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常盛

作品数:24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出血
  • 6篇脑梗
  • 5篇卒中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4篇脑卒中
  • 4篇急性
  • 3篇疗效
  • 3篇脑出血
  • 3篇脑脊液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治疗急性脑梗...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自发性蛛网膜...
  • 2篇癫痫

机构

  • 24篇高州市人民医...

作者

  • 24篇卢常盛
  • 12篇黄丹丹
  • 9篇黄成锋
  • 7篇李上华
  • 7篇黄雄
  • 5篇邓耀芳
  • 5篇吴雨基
  • 4篇吴学永
  • 4篇彭铁生
  • 3篇梁雁
  • 3篇吴泳
  • 2篇梁汉周
  • 2篇黄汉宁
  • 2篇李春梅
  • 1篇陈文华
  • 1篇吴辉耀
  • 1篇车革方
  • 1篇陈一鸣
  • 1篇黎才源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实用神经疾病...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司匹林在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中二级预防的效果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中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暴露组(服用阿司匹林)与非暴露组(不服用阿司匹林或任何抗血小板药物),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段(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1-90岁)脑梗死的复发、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情况。结果与非暴露组比较,各个的年龄段暴露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增高(P〈0.05)。在61-90年龄段,暴露组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加趋势低于非暴露组(P〈0.05)。41-80岁年龄段,各暴露组脑出血率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71-90岁之间,各暴露组脑出血率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率增加(P〈0.05)。需治疗例数在71-90岁年龄段增加(P〈0.05);在61-70岁年龄段相对危险度最高,81-90岁年龄段归因危险度最大。结论阿司匹林在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中二级预防效果存在差异,41-60岁之间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获益最大,风险最小。
吴学永卢常盛李上华黄雄李春梅
关键词:脑梗死阿司匹林
60例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发病24h内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将两组结果与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3周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下降,其数值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治疗3周后凝血纤溶系统基本恢复正常,血浆D-二聚体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吴泳梁雁黄丹丹卢常盛
关键词:脑梗死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25例脑室出血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卢常盛吴雨基
关键词:脑室出血手术治疗内科治疗
脑卒中继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继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对591例住院确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1例脑卒中患者中继发精神障碍136例,占23.01%。各类精神障碍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情感障碍、脑衰弱综合征、意识障碍综合征、幻觉妄想状态、痴呆状态、狂躁状态。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与精神障碍有一定关系。结论:脑卒中伴发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影响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应引起重视,并适当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吴泳梁雁黄丹丹卢常盛
关键词:脑卒中
脑卒中继发癫痫发作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对560例住院确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随防。结果:560例患者出现继发癫痫60例(10.1%),其中急性期发生率为63.3%(38例),恢复期为36.7%(22例)。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以脑叶病变居多,占42%,可见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P<0.01),且以强直痉挛性发作居多,占56.7%。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癫痫发生率高,且病灶在脑叶者易出现继发性癫痫,发生机理为脑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障碍引起癫痫发作。
邓耀芳黄丹丹卢常盛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
血液磁极化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66例被引量:1
2000年
黄丹丹卢常盛
关键词:血液磁极化疗法急性脑出血
31例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总结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1例临床确诊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女性稍多于男性,全年均发病;多有前驱感染史,平均12d发病,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无力、四肢远端感觉异常,部分患者有颅神经受损;发病1~2周多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经治疗大多效果良好。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多样,经治疗效果良好。
黄成锋卢常盛黄雄李上华彭铁生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周围神经病
苦碟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苦碟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注射用苦碟子治疗组(50例),注射用曲克芦丁常规对照组(40例),逐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进步)为86%,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P<0.05。结论苦碟子能够改脑内血液循环,促使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邓耀芳黄丹丹卢常盛
关键词:苦碟子脑梗死疗效
直立性低血压与脑血管病的防治(附593例报告)
2001年
吴雨基卢常盛梁汉周
关键词:低血压脑血管病
脑微出血部位与脑出血可能位置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索与分析脑微出血(CMBs)部位与脑出血可能位置。方法通过磁共振梯度回波加权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并了解其CMBs的数目及分布,并随访其随后发生脑出血的患者,通过头颅CT了解其出血部位的情况。结果CMBs发生部位就是脑出血在大脑中可能出血的位置。结论脑微出血部位与脑出血可能位置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但脑微出血能够预测脑出血的发生。
李上华卢常盛吴学永
关键词:脑微出血磁共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