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文剑

作品数:20 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气候
  • 9篇土地利用
  • 5篇土地覆盖变化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气候效应
  • 4篇陆面
  • 4篇变暖
  • 4篇值模拟
  • 3篇地表
  • 3篇植被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区域气候
  • 3篇全球变暖
  • 3篇陆面过程
  • 2篇植被覆盖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循环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气温
  • 2篇夏季

机构

  • 20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0篇华文剑
  • 17篇陈海山
  • 4篇李兴
  • 3篇孙善磊
  • 3篇俞淼
  • 1篇张文君
  • 1篇邓伟涛
  • 1篇马红云
  • 1篇李婧华
  • 1篇李碧兰
  • 1篇况雪源
  • 1篇朱司光
  • 1篇张耀存
  • 1篇尹志聪

传媒

  • 4篇大气科学学报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大气科学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欧亚大陆夏季地表热力异常与同期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CRU TS3.0数据集以及中国站点观测数据,分析了欧亚大陆夏季地表热力异常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与同期欧亚大陆地表热力异常之间的可能联系。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地表气温与浅层土壤温度的大尺度变化特征基本一致: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一模态空间型表现为大陆西南部分区域与欧亚大陆其他区域反相变化,对应的时间系数均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转折。当夏季欧亚中纬度印度以北地区和我国中东部地区地表气温偏高时,东亚夏季风的强度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我国东部偏南风偏强,江淮流域水汽偏少,且气流上升运动偏弱,降水偏少;华南和北方地区水汽偏多,且气流上升运动偏强,降水偏多;反之亦然。当欧亚大陆中高纬贝加尔湖以东及以西地区夏季地表气温偏高,而我国东北部地区夏季地表气温偏低时,东亚夏季风的强度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我国东南部地区偏南风异常偏强,有利于水汽向江淮流域输送,东南沿海及内蒙古中部水汽偏少,且气流上升运动偏弱,降水偏少;而东部其余地区水汽偏多,且气流上升运动偏强,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黄菱芳陈海山郑旭程华文剑
关键词:欧亚大陆夏季降水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气候效应的一些认识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是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系统的主要方式之一,且这种变化被认为是近百年来引起全球和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利用NCAR ...
华文剑陈海山李兴俞淼
关键词:气候效应数值模拟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利用NCAR CAM4.0模式,针对潜在植被和当代植被两种典型土地覆盖类型,通过平衡态试验探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LUCC对气温日较差有明显影响。日较差的响应与LUCC变化的区域有紧密的联系。在中纬度,LUCC引起日较差减小,这主要由日最高气温的降低造成。在低纬度东亚地区,日较差的减小主要由日最高气温的降低造成;而在印度半岛,日较差的减小主要由日最低气温的升高决定。这种区域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植被蒸腾和冠层蒸发的作用,LUCC能够显著调节气温日较差的变化。
华文剑陈海山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气温日较差气候变化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综述被引量:52
2014年
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是重要的外强迫之一,但是LUCC对全球及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仍然薄弱,至今无法对LUCC的气候效应问题做出系统的评估。研究针对人类活动比较剧烈的中国区域问题,首先回顾了近几十年来中国LUCC的特征,接着从观测和数值模拟2个方面系统地讨论了过去LUCC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LUCC通过生物地球物理过程影响区域气候的工作,总结和归纳了LUCC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问题,进而探讨了LUCC在未来气候变化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
华文剑陈海山李兴
关键词:气候效应
土地利用模式比较计划(LUMIP)简评
2021年
为进一步促进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LCC)以及土地管理对气候影响的理解,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设立了土地利用模式比较计划(LUMIP)。该计划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的试验设计:第一阶段涉及理想的毁林情景耦合试验和陆面模式模拟试验,旨在促进LULCC对气候影响过程的理解,并量化模式对LULCC的敏感性。第二阶段的试验重点关注土地利用变化的历史影响,以及未来土地管理决策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本文概述了其科学背景、试验设计和方案、参与模式情况等,并简评了该计划的研究意义和特色,以期读者迅速了解其相关的研究要点和发展方向。
华文剑刘殊瑜陈海山
关键词:土地管理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区域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是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系统的主要方式之一,且这种变化被认为是近百年来引起全球和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首先通过理想化...
华文剑
关键词:数值模拟气候效应
文献传递
内蒙古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1
2015年
植被作为表征陆地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1982—2012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同期观测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1982—2012年,植被指数总体呈波动变化,且区域差异明显。从年际变化来看,植被受降水影响明显;年内变化上,气温对植被的作用明显。内蒙古不同区域植被对气候的响应方式不同,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无滞后时间,其余地区对气温和降水的滞后时间为1个月。
薛海源陈海山华文剑
关键词:NDVI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背景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气候效应的新认识被引量:15
2013年
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是人类影响气候变化的两种主要活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度和降水是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LUCC的气候效应更加剧烈?利用NCAR CAM4.0模式,考虑温室气体和LUCC的年际变化情况下,探讨不同气候背景下LUCC气候效应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在1850年温室气体含量背景下,LUCC引起的气候敏感性为0.54℃/(W/m2),而在当代温室气体含量背景下,LUCC引起的气候敏感性为0.26℃/(W/m2).不同气候背景场对LUCC引起的温度差异在偏高纬度显著,全球变暖主要改变中高纬度的积雪-反照率来影响LUCC对温度的变化;而在热带和副热带区域,全球变暖引起的降水的区域差异是造成LUCC的气候响应存在不同的主要原因.
华文剑陈海山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全球变暖气候效应
近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气候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5
2015年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气候效应以及土地覆盖数据的不确定性,一直是LUCC研究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最新的遥感资料,采用新的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0,探讨了1990年至2010年中国LUCC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区域LUCC使得局地气温和日较差发生了显著改变,而降水及低层环流场变化不显著;LUCC的影响存在季节性差异,其中,夏秋季响应程度较大且主要体现在边界层内。就LUCC对气候影响的机理各地区有所不同,华北地区LUCC的气候效应主要受蒸散发作用主导,而长江流域则由反照率与蒸散发共同作用。这些结果均说明,较短时间尺度的LUCC气候效应主要体现在其局地范围,且在不同的季节有所差异。
陈海山李兴华文剑
关键词:区域气候数值模拟
“现代气候学”课程教学的思考被引量:1
2015年
自20世纪70年代国际讨论会提出气候系统的概念以来,气候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气候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气候学问题。笔者在本文结合近年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在该课程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气候学知识更替的重要性以及各学科之间交叉学习的必要性,并利用科研和教学中所涉及的气候学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期提高学生把握气候学知识最新动态的能力。
华文剑孙善磊
关键词:教学内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