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维
- 作品数:17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 亚硝酸乙酯-乙醇-草酸二乙酯三元体系汽液平衡被引量:3
- 1998年
- 建立了测定低压下汽液平衡的实验装置,测定了20~40℃下亚硝酸乙酯-乙醇-草酸二乙酯的汽液平衡数据。用NRTL方程关联实验数据。
- 刘国维庞建媛刘禾
- 关键词:亚硝酸乙酯乙醇草酸二乙酯汽液平衡相平衡
- 亚硝酸乙酯-乙醇-水三元体系汽液平衡的测定与关联被引量:7
- 1998年
- 报道了一种测定汽液平衡的实验装置,在15.0℃~30.0℃的温度范围内测定了低压下亚硝酸乙酯──乙醇──水三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并用NRTL方程进行了关联,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 刘国维刘禾庞建媛
- 关键词:亚硝酸乙酯乙醇汽液平衡草酸酯
- 垂直受热通道内汽液两相流压降的测定与估算被引量:2
- 1991年
- 本文应用带扩大室及毛细管的U管压差计对垂直受热通道内汽液两相流压降进行了测定,作出了实测压降及实测液体循环质量流速与热通量的关系曲线。同时,针对不同结构尺寸的受热通道,利用实测的有效加热功率及液体循环流量数值对汽液两相流压降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 李宗堂刘国维黄鸿鼎
- 关键词:再沸器蒸发器汽液两相流传热
- 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强化传热
- 1989年
- 在立式热虹吸再沸器的加热管中插入内管形成新型结构。对新型结构的立式热虹吸再沸器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和传热性能的实验。探索了该装置内的两相流流型及传热系数、循环速率与热通量的关系。工作介质为水、乙醇、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和苯乙烯。通过分析和实验袁明,新结构的立式热虹吸再沸器操作稳定,传热系数高,去垢作用强。
- 刘国维李宗堂黄鸿鼎
- 关键词:强化传热沸腾传热传热膜系数弹状流传热实验对流传热
- 流动沸腾传热的矢量合成模型被引量:2
- 1998年
- 初步分析了在论文[1]中提出的新模型的理论基础,并改进流动沸腾传热中对流蒸发项的计算,利用杨伟[6]构造的渐进加和模型计算窄矩形流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对流蒸发项;还利用所提出的矢量合成模型预测了圆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实验数据关联表明,所构造的模型适合窄矩形流道和圆管流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系数的计算。
- 杨军刘国维
- 关键词:矢量分析流动沸腾传热
-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的强化传热被引量:5
- 1991年
- 在两相闭式热虹吸管的沸腾段与冷凝段中分别插入内管形成新型结构.直观考察和传热实验表明,新结构的两相闭式热虹吸管操作稳定、传热系数高.本文考察了新型结构两相闭式热虹吸管的流体流动型态,并在Soliman冷凝传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环隙内蒸汽与冷凝液并流的冷凝传热模型,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平均偏差为19.4%.
- 刘国维单岩昆黄鸿鼎
- 关键词:闭式热虹吸管强化传热热管
- 螺旋流内热虹吸沸腾装置
- 透明膜加热管对内热虹吸式沸腾装置各种螺旋通道内的两相流流型的变化规律、稳定性及传热性能进行观察研究。同时用铜管绕以电阻丝加热,以便能更准确地测量传热系数。实验所用的内热虹吸管模型共有七种不同的几何尺寸,其中五种为螺旋通道...
- 黄鸿鼎刘国维孙爱
- 关键词:热虹吸流体流动二相流动
- 环隙内流动沸腾传热的计算被引量:1
- 1990年
- 提出环隙内流动沸腾传热计算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将传热系数K与流动沸腾传热系数hb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加以比较。对环隙与空管两种结构的流动沸腾传热性能也进行了分析对比。
- 刘国维李宗堂黄鸿鼎
- 关键词:环隙沸腾传热流动沸腾传热空管
- 螺旋流内热虹吸沸腾装置(二)
- 侧重于分析螺旋通道内两相流动和传热的各种计算公式,并以流路分析法为基础,建立带有旁流通道的螺旋流内热虹吸沸腾装置的流动模型,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其沸腾传热系数。提出了可供工程设计的计算方法。此计算方法与实验数据比较,结果吻合...
- 黄鸿鼎孙爱刘国维
- 关键词:二相流动传热热虹吸传热率
- 高普朗特数液体的流动沸腾传热被引量:2
- 1990年
- 在不同几何结构的热虹吸沸腾装置中对高Pr准数液体的流动沸腾传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介质为乙醇、丙酮、异丁醇.Pr准数从3.81变化到26.3.将实验结果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从机理上分析Pr 准数对两相流传热的影响,并探讨两相流因子F_(tp)的几个关联式的适用范围.
- 刘国维黄鸿鼎
- 关键词:传热沸腾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