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山

作品数:4 被引量:25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秸秆
  • 1篇性状
  • 1篇休闲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吸收
  • 1篇有机碳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苗
  • 1篇玉米苗期
  • 1篇玉米苗期生长
  • 1篇生物炭
  • 1篇土壤化
  • 1篇土壤化学
  • 1篇土壤化学性状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农田
  • 1篇麦季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4篇刘钢
  • 4篇谢祖彬
  • 4篇朱建国
  • 4篇刘金山
  • 3篇许燕萍
  • 3篇孙会峰
  • 3篇卑其成
  • 2篇唐昊冶
  • 1篇张佳宝
  • 1篇黄平
  • 1篇张晗芝
  • 1篇黄云
  • 1篇蔺兴武
  • 1篇卑其诚
  • 1篇周仕栋

传媒

  • 1篇土壤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4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调整秸秆还田时间,进一步发挥农田固碳减排作用
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效应取决于对大气CO2的固定量、和CH4、N2O排放量.农田土壤有机碳来自于光合作用,是光合作用产物在土壤生物作用下形成的.它始终处于新有机碳形成和老有机碳分解的动态平衡中.这种平衡主要受气候条件、有机物...
谢祖彬刘钢卑其成唐昊冶刘金山孙会峰许燕萍朱建国Georg Cadisch
FACE条件下休闲和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麦季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中国唯一的江都FACE(Free-airCO2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平台,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下休闲(fallow,不种作物,但翻耕和施肥与其他处理相同)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脱氢酶、β-葡萄糖苷酶、转化酶、芳基硫酸酯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FD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于休闲土壤酶活性没有影响。在没有秸秆还田的情况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刺激了土壤中脱氢酶、β-葡萄糖苷酶、转化酶、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和FDA水解,增加幅度分别达到了14.88%、19.41%、11.69%、17.12%和4.47%。除转化酶外,秸秆还田使土壤酶活性增加。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FACE效应先增加后消失。
周仕栋谢祖彬朱建国刘钢孙会峰卑其成刘金山
关键词:大气CO2浓度升高秸秆还田
AHolistic Evaluation of CO_2 Equivalen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Compost Reactors with Aeration and Calcium Superphosphate Addition被引量:7
2010年
堆肥可以杀灭病原菌、抑制杂草、缓慢释放养分、改良土壤、保持水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堆肥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甲烷,对全球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量化比较不同堆肥方式下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和排放量,以期实现减少堆肥堆制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堆放方式。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了强制通风加过磷酸钙、强制通风不加过磷酸钙、翻堆通风加过磷酸钙、翻堆通风不加过磷酸钙四种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76天堆肥结束时,翻堆处理总有机碳降解51%-55%,强制通风降解大约44%。翻堆加过磷酸钙和不加过磷酸钙处理的甲烷排放量分别为15.35和15.27 g Mg-1堆料,高于强制通风处理排放量(加过磷酸钙和不加过磷酸钙处理分别为7.76 g Mg-1堆料和3.22 g Mg-1堆料)。在N2O排放量上,强制通风处理小于0.1%初始含氮量,翻堆处理约为0.1%初始氮。通风和翻堆过程中能量消耗分别相当于3.27、3.4、12.29和11.89 kg CO2-C Mg-1 堆料。过磷酸钙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很小,可能是大量秸秆作为堆肥填充料的加入保持了肥堆的高孔隙度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因此虽然强制通风堆肥可以节省空间且操作方便 ,在大规模集约化处理畜禽粪便时广泛应用,但翻堆通风由于其低建设成本和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较高的有机质分解效率,更适宜在我国农村采用。
刘金山谢祖彬刘钢张佳宝卑其成卑其成黄平许燕萍孙会峰唐昊冶
关键词:COMPOSTINGTURNING
生物炭对玉米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36
2010年
采用田间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biochar)对玉米(Gramineae)苗期生长(60 d)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的前33 d,生物炭(48 t.hm-2)对玉米株高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但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生物炭的抑制作用逐渐消失。收获时(播种后60 d),生物炭对玉米植株干质量,N、P养分的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炭(12、48 t.hm-2)能显著提高土壤全N、有机碳质量分数,但对土壤全P、有效P、pH值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全N、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生物炭用量(0、2.4、12、48 t.hm-2)为显著正相关(n=12,p<0.01)。
张晗芝黄云刘钢许燕萍刘金山卑其诚蔺兴武朱建国谢祖彬
关键词:生物炭玉米有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