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钊钿
- 作品数:17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中老年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改变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中老年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分布及不同干预措施下颈椎曲度的改变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7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病人80例,根据患者颈椎曲度情况,分为变直组与反弓组,根据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牵引组、综合治疗组,平均治疗10~14d,症状消失可以停止治疗;采用VAS、症状综合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个月对疼痛及症状进行评分,采用标准的Borden氏法测量颈椎曲度。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治疗前全部患者曲度值2.94±2.66,明显小于正常颈椎曲度值,全部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的改变与VAS改变无明显相关性;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的改变与总症状评分改变无相关性;变直组与反弓组颈椎曲度与临床疗效之间无相关性;有效组与无效组2组病人治疗前后曲度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经过6个月的随访,变直组与反弓组曲度与疾病的复发无相关性分析。结论: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减少是生理性退变特征,颈椎曲度的改变并不能影响临床疗效,而颈椎曲度异常的患者,也可以拥有良好的临床转归。
- 林定坤吴钊钿吴江林赵兵得苏国义杨伟铭宁飞鹏
- 关键词: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
- 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的骨水泥相关并发症及防治策略:432例临床资料分析
-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
- 陈荣彬李勇陈茂水鲁尧吴钊钿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并发症
-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20年
- 腰椎椎管狭窄症发生机制复杂,主要与骨质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矢状径缩短,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有关[1]。通过手术对责任节段进行减压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段,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进步,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减压术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微创术式[2]。如何规范手术适应证,保障手术预后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3]。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减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术后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吴钊钿张劲新鲁尧张博
-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
- 中老年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改变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观察中老年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分布及不同干预措施下颈椎曲度的改变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病人80例,根据患者颈椎曲度情况,分为变直组与反弓组,根据临床疗效分...
- 林定坤陈博来孔畅郭玉海吴钊钿
- 关键词: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
- “三法十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以"三法十式"手法和以"牵引+电磁疗法"两种治疗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对比两者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60例腰突症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应用"三法十式"手法治疗,疗程2周。对照组30例,应用"牵引+电磁疗法"治疗,疗程2周。应用JOA、VAS及分级疗效评定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及JOA都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VAS及JOA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腰突症患者的VAS及JOA,且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吴钊钿黎丽娜李振宇招立陈茂水许冠伟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出院关键任务计划在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出院关键任务计划在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行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治疗的125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出院关键任务计划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治疗行为的依从性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最终完成研究123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61例。观察组的出院准备度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前24 h及出院后3、6个月的治疗行为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依从性得分在干预时间、组间以及交互效应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后3、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在干预时间、组间以及交互效应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出院关键任务计划有利于改善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提高治疗行为依从性,降低腰椎功能障碍程度。
- 覃海兵李春蓉邹爱元吴钊钿刘超群李勇杨莲欢
- 关键词:出院计划腰椎退行性变脊柱融合术
- 中老年人神经根型颈椎型病患者颈椎曲度改变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 研究背景颈椎生理曲度(简称颈曲)的形成是对人体直立姿势的适应性反应,自前向后的正常曲度增加了脊柱的弹性及稳定性。颈椎曲度是观察、衡量颈椎形态的一个尺度。在X线片上,颈曲异常出现早、变化明显、易观测,是颈椎病最常见的X线表...
- 吴钊钿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曲度疗效转归
- 文献传递
-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
- 2024年
-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9分,平均8.1分。红细胞沉降率(ESR)17~114 mm/h,平均54.4 mm/h,C反应蛋白(CRP)8~151 mg/L,平均56.5 mg/L。MRI均提示术区椎间隙炎症信号改变。PELD术后2~17 d(平均9.5 d)确诊SSI。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4例,敏感抗生素7例),其中8例联合手术,包括经皮内镜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4例,后路病灶清除2例,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内固定2例。结果随访14~75个月(平均36.8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PELD术后SSI以发病急、再发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炎性指标升高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临床特点,规范化的抗生素治疗辅以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 陈荣彬潘艺之陈文创鲁尧张劲新吴钊钿李勇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部位感染
- 中老年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改变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 研究背景: 颈椎生理曲度(简称颈曲)的形成是对人体直立姿势的适应性反应,自前向后的正常曲度增加了脊柱的弹性及稳定性。颈椎曲度是观察、衡量颈椎形态的一个尺度。在X线片上,颈曲异常出现早、变化明显、易观测,是颈椎病最常见的...
- 吴钊钿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骨水泥弥散类型与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术椎塌陷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类型与椎体强化术(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再发术椎塌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6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411例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塌陷组与非塌陷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椎体压缩率、术椎高度恢复率、术后Cobb角纠正值、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类型、骨水泥分布区域及骨水泥渗漏方面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7个月,平均(17.60±7.28)个月。59例手术椎体出现塌陷,发病率为14.36%。在椎体压缩率、术椎高度恢复率、骨水泥弥散类型、骨水泥渗漏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欠佳、骨水泥呈致密型分布、术椎前缘高度恢复过度、PKP是导致椎体成形术后术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椎前缘高度恢复过度、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欠佳、骨水泥呈致密型分布、PKP是椎体成形术术后出现术椎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吴钊钿陈荣彬李勇何奇龙鲁尧招立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