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芳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堑
  • 2篇玄武岩
  • 2篇伊通地堑
  • 1篇新生代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厚度
  • 1篇软流圈
  • 1篇软流圈上涌
  • 1篇盆地
  • 1篇盆地演化
  • 1篇裂谷作用
  • 1篇发育
  • 1篇发育演化
  • 1篇大陆裂谷
  • 1篇大陆裂谷作用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孙家振
  • 2篇余芳
  • 1篇张玉芬

传媒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2007'全...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伊通地堑深部软流圈的上涌及其对盆地发育演化的控制和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对广泛分布于伊通地堑边界断裂的新生代玄武岩稀土元素组成进行了岩石圈厚度反演,得到了新生代岩石圈厚度变化情况,并结合该区构造演化特征综合分析得出晚白垩世至更新世发生两期深部熔岩上涌:第一期发生于晚白垩世至古新世,软流圈上涌强度大,上涌至约50km,直接导致伊通盆地的断陷和沉降;第二期发生于中新世11.5~11.0Ma,持续时间短,软流圈上涌强度较弱,表现为隆起构造,对盆地断陷后期起改造作用,控制着莫里青地区尖山构造带的形成以及该地区沉降中心的迁移。
余芳孙家振张玉芬
关键词:伊通地堑岩石圈厚度玄武岩软流圈上涌
伊通地堑新生代大陆裂谷作用及其对盆地演化的影响
伊通地堑位于郯庐断裂带北延部分。新生代火山岩广泛分布,是形成于大陆裂谷的构造环境,沿伊通地堑深大断裂喷出的板内玄武岩。本文主要对该区新生代大陆裂谷作用发生的时期、期次和强度进行大致确定,与盆地形成演化阶段进行对比,揭示大...
余芳孙家振
关键词:地堑盆地演化玄武岩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