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倩

作品数:81 被引量:321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青海省科技攻关计划青海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4篇缺血
  • 20篇卒中
  • 19篇血性
  • 17篇海拔
  • 16篇脑梗
  • 15篇急性
  • 14篇脑卒中
  • 13篇动脉
  • 13篇血管
  • 13篇缺血性脑卒中
  • 12篇高海拔地区
  • 10篇脑梗死
  • 10篇脑血
  • 10篇脑血管
  • 10篇梗死
  • 8篇蛋白
  • 8篇脂蛋白
  • 8篇缺氧
  • 7篇血管病
  • 7篇血浆

机构

  • 79篇青海省人民医...
  • 20篇青海大学
  • 3篇海南医学院附...
  • 2篇海南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普仁医...
  • 1篇青海省藏医药...

作者

  • 79篇侯倩
  • 32篇吴世政
  • 27篇才鼎
  • 16篇杨晓莉
  • 15篇陈晓娟
  • 14篇胡全忠
  • 13篇樊青俐
  • 10篇吉维忠
  • 8篇肖宗宇
  • 7篇王莉
  • 6篇王进鹏
  • 6篇张蓉
  • 6篇唐莉
  • 5篇张淑坤
  • 5篇张庆欣
  • 5篇张慧
  • 5篇李沛
  • 5篇郝贵生
  • 5篇潘琪
  • 4篇张豪

