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燕燕

作品数:12 被引量:9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篇地震
  • 3篇地震烈度
  • 3篇烈度
  • 2篇地震预警
  • 2篇断层
  • 2篇断层参数
  • 2篇预警
  • 2篇震源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监测
  • 1篇地震监测预报
  • 1篇地震三要素
  • 1篇地震台
  • 1篇地震台网
  • 1篇地震信息
  • 1篇信息化
  • 1篇形变
  • 1篇预警系统
  • 1篇灾害

机构

  • 12篇中国地震台网...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作者

  • 12篇侯燕燕
  • 6篇陈会忠
  • 6篇张晁军
  • 3篇李卫东
  • 2篇胡彬
  • 2篇泽仁志玛
  • 2篇李大辉
  • 2篇陆松宝
  • 2篇许洪华
  • 2篇何加勇
  • 1篇刘瑞丰
  • 1篇陈棋福
  • 1篇林捷
  • 1篇蔡晋安
  • 1篇付虹
  • 1篇刘小雨
  • 1篇闻军
  • 1篇张爱武
  • 1篇李乐
  • 1篇李健

传媒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地震
  • 2篇中国科技资源...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山西地震
  • 1篇工程研究(跨...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pplication of IPv6 and NGN to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of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and disaster mitigation被引量:1
2008年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缩写为NGN)是以高性能、可扩展、可运营、可管理、更安全的下一代电信网络为基础,实现高质量流媒体应用、无线和移动应用、多样化终端设备、按需的传输质量控制和更高安全保障的新型网络,IPv6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支撑技术.IPv6网是下一代IP网,不等同于下一代网络,IPv6网只有在满足下一代网络的必要特征后才可成为下一代网络.
连尉平刘举侯燕燕刘小雨邹锐杨大克
关键词:防震减灾下一代网络IPV6
用累积地震矩法研究全球地震活动性
2010年
本文基于Lomnitz提出的MRI理论,用"累积地震矩(CSM)"算法对全球1900—1999年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了处理,试图通过分析大震前CSM图像的变化,来判断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对不同地区的6个地震震前CSM图像的分析表明:7级以上地震的CSM图像在震前5到10年内会改变,大部分地震发生在CSM的高值区或次高值区。通过实际运算发现:在不同的地区应使用不同的值可获得较好的结果,用于计算的地震数越多,获得的结果越好。有些大地震前CSM异常区域不是唯一的,往往会出现几个,这可能与研究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有关。因此,笔者认为:若要获得可靠的CSM图像,除应当考虑不同地区的小震活动水平外,还应考虑地震断层对震后能量分布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在目标地震发生后,下一次地震在空间上发生在原地及2度距离范围内的概率较大,在3度以外区域发生的概率相差不大;在时间上,发生在原地区震后1年内的概率最高,这可能与余震活动有关;在5年的时间里,下一次地震发生的次数占到全部地震的70%以上。因此,要注意大地震后,目标地震附近有地震能量进一步释放的危险性。
侯燕燕张晁军
地震信息基础架构及其发展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信息基础架构以及美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的建设和我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的发展状况。然后根据面临的地震科学前沿问题,提出了在未来5到10年里,我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发展的战略方向,即扩展和完善地震信息网络、建立地震数字化数字体系、发展高性能计算数字模拟技术、开展信息服务和建立地震网络协同、应用信息通信新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等。
陈会忠泽仁志玛胡彬侯燕燕陆松宝
关键词:地震信息
日本地震预警系统日趋完善被引量:23
2011年
日本是全球第一个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在3·11日本9.0特大地震时发挥了作用。本文介绍了日本预警系统在3·11地震时,东京地区公众在地震S波最大震动之前收到地震报警信息,得以避险。介绍了日本地震预警系统技术和在全国实施的概况,指出地震预警工程是一个复杂社会工程。日本从预警技术到能够为公众服务,采用的方式和体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陈会忠侯燕燕何加勇王东彬
关键词:地震预警公众服务
新西兰2010年M7.1地震与2011年M6.3地震活动和灾害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本文对新西兰2010年9月4日M7.1地震(国际标准时间)与2011年2月22日(国际标准时间)M6.3地震活动和灾害情况进行了分析,用同震位移方法计算了两次地震的地震烈度,结果表明尽管两次地震震级相差较大,但由于M6.3地震震源深度较浅,两次地震在地表的烈度相同。本文用主余震序列方法计算了两次地震的断层滑动参数,结果显示两次地震断层倾向有很大差异,这意味着M6.3级地震可能是M7.1级地震后向东扩展遇到障碍体的新破裂。
张晁军侯燕燕胡彬许洪华王东彬
关键词:断层参数地震烈度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展的研究与思考被引量:7
2010年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即将转入运行服务阶段。研究并提出了平台建设和运行面临的问题,还提出保证平台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和战术问题,特别提出应该坚持平台的战略方向不动摇和摈弃课题制管理实行法人负责的运行管理制等问题。
侯燕燕陈会忠
关键词: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关于地震监测预报有关工作的思考被引量:2
2009年
针对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后存在的问题,从地震监测工作的定位与功能,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定性与定位以及监测、预报、科研结合,监测仪器和软件市场化几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供研究参考。
侯燕燕李健
关键词:地震监测预报
地震预警工程的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8
2014年
地震预警是国内外地学研究的热点,是复杂的社会工程。地震预警工程是跨学科的工程,特别是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本文就地震预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由地震预警原理带来的工程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介绍了地震预警的概念和种类、地震预警的模式、地震预警的能力,强调了地震预警盲区、受益区、无效区的不同能力,提出了地震预警第一报的重要性。指出了地震预警技术不仅带来减灾效果,还催生了密集地震观测网,突破了传统地震观测网的观测方式和处理方法,将为传统的地震观测学和实时地震学带来创新和变革。论述了当前地震预警技术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地震预警的现状,提出了地震预警工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需要研究的方向,指出地震预警是复杂的社会工程,首次提出了地震预警的社会容忍度及社会对地震预警容忍度的差异,同时探讨了地震预警效益和风险。
张晁军陈会忠蔡晋安侯燕燕许洪华李卫东
汶川地震综合参数处理与地震台网救灾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球地震台网都对汶川8.0级地震作了快速反应,仅仅地震速报已经无法满足特大地震的挽救生命及救灾的需要,本文研究了世界主要地震台网在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反应和产出,提出了我国地震台网必须反思只重视"地震速报"的作法,建议我国地震台网必须结合大地震救灾实际,研究地震台网综合快速地震动和震源参数产出,以适应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灾的需要。
陈会忠侯燕燕王东斌泽仁志玛张晁军胡彬闻军何加勇陆松宝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台网地震动震源参数
利用“重复地震”估算丽江-宁蒗断裂带的深部滑动速率被引量:23
2008年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1999~2006年的波形资料来研究丽江-宁蒗地区的地震活动和滑动速率.双差法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展示了丽江和宁蒗地区的地震活动存在明显差异,在研究时段内76%以上的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南部的丽江地区;震源深度分布与研究区的深部构造较为相符.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92组相似地震对和70组多重相似对,大部分相似地震活动表现为非周期性,重复间隔从数分钟到数百天不等.基于两组"重复地震"估算出深部约23km处的滑动速率约为5mm/a,这一结果和地质资料以及同时期GPS资料结果相符,可能是真实的构造运动反映.
李乐陈棋福钮凤林付虹刘瑞丰侯燕燕
关键词:重复地震滑动速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