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攀

作品数:4 被引量:7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太湖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氧化
  • 1篇电化学氧化技...
  • 1篇多糖
  • 1篇叶绿素A
  • 1篇营养盐
  • 1篇有机碳
  • 1篇源性
  • 1篇藻华
  • 1篇藻类
  • 1篇植物
  • 1篇溶解性
  • 1篇溶解性有机碳
  • 1篇水排
  • 1篇水温
  • 1篇酸性多糖
  • 1篇太湖北部
  • 1篇太湖上游
  • 1篇碳氮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常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吴攀
  • 3篇秦伯强
  • 3篇张运林
  • 2篇邓建明
  • 2篇周莉
  • 1篇于革
  • 1篇冯胜
  • 1篇黄琪
  • 1篇刘丽贞
  • 1篇马健荣
  • 1篇周健
  • 1篇李忠玉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湖泊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太湖北部不同湖区春、夏季溶解性酸性多糖分布被引量:2
2013年
为研究太湖dAPS(dissolved acidic polysaccharides,溶解性酸性多糖)的时空变化,探讨湖泊水体中dAPS对有机碳的贡献和重要性,于2012年春、夏季调查了太湖北部不同湖区(竺山湾、梅梁湾、贡湖湾、湖心区)水体中ρ(dAPS),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ρ(Chla)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不同湖湾中dAPS对DOC(溶解性有机碳)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太湖北部水体中ρ(dAPS)春、夏季变化范围为3.02~9.93 mg/L,平均值为(6.10±1.59)mg/L.夏季太湖北部各湖区之间ρ(dAPS)没有显著性差异,春季梅梁湾中ρ(dAPS)显著高于湖心区(P<0.05),其他湖区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春、夏两季ρ(dAPS)的最低值均出现在湖心区.除贡湖湾外,夏季太湖北部各湖区ρ(dAPS)与ρ(Chla)都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而春季各湖区则无显著线性关系.这说明春、夏季dAPS的受控因素不一样,夏季ρ(dAPS)受藻类影响较大.夏季各湖区dAPS对DOC的贡献率以贡湖湾最高,平均值高达46.7%±7.7%,春季则以梅梁湾的贡献率较高,平均值为68.6%±5.9%,这意味着dAPS在太湖水体有机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刘丽贞秦伯强吴攀牛城张运林黄琪邓建明
关键词:酸性多糖叶绿素A溶解性有机碳太湖
电化学氧化技术对藻源性湖泛的降解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索电化学氧化技术降解藻源性湖泛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选取太湖藻华发生水域的浓缩藻类在室内稀释后,于高温黑暗条件下腐烂形成湖泛水样.用钛基阴阳极板于24 V额定电压、100 W额定功率的变压器下在室内进行降解,并分别设置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结果表明:反应51 h后ρ(Chla)从初始的2 909.87μg/L降至72.02μg/L,降解率达97.6%;悬浮物〔OSM(有机悬浮物)、ISM(无机悬浮物)、TSM(总悬浮物)〕、含氮污染物〔TN、TDN(溶解性总氮)〕、CODMn、DOC(溶解性有机碳)的降解率分别为40.8~94.7%、37.4~58.9%、78.8%、40.1%;电化学氧化法对水体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好,而短期内水体藻类污染物的自降解能力较为微弱.电化学氧化法能有效去除湖泊水体中的藻类污染物,并且极板功率较小、反应时间短.
周莉冯胜张运林李忠玉吴攀
关键词:电化学氧化藻华
太湖上游流域经济发展对废水排放及入湖总磷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为探索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模拟1978—2012年太湖上游流域人均GDP与废水排放量、入湖总磷负荷的关系.结果表明:以1978年为计算基期,太湖上游流域人均GDP年均增速为10.3%~11.8%;1990—2012年,太湖上游流域年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废水排放总量分别为64799×10^4、93707×10^4t,与人均GDP均呈倒U型关系,从2006—2007年、2008—2009年呈下降趋势;人湖总磷负荷与太湖上游流域废水排放总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与人均GDP呈倒U型关系,从2007—2008年呈下降趋势,在1990s以前为850~1200t/a,1990s以后为1300—2000t/a.该研究为从经济学角度评估太湖上游流域废水排放、入湖总磷负荷及其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吴攀秦伯强于革周健周莉
关键词:磷污染物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废水排放量
水温和营养盐增加对太湖冬、春季节藻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8
2013年
为探讨水温和营养盐增加对冬、春季节太湖藻类生长和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水温(不增温、12.0、14.0、16.0、18.0、20.0℃)和不同营养盐浓度(低、中、高营养盐浓度)下藻类的生长及优势种群变化. 结果表明:藻类∑ρ(Chla)〔蓝藻、绿藻及硅藻中ρ(Chla)总量,下同〕随着水温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在20.0℃下∑ρ(Chla)为0.19-12.94μgL,显著高于其他水温试验组(0.01-6.83μgL);与较低水温(不增温、12.0、14.0℃)相比,较高水温(16.0、18.0、20.0℃)更能显著促进藻类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利用. 添加营养盐后,硅藻、绿藻ρ(Chla)的日均值分别为0.52-4.07、0.17-0.52μgL;湖水中∑ρ(Chla)呈增长趋势,并且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优势种由绿藻转变为硅藻,硅藻ρ(Chla)所占比例从试验初始的50%升至75%-98%, 说明营养盐增加可加大硅藻的竞争优势;而绿藻的生长则可能同时受水温和营养盐共同作用的影响,因此太湖冬、春季节藻类的演替同时受到水温和营养盐的影响.
吴攀邓建明秦伯强马健荣张运林
关键词:水温营养盐太湖浮游植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