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燕华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食管
  • 2篇反流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郁热
  • 1篇郁热证
  • 1篇诊治
  • 1篇诊治进展
  • 1篇食管反流
  • 1篇食管反流病
  • 1篇食管炎
  • 1篇四联疗法
  • 1篇热证
  • 1篇中医
  • 1篇铋剂
  • 1篇胃食管
  • 1篇胃食管反流
  • 1篇胃食管反流病
  • 1篇胃炎
  • 1篇泻肝

机构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吴燕华
  • 1篇沈文
  • 1篇葛桂萍

传媒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泻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泻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通过与西药组治疗对比,从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变化,评价泻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经胃镜检查及中医辨证确诊为肝胃郁热证的反流性食管炎...
吴燕华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
文献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诊治进展被引量:13
2010年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吞酸"、"胃脘痛"及"嘈杂"等范畴,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湿、痰、热、气、瘀为主要病邪,与胃、脾、肝三脏密不可分。本文提出应深入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提出符合中医辨证理论、切合临床实际的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以便丰富和发展中医脾胃病学的内容,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吴燕华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
除幽愈疡免煎颗粒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Hp感染相关慢性胃炎患者Hp根除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除幽愈疡免煎颗粒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慢性胃炎患者Hp根除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Hp感染相关慢性胃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除幽愈疡免煎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评估项目包括治疗1个疗程时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不良反应及Hp根除率。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2例患者因未遵医嘱按时服药被剔除,对照组1例患者使用非研究药物治疗被剔除,以观察组46例、对照组47例为实际研究对象。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89.13%(41/46)vs.80.85%(3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情好转程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痊愈率为39.13%(1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40%(1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时,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IL-8、TNF-α和NF-κ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相关慢性胃炎患者接受除幽愈疡免煎颗粒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后,炎症反应得以有效抑制,Hp根除率得以有效提高,且不良反应未增加,有助于促进病情转归。
葛桂萍姜新林沈文吴燕华
关键词:慢性胃炎炎症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