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洪林 作品数:181 被引量:852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小细胞肺癌中MTA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检测转移相关基因1(MTAl)蛋白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SCLC转移、预后和化疗敏感性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无远处转移SCLC组织标本中MTAl的表达,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两类:低表达(≤6分)和高表达(〉6分);分析MTAl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EP方案(足叶乙甙100mg/in。静滴,d1-d5;顺铂60mg/m2静滴,d1,3周为1周期,共4-6个周期)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52例SCLC组织中MTAl高表达率为71.2%(37/52),18例癌旁组织均为低表达(100.0%);MTAl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和有无脉管侵犯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VALG分期及肿瘤部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Al高表达组的EP方案化疗敏感率低于MTAl低表达组(54.1% vs.80.0%,P=0.020);MTAl低表达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优于MTAl高表达组(20个月狐8个月,33个月 vs 35.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l在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转移、耐药及预后密切相关。 陈一天 徐益琛 陶累累 印洪林 余波 陈龙邦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耐药 预后 EGFR,Survivin,P53蛋白和PCNA在胸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EGFR、Survivin,P53蛋白和PCNA在胸腺癌中表达。方法9例胸腺癌和21例B3型胸腺瘤(高分化胸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复习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标记EGFR、Survivin,P... 印洪林 孟奎 陆珍风 周晓军文献传递 右颈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 2004年 邱大学 印洪林 吴苏稼 蒋国斌 周晓军 石群立关键词:包块 颈部 肿块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B型超声波检查 查体 重症肌无力91例胸腺病理与预后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994年 91例重症肌无力(MG)切除胸腺的基本病理形态特征,结合73例随访。结果表明;91.5%胸腺增生患者和56.3%的胸腺非增生患者对胸腺切除有效;该两者预后好于胸腺瘤组,提出了MG病人切除胸腺的预后与胸腺的病理形态有关。 印洪林 周志韶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胸腺 预后 病理 30岁以下肾细胞癌六例报告 1994年 30岁以下青少年发生肾癌较少见。我院1970~1990年收治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经病理诊断肾细胞癌50例中,30岁以下青少年肾癌6例,均为手术切除标本。男女各3例,年龄1~30岁,平均18岁。10岁以下2例,20~30岁4例。临床症状表现无痛性血尿2例,腰痛3例,肿块1例。CT检查:6例肾癌乎扫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见钙化,肿瘤大小2.3~11cm,2例直径>6cm;增强扫描后,肿瘤为低密度,3例肿瘤中心坏死液化。 印洪林 卢光明 张太和 严小娟关键词:肾细胞癌 无痛性血尿 肾母细胞瘤 透明细胞癌 砂粒体 病理网络管理系统对病理报告流程的影响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病理网络管理系统为病理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但相关报道较少。文中通过对某院病理报告发出的时间统计分析明确病理网络管理系统对病理报告流程优化作用。方法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2012年33 696份与2017年的41535份病理报告发出时间进行统计,考察该系统对病理报告流程包括病理标本签收、信息录入、技术制作、报告书写、取图等方面的影响,并针对2012年单站点工作模式与2017年多站点工作模式病理报告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2012年门诊病理报告3日内发出17 779份(96.2%),住院病理报告5日内发出14 590份(95.9%); 2017年门诊病理报告3日内发出22 271份(97.5%),住院病理报告5日内发出18 347例(98.1%)。2012年病理报告不合格率为5.69%,2017年为1.93%。结论病理网络管理系统使用后规范了病理工作操作流程,缩短了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提高了病理报告的质量,为病理质量控制提供客观依据。 陆珍凤 汪小霞 夏春 吴波 石群立 周晓军 印洪林关键词:病理报告 2例颅内胶质肉瘤伴有骨肉瘤成分 被引量:1 2000年 赵海滨 印洪林 何建芳 周晓军关键词:并发症 骨肉瘤 电镜组织自动制样机应用体会 被引量:1 2008年 陆珍凤 姜少军 吴晋蓉 周晓军 石群立 夏春 印洪林关键词:电镜 肾炎性假瘤1例 被引量:1 1999年 张丽华 陈忠豪 印洪林颅内原发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MPNS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对4例颅内恶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进行观察,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MPNST中女性2例,男性2例,年龄4-61岁。临床表现包括面瘫、嗜睡、乏力伴呕吐,头晕、头痛伴单眼闭合不全,头痛伴行走不稳。巨检示肿瘤最大径4-12 cm,平均6.3 cm,边界不清;切面灰红色、鱼肉样,部分区域黏液变性,常伴出血、坏死。组织学示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呈弥漫、束状分布,疏密不一,可见黏液样背景。肿瘤细胞梭形、多形性,有明显的异型性。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100(+),Ki-67呈高表达。3例随访6-24个月,患者死亡,1例肿瘤复发。结论颅内MPNST少见,预后差。确诊主要依病理学检查及免疫标记。手术切净肿瘤并辅以放疗及合理的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吴卫平 吴晋蓉 何燕 余波 夏春 印洪林 石群立关键词:颅内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