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宾宾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湿法磷酸
  • 2篇净化湿法
  • 2篇净化湿法磷酸
  • 2篇聚苯
  • 2篇聚苯胺
  • 2篇复合材料
  • 2篇苯胺
  • 2篇SNO
  • 2篇SNO2
  • 2篇掺杂
  • 2篇复合材
  • 1篇电极
  • 1篇电极材料
  • 1篇电吸附
  • 1篇乙醇
  • 1篇配位
  • 1篇配位剂
  • 1篇气敏
  • 1篇气敏特性
  • 1篇磷酸

机构

  • 5篇燕山大学
  • 1篇中国阿拉伯化...

作者

  • 5篇刘宾宾
  • 4篇路超
  • 2篇苏治斌
  • 2篇王家盛
  • 2篇张伟
  • 1篇刘杰
  • 1篇辛有飞

传媒

  • 1篇化学世界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仪表技术与传...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氨敏特性研究
聚苯胺(PANI)作为一种导电聚合物,由于其特殊的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器中。本文以制备性能优良的导电PANI及其复合材料为目的,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PANI合成工艺参数和气敏特性进行了研究。 ...
刘宾宾
关键词:聚苯胺复合材料表面形貌
聚苯胺/纳米SnO_2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其氨敏特性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提高聚苯胺的灵敏性和稳定性,通过溶胶-凝胶法中的PANI前驱体法、浸渍-提拉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SnO2复合材料粉末及其薄膜元件,利用FT-IR、XRD、SEM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SnO2/An摩尔比、氨气浓度对复合材料气敏性的影响,及其薄膜元件的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随n(SnO2)/n(An)的增加,PANI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且复合材料的团聚情况减轻;复合材料对500 ppm(1 ppm=10-6)氨气的灵敏度随n(SnO2)/n(An)的增加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当n(SnO2)/n(An)=0.8时,灵敏度达到最大,为16.0。不同薄膜元件的灵敏度均随氨气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对低浓度氨气也具有较好地灵敏性。
刘宾宾苏治斌路超
关键词:掺杂聚苯胺SNO2复合材料
掺杂型SnO_2薄膜对乙醇的气敏特性被引量:3
2011年
以SnC l4.5H2O、Ce(NO3)3.6H2O、CuC l2.2H2O、La(NO3)3.6H2O为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sol-gel法,浸渍提拉技术制备了纯SnO2及其掺杂薄膜。利用XRD分析方法进行了物相结构分析,研究了掺杂比对各掺杂SnO2薄膜元件气敏特性的影响。发现掺杂比相同时,掺杂Ce3+的SnO2样品的晶粒尺寸最小,为9.5nm;Ce3+、Cu2+、La3+掺杂量为4%时,对64.50ppm乙醇气体的灵敏度都最大,分别为28.1、26.4、24.4。
刘宾宾苏治斌辛有飞路超
关键词:掺杂SNO2乙醇气敏
氧化-沉淀法净化湿法磷酸的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为对湿法磷酸进行脱色和除铁、铝离子,采用氧化-沉淀法对湿法磷酸进行净化。首先向湿法磷酸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进行脱色,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沉淀剂草酸钾和助沉淀剂碳酸钠去除磷酸中的铁、铝离子。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湿法磷酸净化的最佳工艺条件:过氧化氢用量为1%(体积分数),草酸钾用量为0.5%(质量分数),碳酸钠用量为0.3%(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12 h。在最佳条件下,湿法磷酸脱色率达到95%以上,铁和铝的净化率分别达到47.51%和9.30%。
路超张伟刘杰王家盛刘宾宾
关键词:湿法磷酸
电吸附法净化湿法磷酸中铁铝的工艺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电吸附法对湿法磷酸进行铁和铝净化是一种净化湿法磷酸的全新方法。通过分组对比实验,测定了铁和铝的有效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电极材料和所添加配位剂对电吸附法净化湿法磷酸有显著影响,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吸附电压有所影响。铁和铝的净化率达到24.23%和9.52%左右。
张伟路超刘宾宾王家盛
关键词:电吸附磷酸电极材料配位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