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红

作品数:38 被引量:39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2篇医院感染
  • 9篇重症
  • 9篇重症监护
  • 9篇监护
  • 7篇碳青霉烯
  • 7篇碳青霉烯类
  • 7篇青霉烯
  • 7篇青霉烯类
  • 7篇肺炎
  • 6篇克雷伯菌
  • 6篇呼吸机
  • 6篇呼吸机相关
  • 5篇手术
  • 5篇重症监护室
  • 5篇监护室
  • 5篇肺炎克雷伯
  • 5篇肺炎克雷伯菌
  • 5篇干预
  • 4篇药物
  • 4篇重症监护病房

机构

  • 38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作者

  • 38篇余红
  • 34篇刘银梅
  • 34篇杨惠英
  • 10篇钱秀芳
  • 4篇吴晓松
  • 2篇施菊妹
  • 2篇袁应华
  • 1篇谢栓栓
  • 1篇李娟
  • 1篇王昌惠
  • 1篇于靖
  • 1篇宋小莲
  • 1篇杨佳芳
  • 1篇楼美清
  • 1篇史庆丰
  • 1篇张国良
  • 1篇徐蕾
  • 1篇申长兴
  • 1篇汤光宇
  • 1篇王雅梅

传媒

  • 9篇中华医院感染...
  • 7篇中国消毒学杂...
  • 6篇中国感染控制...
  • 2篇上海预防医学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医学信息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2012年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促进规范管理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方法 2010-2012年每年4、10月对所有出院的手术病例(排除感染病例)进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回顾性调查,对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天数、联合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抗菌药物术前30min~2h内使用率分别为96.04%、96.29%和95.15%;围术期未用抗菌药物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占25.47%、35.19%、41.49%,其中Ⅰ类切口分别占40.59%、52.99%、60.15%;用药在1d内比例有逐年升高趋势(P<0.05),用药>3d比例呈降低趋势(P<0.05);一联用药比例分别占65.13%、64.88%、70.69%,有增加趋势(P<0.05),二联用药分别占33.98%、33.73%、28.10%,有降低趋势(P<0.05)。结论医院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越趋规范,但使用率和使用天数仍需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需要多部门参与,共同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余红刘银梅杨惠英王雅梅
关键词:围术期抗菌药物
2014—2019年某三甲医院3598例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医院6年间住院死亡死因构成特点,为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3598例住院死亡病例基本信息,根据ICD-10分类标准,采用SAS 9.2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014—2019年某医院住院病死率为0.67%,男性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χ2=143,P<0.001);女性病死年龄中位数[M(IQR)]82(14)岁高于男性病死年龄中位数[M(IQR)]77(2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08,P<0.001)。病死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5,P=0.003)。不同年龄死因构成不同,20岁以下病死5例,包括2例呼吸系统疾病、1例循环系统疾病、1例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1例症状/体征/临床异常。20~69岁以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为最主要死因,70岁以上以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最主要死因;死因前3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40.05%)、恶性肿瘤(31.88%)和呼吸系统疾病(11.92%)。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应重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多学科综合协作救治能力,同时重视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进而降低病死率。
刘银梅张震军万秋萍余红
关键词:住院患者死因分析死因顺位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属于院内获得性肺炎(NP)的一个特殊类型,为在开始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预后较差,是院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12%~70%。此外,VAP的发生增加了机械通气天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现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VAP目标性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余红杨惠英刘银梅
关键词:肺炎危险因素重症监护室院内获得性肺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平急结合背景下医院公共卫生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探讨被引量:11
2022年
新冠肺炎对医院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出巨大挑战,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已成为医院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经之路。医院需要通过构建多部门组织管理架构、建立应急防控联动管理制度、强化公共卫生主动预防理念、健全信息化智能化预警机制、组建公共卫生救治“预备役”队伍、开展常态化公共卫生应急培训、落实绩效考核、优化场地规划设计、强化应急物资调配使用、推进公共卫生智能信息体系建设等措施,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联动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钱香玲李颖川杨佳芳刘银梅余红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
手卫生干预对降低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率的影响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了解其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对某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并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比较干预前(2012年1—12月)和干预后(干预后第1阶段:2013年1—6月;干预后第2阶段:2013年7—12月)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医院感染率。结果共调查4 066例患者,干预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0.03%,干预后第1、2阶段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1.80%和64.57%,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rs=1.00,P<0.001)。干预前,ICU医院感染率为5.48%,干预后第1、2阶段分别为3.86%和3.30%,医院感染率的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rs=-1.00,P<0.001)。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下降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s=-1.00,均P<0.001)。手卫生依从率与ICU医院感染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间存在负相关(均P<0.05)。结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降低ICU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
杨惠英余红刘银梅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医院感染
术前洗必泰头部消毒预防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术前葡萄糖洗必泰头部消毒对预防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方法,2%葡萄糖洗必泰术前头部消毒组(试验组)与未使用组(对照组)对比。结果试验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83%,对照组为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P<0.10)。在住院天数、总费用、其他部位感染率和手术部位感染病死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洗必泰头部消毒对预防颅脑手术部位感染效果显著。
余红杨惠英刘银梅楼美清陈先震李娟
关键词:洗必泰消毒颅脑手术手术部位感染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ICU行中心静脉置管(CVC)且时间>48 h的住院患者1 677例,分为CRBSI组和非CRBSI组,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CVC使用率为92.88%(21 041 d);发生CRBSI 86例,CRBSI发生率为5.13%,千导管日CRBSI发生率为4.02/1 000,CRBSI组患者病死率为58.14%(50/86),显著高于非CRBSI组的36.83%(586/1 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时间>5 d、CVC时间>5 d、CVC次数>1次是CRBSI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了解ICU住院患者CRBSI状况及其危险因素,可为进一步开展目标性监测,实现CRBSI"零宽容"的奋斗目标提供参考。
刘银梅余红杨惠英
关键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重症监护室
外来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效果监测评价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评价外来器械清洗质量,以便加强质量管理。方法采用隐血试验和蛋白清洗棒检测方法,对某医院租赁的外来器械清洗质量作出评价。结果本次共检测外来手术器械120件,检出残留蛋白污染率为42.50%,隐血试验阳性率为47.50%,ATP荧光法检测RLU超标率为62.50%。共检测该医院消毒供应室处理的手术器械105件,残留蛋白污染率14.29%,隐血试验未检出阳性,ATP荧光法检测全部合格。结论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差,必须加强外来器械的监督监测与管理,杜绝引入不合格手术器械。
杨惠英余红刘银梅
关键词:外来器械
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调查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探讨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上报的106例次职业暴露人员的暴露途径、程度、暴露后处理及随访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06例次职业暴露中科室分布以普通外科居多,18例次(16.98%);职业分布以护士居多,50例次(47.17%);工作年限以≤2年居多,55例次(51.89%)。发生职业暴露的锐器初始用途中以静脉注射居多,16例次(15.09%);引起损伤的锐器以针头居多,76例次(71.70%);发生时机中以使用后处理前居多,44例次(41.51%);锐器伤后以表面少量出血或无出血居多,57例次(53.77%)。暴露源明确且完成检测者85例次,占80.19%;按照流程进行紧急处理者96例次(90.57%),经评估无需进行血液监测和预防用药处理者27例次(25.47%),监测追踪未发现职业暴露后相关感染者。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实施标准预防,暴露后正确处理局部伤口,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余红杨惠英刘银梅
关键词:医务人员
AMS干预模式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干预模式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2016年Ⅰ类切口手术病例信息,分析其在整治前(2012-20...
梁继仁杨惠英钱秀芳刘银梅余红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