地形云人工增雨作业。
马学谦陈跃张国庆田建兵周万福
关键词:地形云不同坡度外场试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