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穗玲

作品数:19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抑郁
  • 4篇抑郁症
  • 4篇精神病
  • 3篇自杀
  • 3篇抗精神病
  • 3篇抗精神病药
  • 3篇病人
  • 2篇心理
  • 2篇血清
  • 2篇抑郁症患者
  • 2篇智商
  • 2篇住院
  • 2篇量表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儿童
  • 2篇分裂症
  • 2篇氟西汀
  • 2篇艾森克
  • 2篇病例
  • 2篇病例分析

机构

  • 19篇佛山市第三人...
  • 1篇鞍山市中心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精神卫...
  • 1篇上海市奉贤区...
  • 1篇重庆三峡精神...
  • 1篇宜宾市康复医...
  • 1篇泰安市复员退...
  • 1篇南通市第四人...
  • 1篇射阳县第三人...

作者

  • 19篇吴穗玲
  • 8篇郭锦滔
  • 5篇黎雪松
  • 4篇徐彩霞
  • 4篇邓文
  • 4篇谢国军
  • 4篇吴庆锋
  • 3篇容倩华
  • 3篇王建国
  • 2篇丁振江
  • 2篇杜兆洪
  • 2篇余志中
  • 2篇陈志锐
  • 2篇谢建文
  • 2篇刘素芳
  • 1篇李美银
  • 1篇唐瑞春
  • 1篇李晓玲
  • 1篇戚艳杰
  • 1篇罗庆新

传媒

  • 7篇新医学
  • 3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09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观察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对比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老年抑郁症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将确诊为抑郁症的10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每组各52例,分别进行2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氟西汀组的总有效率为82.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HAMD和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司西酞普兰组明显低于氟西汀组;而且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4、6周后HAMD评分也明显低于氟西汀组;氟西汀组出现乏力、便秘、恶心比例明显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较氟西汀更适合于老年期抑郁的治疗,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改善的时间更早,且安全性更好,可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徐彩霞吴穗玲邓文李美银李少兰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老年人抑郁症
度洛西汀与氟西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P300电位干预效果的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氟西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发抑郁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与氟西汀组,对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进行P300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定。与研究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作对照,比较P300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度洛西汀组与氟西汀组P300的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延长,而P300的P2、N2、P3波幅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度洛西汀组与氟西汀组P300的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较治疗前减少且波幅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度洛西汀组与氟西汀组,P300指标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周末,疗效比较无差异。治疗前后的P300潜伏期、波幅及反应时间均与其治疗前后HAMD评分无显著性相关性。结论度洛西汀与氟西汀均能有效治疗首发抑郁患者,且具有改善其认知功能作用。
徐彩霞黎雪松黄健强吴穗玲谢国军李晓玲刘益亮
关键词:首发抑郁症P300度洛西汀氟西汀
以精神障碍为突出表现的脑肿瘤──附22例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以精神障碍为首发或突出表现的脑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肿瘤位于间脑及颞叶,占73%(16/22),精神障碍症状以分裂样症状及痴呆表现为主。半数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结论:间脑及颞叶区肿瘤可以精神症状为首发或突出表现。对拟诊为精神分裂症、痴呆等精神疾患的患者应作头颅CT检查,以排除脑肿瘤。
郭锦滔吴穗玲黄慈芬
关键词:脑肿瘤精神分裂症痴呆病例分析
免疫系统指标在抑郁症不同病期中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免疫系统水平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HAMD)24项抑郁评定量表法。评定30例中度抑郁症病人和30例轻度抑郁症住院病人。30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中度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G;为(856.30±203.86、1089.95±220.90)IgM(84.83±38.21、143.38±52.52)经T检验分别是t=4.25、t=4.94。(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补体C3(117.02±13.66、105.54±17.29)经T检验t=2.85。(P〈0.05)。差异有显著性。轻度抑郁患者组与对正常对照组比较:IgG为(972.18±149.99、1089.95±220.90)和IgM(113.74±48.17、143.38±52.52))经T检验分别是t=2.42、t=2.28。(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IgA和补体C4:(P〉0.05)均无差异。结论抑郁症患者病情与免疫系统功能有关。抑郁评定量表分数越高:IgG,IgM的浓度就越低,而补体C3的浓度会升高。
杜兆洪陈家强罗庆新吴志刚吴穗玲容倩华
关键词:免疫指标抑郁症
精神科住院病人心源性猝死13例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黎雪松陈志锐吴穗玲张良城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精神科住院病人病例分析
101例住院精神病病人死因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对本院101例精神科住院死亡病例资料分析研究发现,精神病人住院病死率为0.35%。主要死因依次为躯体伴发症,治疗精神病的药物严重副反应及自杀。提示重视躯体情况、合理用药、加强安全管理可能有效降低病死率。
郭锦滔吴穗玲
关键词:精神病死因病死率抗精神病药物自杀
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被引量:2
2009年
唐瑞春王伟宋梓祥潘佳茅卫兵戚艳杰崔永华郑毅崔拥军冯志起郝国建李卫东李颖高靖捷张可谢国军吴穗玲侯博冉光荣曾俊赵芳霞孙长军李开凤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特征评估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特征。方法采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78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其父母进行测试和问卷调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社交和活动能力保持较好,男患儿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总分及学习能力、焦虑、抑郁、交往不良、强迫、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违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女患儿总分、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性问题、攻击等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男患儿的智商总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分以及知识、分类、词汇、数字广度、木块图案等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女患儿智商评分与女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有较多的行为和智商问题,家长应该根据他们的行为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帮助患儿改善不良行为和社交技能。
谢国军吴穗玲王建国吴庆锋黎雪松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劳教人员的人格特征及其心理因素的相关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对劳教人员的人格和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216名劳教人员进行一般情况、EPQ(艾森克人格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90)的调查。结果与常模比较,劳教人员的E,P,N因子分及SCL-90的10个因子分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的人格类型其心理状况不尽相同。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相关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P因子、父亲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情况是影响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的九大因素。结论劳教人员的人格及心理健康状况均有问题,心理健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邓文徐彩霞容倩华郭锦涛吴穗玲沈文元马棠玉
关键词:劳教人员艾森克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健康
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意念和企图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关系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有无自杀意念和企图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关系。方法:各种精神疾病的住院患者87例,均伴有严重的自杀意念或企图,入院时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部分患者于自杀意念或企图消除时作第二次测定。以无自杀意念和企图的同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以t检验比较各种差异的显著性。结果:有自杀意念或企图的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入院时均显著低于病情好转时。入院时有自杀意念或企图组血清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二次测定结果则与对照组相仿。结论:血清胆固醇水平可能作为预测自杀的参考,但可否作为其生物学指标。
谢建文赵惜辉古国谋王少娟郭锦滔吴穗玲
关键词:精神疾病自杀意念自杀企图胆固醇血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