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修符
- 作品数:29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小柴胡汤在柴胡类方中的作用机理探讨被引量:21
- 2007年
- 临床不同病证,不同病机,常以小柴胡汤加减(或言辨证方中加入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气分热甚有柴胡白虎汤,病涉血分用大柴胡汤、柴胡破瘀汤、柴胡四物汤,兼有湿热用柴胡陷胸汤、柴胡温胆汤,寒水停滞有柴胡真武汤、柴苓汤,中虚不足有柴胡建中汤、柴胡六君子汤等。柴胡类方就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或参以辨证之药,或合用其它名方所组成的方剂。
- 林士毅吴修符
- 关键词:小柴胡汤柴胡类方枢机
- 《伤寒论》“提示性脉症”的辨证意义被引量:1
- 1998年
- 仲景在《伤寒论》条文中论及的某些脉症,如“舌上干燥而烦”之“烦”,“发热”之“热”,“脉静”之“静”等,在后人的研究中多照文推论,以“字”解病,致使概念含糊,释义不一。通过结合临床及《伤寒论》原文本义对上述“脉症”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此类脉症是仲景借以提示某一病证的病机、病变程度及预后而附加的,为“提示性脉症”。
- 吴修符
- 关键词:辨证意义伤寒杂病论
- 《素问·藏气法时论》心苦欲理论探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素问·藏气法时论》"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等条文,揭示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利用药物气味之偏救补人体五脏阴阳气血之偏的治疗大法。后代医家缘此以为经,创制出了生脉散,清营汤等千古名方,至今仍在临床广泛使用。在食疗养生方面,药食物的性味理论也是指导人们健康饮食的重要法则。笔者试以五脏体系中的心脏系统为例,就心苦欲理论展开论述。
- 刘春阳吴修符
- 关键词:素问五脏
- <伤寒论>'必'解
- 本文对'必'作了解析,订正了传统的片面释义'一定'之义,认为'必'不仅作'一定'、'必定'等肯定之义,而更多的用作承接连词、转折连词。
- 吴修符
- 关键词:伤寒论转折连词仲景学说
- 文献传递
- 《伤寒论》22条“微寒”析疑
- 1997年
- 吴修符
-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辨证
- 继承发展仲景阴证学说的范例——《阴证略例》
- 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医必读百部名著》编委的邀请,校审了王好古之《阴证略例》一书,对此书的学术价值及影响作了更进一步的客观深入的发掘及整理。现就参校的心得写就一文,以飨同道。1作者及成书年代
- 吴修符李海蓉
- 文献传递
- 麻黄功用浅探被引量:3
- 2006年
- 李海蓉吴修符
- 关键词:麻黄散寒通滞通阳化气
- 论《难经》“冲脉并足阳明之经”
- 本文以《难经》'冲脉并足阳明之经'为立论点,重温《难经》、《内经》原文论述,结合《伤寒杂病论》的临床例证,阐明不仅'冲脉并足阳明之经',而且'冲脉并少阴脉',为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依据。
- 吕翠霞吴修符
-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冲脉足阳明经
- 文献传递
- 六经病欲解时与欲剧时探微被引量:4
- 2010年
- 六经病欲解时所体现的天人相应思想最符合中医学的整体观。它所倡导的时辰医学思想正处于现代医学的研究前沿。但六经病欲解时的思想一直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与欲解时相对的欲剧时则更是鲜为人知。六经欲解时与欲剧时无非是基于阴阳气的出入运行规律而提出的,将这种具有时辰规律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无疑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张磊刘迎迎吴修符郭伟星
- 关键词:六经病欲解时
- 小柴胡汤在柴胡类方中的作用机理探讨
- 临床不同病证,不同病机,常以小柴胡汤加减(或言辨证方中加入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气分热甚有柴胡白虎汤,病涉血分用大柴胡汤、柴胡破瘀汤、柴胡四物汤,兼有湿热用柴胡陷胸汤、柴胡温胆汤,寒水停滞有柴胡真武汤、柴苓汤,
- 林士毅吴修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