传媒

  • 7篇青海医药杂志
  • 7篇中国卒中杂志
  • 6篇高原医学杂志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青海医学院学...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12篇2015
  • 1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6
  • 1篇1995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代谢综合征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侯倩
关键词:代谢疾病脑血管意外肥胖症
高海拔地区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及BDNF联合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治疗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neural stem cells,BMSCs-NSCs)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联合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疗效及其相关机理。方法 60只Wistar雄性大鼠,置西宁地区正常饲养,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制备完毕后立体定向下进行细胞移植治疗,将大鼠分为3组,即A组:大鼠骨髓源性神经球组(BMSCs-NSCs组,n=20);B组:大鼠骨髓源性神经球联合BDNF组(BMSCs-NSCs+BDNF组,n=20),注射大鼠骨髓源性神经球细胞的同时,联合注射100ng BNDF;C组:对照组(仅注射DMEM/F12培养基,n=20);术后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于术后24d取脑组织,行Nestin、GFAP、Map2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细胞移植后第3d,各组间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细胞移植后第14dBMSCs-NSCs+BDNF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BMSCs-NSCs组,BMSCs-NSCs组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发现,BMSCs-NSCS+BDNF组Nestin、GFAP、Map2的IOD值均显著高于BMSCs-NSCs组;BMSCs-NSCs+BDNF组、BMSCsNSCs组各检测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estin、GFAP、Map2的表达主要集聚于脑梗死灶与正常脑组织交界处。结论在西宁地区联合移植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及BDNF可显著促进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神经功能恢复。
陈晓娟肖宗宇侯倩才鼎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源神经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2015年
血管内皮细胞可释放一种使血管松弛的物质,该物质称为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 ing factor,EDRF),相关领域学者们对EDRF的生物学特性、功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后研究者们通过药理学、化学发光等方法证明了EDRF即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近期的研究发现,NO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相对较高,相关学者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脑血管病发病因素多,一氧化氮合酶基因是研究的主要侯选基因。本文欲对NO在脑血管病中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加以概述。
周有婷侯倩
关键词:脑血管病NOENOS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进展被引量:10
2005年
侯倩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白脂素和鸢尾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2022年
目的脂肪因子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相关。文中探讨新型脂肪因子白脂素(Asprosin)、鸢尾素(Irisin)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作用,明确两者与AIS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分析2021年3月—2021年9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AIS患者临床资料(AIS组),及本院体检的非AIS者80例(对照组)资料。依据颈动脉斑块情况将AIS患者分为无斑块、稳定斑块、易损斑块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研究对象血清Asprosin、Irisin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sprosin、Irisin对AIS发病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结果AIS组血清Asprosin、Irisin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01),Asprosin与收缩压(r=0.604)、餐后2h糖耐量(2hPG,r=0.576)、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TG/HDL,r=0.514)、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LDL/HDL,r=0.41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r=0.649)等均呈正相关(P均<0.001)。Irisin水平随收缩压、2hPG、TG/HDL、LDL/HDL及hsCRP水平升高均呈先升后降的“U”型趋势,Asprosin(调整OR=2.228,95%CI:1.447~3.430,P<0.001)、Irisin(调整OR=1.028,95%CI:1.017~1.039,P<0.001)是AIS发病的危险因素。血清Asprosin水平随AIS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的恶化而增高(P<0.001);而血清Irisin水平随颈动脉斑块情况的恶化而减低(P<0.001)。Asprosin是AIS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不稳定的危险因素(调整OR=3.789,95%CI:2.162~6.639,P<0.001);Irisin是AIS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不稳定的保护因素(调整OR=0.984,95%CI:0.971~0.997,P=0.017)。结论AIS患者血清新型脂肪因子Asprosin、Irisin水平升高,可能是AIS发病的危险因素。Asprosin、Irisin与AIS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及不稳定密切相关。
王开开侯倩杨晓莉巨晓明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斑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首次急性期大脑中动脉M1段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例,根据弥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将患者分为侧支良好组44例(ASPECTS 8~10分)和侧支不良组45例(ASPECTS 0~7分),并行多模态CT血管造影(mCTA)侧支循环评分。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VEGF、bFGF水平。结果侧支良好组VEGF、bFGF水平明显高于侧支不良组和对照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明显低于侧支不良组(P<0.05,P<0.01)。NLR为侧支循环建立的危险因素(P=0.003),VEGF、bFGF为侧支循环建立的保护因素(P<0.05)。mCTA侧支循环评分与血清VEGF、bFGF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血清VEGF、bFGF水平诊断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95%CI:0.576~0.778,P=0.001)、0.724(95%CI:0.619~0.814,P=0.000)。结论VEGF、bFGF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侧支循环的良好建立具有显著相关性,是侧支循环建立的保护因素,并可较好预测侧支循环的良好建立。
李易蒸张庆欣杨晓莉侯倩
关键词:卒中侧支循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l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1月
杨晓莉吴世政侯倩
文献传递
高海拔地区轻型卒中与非轻型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高海拔地区轻型卒中与非轻型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特点。方法 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期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416例,均来自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度为2500~4500米),按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所制定的脑卒中评分标准(NIHSS)将其分为轻型卒中和非轻型卒中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1)高海拔地区轻型卒中组和非轻型卒中组患者在性别、民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既往吸烟、酗酒史、高尿酸血症(H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血症(LD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水平比较(P<0.05);(2)高海拔地区轻型卒中组与非轻型卒中组患者在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水平等比较(P>0.05);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P<0.05);(3)轻型卒中组与非轻型卒中组的复发率比较(P<0.05),非轻型卒中患者表现为更多的不良预后结局比较(P<0.05);轻型卒中遵从医嘱用药情况较非轻型卒中患者比较(P<0.001)。结论高海拔地区轻型卒中与非轻型卒中患者在合并HAPC、高胆固醇血症、LDL、Hhcy、Lp-PLA2水平间存在差异性;轻型卒中与非轻型卒中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非轻型卒中患者表现为更多的不良预后结局,轻型卒中患者遵医嘱服药情况差。
杨晓莉张庆欣吴世政侯倩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
高原地区中青年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侯倩
关键词:中青年脑梗死影像学检查脑保护剂吸烟
青海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2年预后不良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2年预后不良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青海地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43例,随访2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9例与预后不良组34例。调查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入院时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房颤动、梗死部位、梗死体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入院1h内溶栓治疗。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中随访2年,预后不良患者34例,发生率为23.78%。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文化程度、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梗死部位及入院1 h内溶栓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心房颤动、梗死体积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4、8.895、10.839、13.537、11.664,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心房颤动、梗死体积和GCS评分为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危险因素(OR=1.684、3.013、2.547、2.091、3.897,P <0.05)。结论青海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2年预后不良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心房颤动、梗死体积和GCS评分为其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林存山侯倩樊青俐杨晓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