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吴秉伦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接种
  • 6篇信息管理
  • 6篇信息管理系统
  • 5篇预防接种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免疫规划
  • 4篇麻疹
  • 3篇疫苗
  • 3篇疫情
  • 3篇水产
  • 3篇水产品
  • 3篇强化免疫
  • 3篇污染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接种证
  • 3篇儿童
  • 3篇副溶血性
  • 3篇副溶血性弧菌
  • 3篇补种

机构

  • 25篇沧州市疾病预...
  • 2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25篇吴秉伦
  • 17篇高志华
  • 17篇杨永胜
  • 11篇王万鹏
  • 5篇董伟
  • 4篇毕红杰
  • 2篇高亮
  • 2篇祁业敏
  • 2篇王春东
  • 2篇庞振清
  • 2篇卢俊荣
  • 2篇李顺利
  • 2篇张良顺
  • 1篇殷光斌
  • 1篇姜小峰
  • 1篇韩建华
  • 1篇刘岩
  • 1篇毛俊阁
  • 1篇张顺三
  • 1篇赵娜

传媒

  • 9篇职业与健康
  • 6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首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2010年沧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监测结果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沧州市2008—2010年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沧州市3年中AEFI监测系统运转质量,为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报告的全市2008—2010年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计报告AEFI病例3 021例,2009年报告病例数比2008年增加了75.31%,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22.46%。以县为单位覆盖率均达到了100%,以乡为单位覆盖率分别为99.50%、100.00%和96.04%;病例报告及时率、调查及时率以及3日内调查表网络上传率均超过了国家制定的90%的监测标准。结论该市自2008年开始正式启用国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各项工作指标日趋规范,各项监测信息愈加完整,监测系统灵敏性和完整性、及时性等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高志华王万鹏杨永胜吴秉伦李顺利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沧州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沧州市从1985年以来麻疹发病率一直在5/10万以下,由于2004年春季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落实较差和易感人群的积累,沧州市的麻疹疫情呈现较大幅度上升,2007年根据河北省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08年沧州市疫情下降明显,但2009、2010年沧州市麻疹疫情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尤其2010年麻疹疫情上升明显。因此,在河北省统一安排下,沧州市于2010年10月份对8个月龄~14周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11年我市麻疹发病率下降了99.23%。
王万鹏高志华吴秉伦杨永胜董伟
关键词:麻疹强化免疫流行病学特征
沧州市2022—2023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首起聚集性疫情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22—2023年沧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2023年首起聚集性疫情开展调查,为SFTS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2—2023年报告现住址为沧州市的SFTS病例数据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SFTS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2022—2023年沧州市累计报告SFTS确诊病例18例,均为本地病例,其中死亡3例,病死率为16.67%,男女比例为1∶0.64,发病季节集中在4-10月,发病年龄50~75岁,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3.33%。2023年聚集性疫情共涉及4例确诊病例,主要通过血液及其他体液密切接触传播。结论沧州市SFTS病例以散发为主,高危人群为中老年农民,应在重点地区加强宣传教育,做好监测预警工作。
郑炎吴秉伦张晓彤吕恒熹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聚集性疫情
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对沧州市流感疫情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对沧州市流感疫情的影响,为该市科学制定流感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沧州市某流感哨点医院2016—2019年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及2020—2021年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实施后的ILI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比较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前后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percentage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及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的变化。结果 2020—2021年沧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实施后,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ILI%显著高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水平(χ^(2)=598.64,P<0.001);2020—2021年该市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水平(χ^(2)=155.64,P<0.001)。结论 2020—2021年沧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措施的实施对该市流感疫情的发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可有效提高ILI监测的敏感性,降低流感病毒的人间流行。
吴秉伦祁业敏魏亚梅庞振清冯晓宇
关键词:流感病毒防控措施流感样病例
2020年沧州市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了解2020年沧州市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为水产品相关食品风险监测及进一步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随机采取不同地点、不同季度的水产品样品,根据《2020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和创伤弧菌5种致病性弧菌进行检测。对鉴定为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菌株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霍乱毒素ctx基因和副溶血性弧菌tdh、trh和tlh基因检测,确定其毒力基因。结果 180份水产品中68份检出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37.7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7.22%,霍乱弧菌检出率为3.66%,溶藻弧菌检出率为6.67%,创伤弧菌检出率为0.56%,河弧菌未检出。分离出的49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tlh基因,均未携带tdh和trh基因;6株霍乱弧菌全部为非O1/O139群霍乱弧菌,ctx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沧州市水产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弧菌污染,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为主,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均不携带毒力基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水产品监管力度,以减少致病性弧菌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张瑞吴秉伦毕红杰董晓枫王春东卢俊荣
