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心肌
  • 6篇心肌梗塞
  • 6篇心绞痛
  • 6篇绞痛
  • 6篇梗塞
  • 6篇冠脉
  • 5篇心电
  • 5篇支架术
  • 5篇内支架
  • 5篇内支架术
  • 5篇腔内
  • 5篇冠脉内
  • 5篇冠脉内支架
  • 5篇冠脉内支架术
  • 5篇成形术
  • 4篇电图
  • 4篇心电图
  • 4篇心肌梗死
  • 4篇血压
  • 4篇治疗不稳定心...

机构

  • 23篇蚌埠市第一人...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卷烟厂

作者

  • 23篇吕九华
  • 16篇李科民
  • 11篇王步群
  • 8篇王飞鸣
  • 8篇陈向民
  • 7篇孙红军
  • 5篇王关鸿
  • 4篇李松年
  • 4篇迮祖光
  • 3篇王乐丰
  • 3篇吴昱
  • 2篇翟全宜
  • 2篇胡大一
  • 2篇单桂芳
  • 1篇张辉
  • 1篇杨雅
  • 1篇张风云
  • 1篇李新
  • 1篇邵传利
  • 1篇张昌凤

传媒

  • 7篇淮海医药
  • 4篇蚌埠医药
  • 3篇临床荟萃
  • 2篇安徽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5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2002年
目的 评价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7例 ,于发病 1~ 2周内行冠脉造影术 ,同时对梗死相关血管行 PTCA并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 ,术毕对靶血管造影评价支架置入后即刻疗效。长期随访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扩张包括梗死相关血管在内的 2 1支病变血管共置入支架 2 1枚 ,手术成功率 10 0 % ,即刻造影评价梗死相关血管均达到 Ti Mi3级血流 ,无并发症发生 ,平均随访 2~ 14月 ,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 。
李科民王飞鸣吕九华陈向民王步群孙红军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管成形术冠脉内支架PTCA
核素心血池显像对缺血性心肌病的鉴别价值
1998年
缺血性心肌病是由于心肌长期缺血缺氧,使心肌变性坏死和纤维疤痕组织形成,心室壁被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所代替,心肌的收缩力减退和心室的顺应性下降,加之心室负荷,最终心脏呈普遍性扩大,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1].临床表现酷似扩张型心肌病,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有时鉴别二者较困难.本文应用平衡法核素心血地显像对左室功能进行定量分析,以探讨核素心血池显像对二病的鉴别价值.
李科民吕九华王步群翟全宜单桂芳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病核素心血池显像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QT离散度与心室晚电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1998年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QT间期和最短QT的差异程度,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即可发生变化。我们观察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QTD与正常人作对照分析,并与心室晚电位(VLP)检查结果作对照。
吕九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心室晚电位心电图
房颤与左房大小的关系
1993年
利用二维M型超声心动扫描仪对105例三类器质性心脏病(其中风心病54例、冠心病43例、扩张性心肌病8例)伴有心房纤维颤动者进行左房内径测量,并与193例同类病人但无房颤者(其中风心病94例,冠心病73例,扩张性心肌病26例)的左房经相对比,这些病人的平均左房内径均大于正常值(30mm)。同类心脏病伴有房颤者与无房颤者的左房内径对比、显示前者的左房明显大于后者,其中以风心病最为显著(P均<0.0.5)。本文提示:心房纤颤与左房扩大密切相关。
李松年吕九华
关键词:房颤左房大小超声心动图心房扩大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评价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Q波、非Q波心肌梗塞共 40例 ,经皮冠脉腔内成型术 (PTCA)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 ,或不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 ,冠脉造影评价支架置入术后即刻疗效 ,随访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冠脉内支架置入全部成功 ,病变血管术后均达到TIMI 3级血流 ,平均随访 16.4± 10 .2月 (2 -3 0月 ) ,不稳定心绞痛组 3例心绞痛复发 ,2例行冠脉搭桥术 ,1例因拒绝接受进一步介入治疗或外科搭桥术于随访 18个月时发生猝死 ,余全部正常工作、生活。结论 PT CA及冠脉内支架术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李科民王飞鸣陈向民王步群孙红军吕九华王乐丰
关键词:冠脉内支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24例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U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药物治疗疗效欠佳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冠脉造影术 ,单支血管病变行 PTCA术并置入支架 ,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先判断“罪犯”病变血管 ,根据病情扩张包括“罪犯”病变血管在内的主要病变血管 ,可同期手术扩张双支血管或分期手术。结果  11例单支血管病变全部成功扩张后植入支架 11枚 ,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中 ,3例患者首期仅扩张了“罪犯”血管 ,均接受了二期手术 ,5例患者同期手术扩张双支病变血管 ,5例患者仅扩张了“罪犯”血管 ,PTCA成功率为 96 .8% ,置入支架 30枚 ,成功率 10 0 % ,术后血管前向血流全部 Ti Mi 3级。结论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 UAP疗效确切 ,安全系数大 ,多支血管病变即使行不完全血运重建亦能显著缓解症状 ,减少病死率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李科民吕九华王步群王飞鸣陈向民孙红军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UAP
50例高血压病人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照分析
1991年
对50例有较长时间的高血压病人进行了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并作了心电图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吕九华王关鸿李松年
关键词:高血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
高血压患者心肌梗塞后心功能的保护(附56例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陈旧性心肌梗塞(OMI)发生急性左心衰或出现充血性心衰,是由于左室重构导致心脏扩大引起的。左室后负荷过重和大量心肌坏死可能是左室重构的始动机制,神经内分泌调节起着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OMI血压增高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如何预防MI后左室重构和左心衰竭。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我院1992~1997年共收治了56例AMI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的AMI共17例(A组),高血压史3~20年,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63.7岁,不伴有高血压病的AMI 39例(B组),男26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2岁。心肌梗塞病史3个月至6年。
李科民陈向民吕九华
关键词:高血压心肌梗塞心功能保护病例分析
早期ST段恢复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2007年
目的 通过分析ST段抬高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后的临床预后,评价ST段的早期恢复程度反映心肌水平再灌注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46例初发ST段抬高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选择心前导联中ST段抬高最显著的单个导联,测量治疗后ST段下降的最大比率(ST resolution,STR)[1],根据治疗后ST段下降的幅度分成ST段完全恢复(STR≥70%)或明显恢复(70%>STR≥50%)组(A组),ST段无恢复(STR<50%)组(B组),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预后.结果 A组26例,出现心功能Killip Ⅲ~Ⅳ级的1例,住院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再梗死)1例.随访中发现左室扩大5例,心力衰竭再入院1例.B组20例,出现心功能Killip Ⅲ~Ⅳ级的10例,住院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10例,随访中发现左室扩大10例,心力衰竭再入院5例.2组间存在明显差别.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早期ST段的下降幅度(STR≥50%)可作为反映心肌水平再灌注治疗的较好指标.
李科民王飞鸣王步群吕九华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心肌再灌注预后
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比较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发病年龄、CK峰值时间、QTd时间及并发症、合并症、既往史等。方法 :收集 1992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 (AMl)病历共 16 6例 ,根据梗死前 4 8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A组 )及有梗死前心绞痛组 (B组 ) ,比较分析。结果 :A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B组 ,且A组合并糖尿病例数、CK峰值时间、心电图、QTd时间、室速、室颤及泵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 ,且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发病前心绞痛可能导致缺血预适应的产生 。
孙红军刘成加李科民迮祖光吕九华王步群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缺血预适应心电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