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平

作品数:33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篇基因
  • 5篇突变
  • 5篇皮瓣
  • 5篇家系
  • 3篇致病基因
  • 3篇转录
  • 3篇基因突变
  • 3篇创面
  • 2篇支皮瓣
  • 2篇烧伤
  • 2篇手术
  • 2篇突变检测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皮片
  • 2篇皮片移植
  • 2篇肿瘤
  • 2篇转录因子
  • 2篇瘢痕
  • 2篇细胞

机构

  • 20篇中南大学
  • 17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深圳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33篇刘小平
  • 10篇夏家辉
  • 10篇贺吉庸
  • 10篇夏昆
  • 9篇潘乾
  • 9篇王玉银
  • 8篇吴祖林
  • 7篇郑多
  • 5篇邬玲仟
  • 5篇胡正茂
  • 4篇梁德生
  • 3篇鲁青
  • 3篇朱飞舟
  • 3篇戴和平
  • 3篇李晓芳
  • 3篇龙志高
  • 3篇赵柏程
  • 2篇李铁钢
  • 2篇王先成
  • 2篇张灼华

传媒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Journa...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烧伤创疡...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南药学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8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04年
贺吉庸吴祖林刘小平王玉银李晓芳
关键词:烧伤残余创面手术适应证外科手术皮片移植
一种基于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的多重可扩增探针杂交技术被引量:4
2004年
多重可扩增探针杂交技术 (multiplexamplifiableprobehybridization ,MAPH)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基因组中DNA拷贝数检测的新技术。并发展了一种基于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的MAPH技术。该方法根据所检测的DNA序列 ,制备若干具有通用引物的PCR产物作为可扩增探针组 ,与固定在尼龙膜上待测的基因组DNA杂交。用磁珠回收特异性杂交的探针 ,经生物素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后 ,与相应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杂交。该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包括 10个抗肌营养不良基因的外显子探针和阴性、阳性探针。杂交清冼后 ,链霉亲和素 Cy3染色用芯片扫描仪得到杂交的荧光图像。分析荧光信号的强度差异给出特定基因片段拷贝数的变化。该方法用微阵列技术代替MAPH中的电泳检测技术 ,可大幅度增加检测的通量。选择了一个正常男性、一个正常女性和一个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基因组DNA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
刘和平王宏陆祖宏刘小平夏昆夏家辉
关键词:DMD/BMD多重PCR
帕金森病相关蛋白质LRRK2在脑中的表达分布与定位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D可由LRRK2(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2)基因突变引起.原核表达和纯化得到LRRK2多肽与GST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雄兔,得到了anti-LRRK2兔多克隆抗体.抗体用途分析实验表明,自制的anti-LRRK2兔多克隆抗体可用于Western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染色等实验.利用自制的抗体,Western印迹证明,LRRK2在大鼠脑主要神经解剖学部位均有表达.免疫荧光双染色的结果表明,LRRK2定位于线粒体.本研究对了解LRRK2在PD中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飞舟路嘉宏刘小平谭洁琼张宗磊迟静薇邬玲仟梁德生潘乾龙志高戴和平夏家辉张灼华夏昆
关键词:帕金森病亚细胞定位
3种致遗传病PITX2突变体功能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角膜环状皮样瘤(RDC)、虹膜发育不全(IH)和Axenfeld-Rieger综合征(ARS)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都可以由于一个转录因子PITX2的突变引起.在3种疾病中,RDC的症状最轻,IH其次,ARS最重.将分别引起RDC,IH和ARS的错义突变R62H,R84W和T68P定点地引入PITX2野生型cDNA序列中进行分子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证明,3种突变体蛋白都可以在真核细胞中稳定表达,并且都定位在细胞核中.EMSA和转录激活研究显示,3种突变体功能保留情况不同,R62H在三者中保留了最多的活性,R84W也保留了小部分功能,而T68P则完全丧失了DNA结合和转录激活能力.这一结果证实了前人提出的假设,即PITX2突变体残留活性的多少决定了疾病表型的严重程度.
王果刘小平潘乾梁德生邬玲仟戴和平朱飞舟夏昆夏家辉
关键词:转录因子PITX2突变体功能分析
