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健翔 作品数:13 被引量:51 H指数:4 供职机构: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生化益母汤对剖宫产子宫复旧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生化益母汤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抗生素、缩宫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应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化益母汤7d,软尺测量子宫缩复情况;术后30d、42d观察恶露干净情况;B超于术后第5天及42天检测子宫复旧及宫腔积液情况。结果产后两组子宫逐渐缩复,术后第3、第5天观察组子宫缩复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30d恶露干净率分别为63.33%和51.67%,42天恶露干净率分别为88.33%和6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5天,两组宫腔积液发生率,子宫三径之和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小,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第42天,两组腔积液发生率,子宫三径之和比较P 0.05,差异显著;两组子宫复旧情况比较,观察组复旧良好93.33%,对照组复旧良好81.6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化益母汤促进剖宫产术后子宫缩复,缩短恶露时间,促进子宫复旧,值得推广。 张娟娟 许可可 彭小新 郑文玲 邓小云 卢健翔关键词:剖宫产 术后 子宫收缩 子宫复旧 中医药 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1年内妊娠率治疗组为70.00%,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提高1年内妊娠率,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 周明 陈丹丹 王丽娜 黄晓玲 卢健翔 孙挺 陈艳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腹腔镜检查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RNA在早期自然流产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在早期自然流产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自然流产者40例(自然流产组),同期选择要求进行人工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40例(正常妊娠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蜕膜组织中MIF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自然流产组蜕膜组织MIF mRNA相对定量表达为1.19±0.25,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33±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P<0.01)。结论 MIF mRNA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下降,说明其可能在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杜敏 李宝艳 石瑾秋 卢健翔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早期自然流产 蜕膜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iR-210与子痫前期滋养层细胞自噬的关系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miR-210和自噬情况,并初步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和同期住院正常晚期妊娠孕妇(正常对照组)各20例,应用Real-time PCR检测胎盘组织中miR-210和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LC3Ⅱ的表达水平,分离培养胎盘滋养层细胞,采用miR-210抑制剂(anti-miR-210)敲低miR-210,通过real-time PCR检测Beclin-1、LC3Ⅱ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内miR-210表达增加,自噬增多,Beclin-1和LC3Ⅱ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敲低miR-210后显著抑制自噬反应,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下降,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协同关系。结论 miR-210参与调控子痫前期滋养层细胞自噬。 卢健翔 石瑾秋 周芸 唐杰 周明关键词:子痫前期 MIR-210 自噬 球囊支架不同放置时间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发的预防价值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对比COOK球囊支架不同放置时间对宫腔粘连(IUA)病人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复发的预防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IUA病人236例,均于宫腔镜下行TCRA治疗。按照术后COOK球囊支架放置时间的不同分成A组(术后COOK球囊支架放置时间为5 d)66例、B组(术后COOK球囊支架放置时间为30 d)101例、C组(术后COOK球囊支架放置时间为60 d)69例。分别比较三组月经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以及手术前后AFS评分情况。结果A、B、C三组月经改善率分别为45.45%、87.13%、92.75%,B、C组明显高于A组(均P<0.05)。三组生殖道感染、球囊支架脱出或下移、子宫穿孔、球囊支架嵌顿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三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1.82%、9.90%、8.70%,B、C组明显低于A组(均P<0.05)。A、B、C三组术后AF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C组术后AFS评分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IUA病人术后放置COOK球囊支架30 d、60 d可发挥显著的预防术后复发效果,且安全性较好,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月经改善率。因此,TCRA术后COOK球囊支架宫腔放置时间选择30 d是可行方案。 陈丹丹 石丽萍 卢健翔 孙挺 董瑞 周明关键词:子宫疾病 术后复发 安全性 miR-574-5p在子痫前期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miR-574-5p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胎盘组织中表达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住院的子痫前期和同期住院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各20例,应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血浆和胎盘组织miR-574-5p的表达水平。结果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浆和胎盘组织中miR-574-5p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1.01±0.03)相比,子痫前期组的血浆中miR-574-5p的表达量(3.80±0.19)显著升高(P<0.01);子痫前期组的胎盘组织miR-574-5p水平(4.15±0.1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3±0.10)(P<0.01);且随着子痫前期血浆中miR-574-5p表达量的增加,胎盘组织中miR-574-5p表达量也呈现增高趋势,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843)。结论 miR-574-5p有望成为子痫前期筛查的生物标志物。 卢健翔 石瑾秋 周明关键词:子痫前期 生物标志物 抑制素A与子痫前期及子痫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抑制素A与子痫前期及子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子痫前期(25例)以及重度予痫(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以同一时期入院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在基因和蛋白水平通过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反应以及Western-blotting技术对子痫前期以及重度子痫患者外周血中抑制素A表达量进行测定,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其表迭量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孕妇血清中抑制素AmRNA表达量相比,抑制素A在重度予痫以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含量显著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蛋白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孕妇血清中抑制素A含量[(6.8±0.6)μg/L3相比,予痫前期[(12.6±112)μg/L]以及重度子痫患者[(38.4±1.3)μg/L]血清中抑制素A含量显著升高,并且重度子痫孕妇血清中抑制素A含量与子痫前期抑制素A含量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发现,抑制素A在重度子痫以及子痫前期孕妇中表达量较高,这与RT-PCR以及ELISA,Western-blotting结果一致。[结论]抑制素A与子痫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且随着抑制素A含量升高,子痫病情逐渐加重。 卢健翔 石瑾秋 周明 唐杰 李宝艳关键词:抑制素类 先兆子痫 子痫 阻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基质细胞迁移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干扰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基质细胞迁移的可行性,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取自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妇科微创治疗中心2014年1月至6月就诊的患者。取组织后分离培养EMs基质细胞,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敲低M-CSF表达,通过划痕实验检测EMs基质细胞的迁移能力,通过明胶酶谱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9)的活性及表达。结果敲低M-CSF后显著抑制EMs基质细胞迁移,且抑制该细胞MMP-2及MMP-9的表达及活性。结论采用RNAi技术敲低M-CSF表达很可能是治疗EMs的新方法。 石瑾秋 卢健翔 常亮 李宝艳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细胞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内膜细胞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取自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妇科微创治疗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就诊,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EMs的患者54例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59例,分离培养EMs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培养后分别采用其条件培养基孵育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及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判断异位内膜细胞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采用划痕实验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调控作用,检测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α-actin)及骨桥蛋白(OPN)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细胞可显著增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12 h:1.23倍,24 h:1.39倍,48 h:1.38倍,各时段两组比较,P<0.01),异位内膜细胞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力升高为对照组的1.50倍(P<0.01),并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型转为分泌型。结论异位内膜细胞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靶向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可能是治疗EMs的有效策略。 石瑾秋 卢健翔 张静 李宝艳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换 不同术式全子宫切除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因子宫良性疾病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VH)、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的临床效果.探讨各种术式的优缺点,寻找更合理的适应症。方法:对有全子宫切除指征的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VH)4... 李宝艳 卢健翔 陈美一 张金玲 李明娥 邓宇敖关键词:全子宫切除 外科手术 术式选择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