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超
-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局灶性感觉性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抗LGI1抗体脑炎1例
- 2022年
-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LGI1)抗体脑炎作为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一种,在临床上日益常见,其主要通过免疫应答作用于神经元细胞表面的靶抗原,从而产生各种神经元功能障碍[1]。由于A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依赖于检出免疫性抗体确诊,因而诊断时间相对滞后,在早期很容易漏诊或被错误诊断,有学者指出,早期免疫治疗对于改善AE患者预后至关重要[2]。
- 王书宁赵腾朱辉刘红超
- 关键词:免疫性抗体神经元功能靶抗原神经元细胞
- 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3
- 2013年
-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模式必然对护理方法、护理程序和护理理念提出新的要求,临床路径正适应了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 刘红超刘晶瑶
- 关键词:脑出血患者现代化医院管理护理方法护理理念护理程序
-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1例报告
- 2014年
- 偏侧舞蹈症是一组较少见的锥体外系症状,通常由对侧基底节区,尤其是丘腩底核、尾状核和壳核,或其联系纤维的病变所致。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原因,
- 李敏周春奎刘红超刘晶瑶
- 关键词:偏侧舞蹈症非酮症性高血糖锥体外系症状基底节区尾状核脑梗死
- IL-33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16年
- IL-33作为白介素的家族成员于2005年被发现,早在1989年其受体ST2已被发现[2]。近年的研究对IL-33的功能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IL-33/ST2信号系统通过胞内信号转导,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IL-33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往研究较少,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进行了临床研究。在中枢神经系统,
- 刘红超刘晶瑶冯学敏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心肌细胞凋亡脑缺血再灌注梗死体积
-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梗死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后循环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方法连续选取我科收治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两年间住院治疗总共42例经临床确诊后循环梗死患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主要症状与体征,发病危险因素,发病至就诊时时间间隔,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病变血管部位,侧枝代偿,手术方法选择及血管再通情况,血管介入治疗前及术后7 d的NIHSS评分、GCS评分,出院时m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90 d预后。根据患者90 d预后改良的Rankin评分,分为良好预后组(mRS评分<4分)和不良预后组(mRS评分≧4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后循环梗死采用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病变血管开通率达71.4%,后循环梗死3 m死亡率28.6%,良好预后率达50%。(2)单因素分析提示合并吸烟的患者预后不良(P<0.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吸烟等脑血管危险因素后,基底动脉下段闭塞与不良预后有关。(4)术中病变血管的良好再通(Ⅱb级或Ⅲ级)与良好预后成正相关。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后循环梗死高效快速开通血管方法,术中病变血管的良好再通与良好预后成正相关,吸烟和基底动脉下段闭塞与不良预后有关。
- 靳颖李春颖鞠东升刘强刘红超
-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梗死预后
- Wernicke脑病并发干性脚气病1例报告
- 2022年
- B族维生素缺乏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包括: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脚气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管缺陷等等。其中Wernicke脑病是一种典型的疾病,目前公认最常见的病因是酒精中毒,但也发生在长期处于营养缺乏状态的患者,如过度节食,胃大部切除术后,妊娠剧吐,恶性肿瘤晚期。典型三联症表现为精神认知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和眼肌功能障碍。如果疾病持续性进展,可能造成不可逆性认知障碍,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 高宏宇田乐朱辉刘红超
- 关键词:WERNICKE脑病B族维生素周围神经病变
- IL-33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白介素-33由IL-33基因编码,属于IL-1细胞因子家族,遵循IL-1家族命名法则,具有多种功能,并作为核因子有抑制细胞内基因转录的作用[1],调控代谢过程,影响疾病的进展。同时也是一种细胞因子,参与调控人体免疫。ST2是IL-1受体相关蛋白,IL-1RAcP是IL-1受体辅助蛋白,IL-33通过二者组成的异二聚体传递信号。IL-33具有介导过敏性免疫反应的作用,通过激活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T辅助细胞(Th2),产生多种Th2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IL-33参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以往研究中已证实。但是,并没有明确阐明IL-33及其分泌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我们就IL-33的分子结构、受体及传导途径、生物学作用进行总结,并对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神经变性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相关疾病的最新进展做一简单综述。
- 闫雪刘晶瑶刘红超门玉娇
- 关键词:嗜碱性粒细胞中枢神经系统TH2蛛网膜下腔出血肥大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