花生Ara h6基因的克隆、表达以及免疫活性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克隆花生主要过敏原Arah6基因,诱导表达并纯化该蛋白,检测其免疫活性。方法:提取花生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克隆花生Arah6的基因,将测序正确的片段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并转入BL21(DE3)宿主表达菌中,IPTG诱导表达,通过Ni2+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Western-blotting检测该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花生Arah6目的片段全长为438bp,编码145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蛋白序列100%相同。该基因诱导表达的产物纯化后经SDS-PAGE鉴定为17kDa。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该蛋白与花生过敏病人混合血清中IgE结合,具有免疫原性。结论:成功克隆花生过敏原Arah6的基因,该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闫浩刘志刚李荔陈家杰刘小平夏立新
关键词:花生ARA基因克隆表达免疫活性
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复体会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介绍对腋部瘢痕挛缩畸形的较好矫治方法。方法分别采用Z改形术或局部皮瓣转移术、局部皮瓣转移结合皮片移植术、单纯皮片移植术对24例腋部瘢痕挛畸形或腋部并肘部瘢痕挛缩畸形、上臂和胸壁瘢痕粘连畸形进行整复。结果所有皮瓣及皮片成活,瘢痕挛缩畸形得到纠正,随访半年至1年,行局部皮瓣术后的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根据瘢痕挛畸形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首先应考虑用局部皮瓣修复腋部瘢痕挛缩畸形。
贺吉庸吴祖林王玉银刘小平
关键词:局部皮瓣皮片移植
EXT2基因IVS2+1G>A突变致遗传性多发性外生性骨疣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确定一个遗传性外生性骨疣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应用基因组扫描方法 ,利用 8、11和 19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 ,确定候选基因 ,然后对候选基因的编码区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进行测序分析寻找突变 ,并行逆转录 - PCR扩增 m RNA加以证实。结果 该家系致病基因被定位在 11号染色体的 EXT2基因区 ,在 EXT2基因中检测到 1个 IVS2 +1G>A(5 36 +1G>A)突变 ,该突变与疾病共分离。逆转录 - PCR证实 ,该突变导致编码区的第 316~ 5 36位共 2 2 1个碱基的缺失 ,使 10 6位密码子至 178位密码子及紧随的两个核苷酸的缺失 ,造成移码 ,形成 12 5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结论 EXT2基因的 IVS2 +1G>A突变是导致这个家系发生外生性骨疣的原因。
胡正茂郑多潘乾杨一峰赵天力刘小平邬玲仟蒋冬贵夏昆夏家辉
关键词:遗传性多发性外生性骨疣致病基因
以问题为中心的儿科学教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1995年
将八八级临床医学专业190名学生随机分为三个班,在儿科学教程中一个班(简称PPC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另两班分别采用传统灌输式及精讲式。实验前三个班都进行摸底考试,PPC班成绩较差,与传统班有显著性差异。实验进行后经终末理论考试,PPC班成绩较其他两班优异,技能考试在三个班无明显差异。实验说明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行,效果显著。
陈进伟余孝良李书芬许毅张其亮王爱芳刘小平
关键词:医学教育儿科学教程PPC教育模式
巨厚层土中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的应用研究
巨厚层土中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荷载承载性状一直是工程界的一大热点问题.超长桩已在工程中大量的被使用,尤其是在巨厚层土中,如我国上海及沿海其他城市.因其地层大都为第四纪海相、滨海相沉积层,厚度大,土力学性质较差,而且具有...
刘小平
关键词:超长桩荷载传递
文献传递
应用遗传连锁分析法对伴传导功能障碍的扩张型心肌病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
2005年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扩张型心肌病(famili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FDCM)家系进行基因定位.方法: 收集FDCM 家系, 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详细心血管内科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且伴发有传导功能障碍;采集外周血3~5 mL,并抽提基因组DNA;选取与该表型相关的已定位区间CMD1A(1q21.2-q21.3),CMD1H(2q14-q22), CMD1E(3p22-p25)和CMD1F(6q22-23)内的共计18个微卫星DNA标记,在该家系中进行排除性定位分析;最后,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及连锁分析.结果:①已定位区间的18个微卫星DNA标记位点的LOD值均<-2,证实该家系与已知DCM位点不连锁;②全基因组扫描及两点连锁分析结果显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与遗传标记D3S1614(3q26)连锁, 在θ= 0时得到最大LOD值2.68.结论: 该家系与已知的4个DCM位点均不连锁,其致病基因位于D3S1614(3q26)附近的一个新位点.
徐伟张宝荣胡正茂潘乾刘小平梁德生邬伶仟蔡芳龙志高夏昆夏家辉
关键词:心肌病微卫星标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