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固盛
- 作品数:83 被引量:9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大家风范 永留人间
- 2017年
- 道教研究学术泰斗、一代宗师卿希泰先生逝世,学林同悲。我作为一个学术上的晚辈,也深感哀痛。卿先生卓越的学术成就以及对道教研究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为学界共同景仰。对卿先生的学术成就,我体会较深的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卿先生的道教学术研究具有开拓性和整体性。
- 刘固盛
- 关键词:道教史社会服务一代宗师宗教学研究全真道
- 从学术史到思想史——以老庄学研究为视角的考察被引量:4
- 2010年
- 在学术史与思想史的互动研究中,老庄学具有典型性。老庄学不仅自身形成了一个十分浩繁博大的学术系统,而且跟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老庄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注解者的理论建树,以及这种建树与时代的关系,那么,以老庄学为立足点的学术史梳理,必将为思想史研究领域增添新的内容。
- 刘固盛
- 关键词:老庄学学术史思想史
- 古代巴、蜀人的性格差异及成因被引量:2
- 1998年
- 山高谷深、江流湍急、地势险要、交通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古代巴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原始朴素、劲勇强悍、无所畏惧;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饶、交通便利的自然环境使古代蜀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华而不实、喜浪漫幻想。
- 刘固盛
- 关键词:巴人蜀人性格差异地理环境
- 论近代老学的道教诠释被引量:1
- 2014年
- 道教在近代虽遇危机与困境,但倡导教义上回归《老子》,而从道教人士对《老子》的诠释中,可看出道教精神之不绝。如果说近代道教老学中的以丹道解老保持了道教文化的固有特色,那么近代道教老学的民间化则表明其宗旨在于用老子思想济世利人。此外,面对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道教在困境中用老子思想进行应对与消化,从近代道教老学著作中,既可以看出对本教精神的坚守,亦显示其开放包容的文化品格。
- 刘固盛
- 关键词:道教《老子》老学
- 陆希声《道德真经传》简论被引量:1
- 1998年
- 陆希声《道德真经传》简论刘固盛陆希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末学者。据史书记载,他“博学善属文,通《易》、《春秋》、《老子》,论著甚多”。①所以他当时很有名声,曾被唐昭宗召为给事中,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政治上比较开明,曾抨击过“州县敝”...
- 刘固盛
- 关键词:体用一源复性绝圣弃智哲学范畴体用不二
- 论张嗣成的《老子》训释
- 2009年
- 天师道第39代天师张嗣成所撰《道德真经章句训颂》,用理气性命之说解《老》,显示出援儒入道的倾向;同时又强调大道为每个人本来固有,金丹的修炼也毋须向外,而要靠自证自悟,由此体现了道教的本位特色。
- 刘固盛
- 关键词:《老子》道德道教
- 论陈柱的老学成就被引量:1
- 2012年
- 陈柱的老子研究,在继承传统老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对《老子》义理做出新的诠解,从而使其研究具备了新的特质。陈柱的老学规模宏大,见解精审,不仅贯通老、庄、韩,而且融中西之学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体现出老学发展的新成就,堪为近代老学史上之代表。
- 刘固盛王闯
- 关键词:老学
- 论张舜徽先生的《老子》研究
- 张舜徽先生(1911-1992年),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为当代公认的国学大师。他博治四部,著述弘富,在老学研究领域也有独特建树。其老学著作为《老子疏证》[1], 该著在《老子》经文考据方面,能够博稽诸家旧说及今人新...
- 刘固盛
- 文献传递
- 明清仙解《老子》再论
- 2020年
- 托名吕祖等神仙解《老》,是明清老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既可以视为道教与民间信仰混融的结果,也体现出老学民间化的倾向。仙解《老子》的实际作者大都为文人学者甚至官员,或者与之相关,而以神道设教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道教属性并突出修身治国之道等特点。
- 刘固盛
- 关键词:《老子》道教吕洞宾
-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探析被引量:2
- 2014年
-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巨变造成道德价值的迷茫,网络文化对价值判断的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不足,大学生心理发展成熟程度的制约等。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在于: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净化网络空间,拓展网络环境下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渠道;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养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 陈伟华刘固盛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