关键词:水产品弧菌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
2021年河北省沧州市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致病性弧菌在沧州市水产品中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和食物中毒监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2021年沧州市水产品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监测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等4种致病性弧菌进行检测,对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基因检测,确定其毒力基因,并对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220份水产品中74份检出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33.64%。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2.73%,溶藻弧菌检出率为7.27%,霍乱弧菌检出率为2.73%,创伤弧菌检出率为0.91%。分离出的50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tlh基因型,未携带tdh和trh基因;6株霍乱弧菌都为非O1/O139群霍乱弧菌,ctx毒力基因为阴性。结论2021年沧州市部分水产品中存在致病性弧菌污染,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为主。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各类水产品的监管力度,降低致病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吴秉伦张瑞毕红杰卢伟胡倩倩王巨忠
关键词:水产品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毒力基因
2018—2020年沧州地区水产品及其制品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了解沧州市水产品及其制品中致病微生物、化学污染物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8—2020年在沧州地区各县区的水产养殖场、农贸市场、超市及餐馆采集市售水产品及其制品1 266份,对其中1 144份样品参照国家标准检测8种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肝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和戊肝病毒;122份样品参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检测化学污染物,包括总砷、总汞、铅、镉。结果 对1 266份水产品样品的检测显示,8种病原微生物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28.4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次之,为4.00%;沙门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3.03%和0.83%;未检出甲肝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及戊肝病毒。在农贸市场采集的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68.09%;其次是餐馆,为45.00%,养殖场和超市的样品检出率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36,P<0.01)。第三季度样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55.20%;其他病原微生物在不同采样场所和采样季度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砷、总汞、铅、镉均有检出,其中总砷、镉超标,超标率为84.62%和22.73%。结论 沧州地区的水产品及其制品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原微生物、化学污染物的污染,应开展深入的污染控制研究,加强监管。
张瑞吴秉伦毕红杰
关键词:水产品微生物化学污染物副溶血性弧菌
沧州市免疫规划全程疫苗电子监管系统实施进展情况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沧州市2014年免疫规划全程疫苗电子监管系统实施进展情况,总结经验,为完善系统功能建设目标提供建议。方法对河北省免疫规划全程疫苗电子监管系统信息管理平台中收集的沧州市用户档案表,疫苗数据和冷链设备数据与免疫规划年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沧州市免疫规划全程疫苗电子监管系统建设1年多来,3批19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中心、277个乡级接种单位和74个出生接种单位已完成系统建设,沧州市开发区疾控中心尚未完成。3批次县级系统实施率为95%,乡级接种单位实施率为100%,出生接种单位实施率为100%。实施单位将1 597个冷链设备维护进系统,各级盘点库存疫苗4 411 307人份,盘点率为99.95%。系统使用人员认为系统操作很简单的占71.06%;认为系统操作较为简单的占17.43%。结论沧州市免疫规划全程疫苗电子监管系统具备了良好的可操作性、具有推广的可行性,沧州市的系统建设基本完成,下一步应尽快促使沧州市开发区疾控中心落实系统建设目标,加速完善系统现有功能,扩展新的功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并在系统运行中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及实施后的运行监管。
杨永胜高志华王万鹏张良顺吴秉伦
关键词:免疫规划
2009—2013年沧州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情况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沧州市2009—2013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情况,对接种率报告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规范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系统运转质量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汇总"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沧州市2009—2013年的接种率报告数据、冷链设备数据和接种单位数据,与接种率主动调查数据进行对比,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价数据的可信性与趋势,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监测工作运转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类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超过国家疫苗接种率90%的指标,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疫苗在2013年未达到90%以上,A+C流脑疫苗、白破二联疫苗2011、2012和2013年未达到90%以上。结论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对于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影响较大,报告的接种率趋于真实,接种率降低受多个因素影响,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常规免疫监测质量需要采取诸多措施,综合协调。
杨永胜高志华吴秉伦殷光斌
关键词: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2011—2020年沧州市人间布鲁菌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2011—2020年沧州市人间布鲁菌病(布病)的流行情况,为本市人间布病疫情防控工作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2020年沧州市布病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沧州市共报告布病病例2625例,发病趋势较为平缓,年平均发病率为3.43/10万,不同年份布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79,P<0.05);布病发病主要集中在3—8月,占发病总数的67.51%;沧县、南皮、青县等地布病发病率较高;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72∶1;30~<70岁年龄组布病高发,占总病例数的83.73%;布病病例中农民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8.61%。结论2011—2020年沧州市布病发病率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发病地区分布和职业特征明显,应进一步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全市人群布病的发病率。
吴秉伦庞振清田玉颖郑炎祁业敏
关键词:布鲁菌病防控措施发病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