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毅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株洲市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病
  • 2篇造影
  • 2篇女性冠心病
  • 2篇离散度
  • 2篇冠心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代谢综合征X
  • 1篇导联
  • 1篇导联心电图
  • 1篇电图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态心电图

机构

  • 7篇株洲市一医院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篇何毅
  • 4篇杨金云
  • 3篇吴健
  • 3篇陈卿
  • 3篇罗晓波
  • 2篇区军
  • 1篇孟晓军
  • 1篇郭书红
  • 1篇刘启明

传媒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湖南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7
  • 2篇2005
  • 1篇199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女性冠心病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 分析女性冠心病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6例确诊冠心病的女性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AD组,n=112例)和非冠心病组(n=64例);冠心病组又分为HUA组(A组,n=32例)和血尿酸正常组二个亚组(B组,n=80例)。结果 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甘油三酯、尿酸的水平在冠心病组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A组患者的年龄、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B组;A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支数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协同其它危险因素导致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女性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成多支性,狭窄程度更高。
区军杨金云何毅罗晓波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96例女性冠心病并代谢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CHD)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点。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CHD的96例女性患者,按国际糖尿病联盟(IDF)MS的定义,分为合并MS和不合并MS两组。结果96例女性CHD患者MS的发生率为43.75%。MS^+组患者的腰围、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尿酸和肌酐均显著高于MS^-组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MS^-组患者;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组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及冠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MS^-组患者。结论女性CHD合并MS患者冠脉病变呈多支性,狭窄程度更高。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
区军杨金云何毅罗晓波
关键词:女(雌)性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过氧化氢酶的变化以及海捷亚的干预效果
2005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以及海捷亚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海捷亚组30例(海捷亚每日1次,每次1片,无效者2周后改为2片)和对照组(非洛地平2.5mg,每日1次,无效者2周后改为5mg)30例,治疗4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血清CAT的活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但海捷亚组治疗前后差值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中CAT活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CAT的活力均较治疗前增加(P均<0.01),但海捷亚组血清CAT治疗前后差值较对照组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海捷亚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外,还能够增加患者的CAT活力,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防止血管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
何毅陈卿杨金云
关键词:高血压海捷亚过氧化氢酶
心房重构及P波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相关性探讨
2005年
本文探讨心房重构对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P波离散度变化的意义。作者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128例患者分成左房扩大组、右房扩大组及心房内径正常组。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所有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根据Kleigar分级标准分为轻度及复杂心律失常组;同时记录窦性心律时十二导联心电图P波离散度(Pd)。结果显示,心房增大尤左房扩大是引起心房电生理紊乱、产生房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何毅吴健
关键词:心房重构P波离散度房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复杂心律失常
75岁以上老年患者冠脉介入诊疗后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75岁以上老年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本院行PCI治疗患者212例,年龄>75岁患者92例(老年组),年龄<75岁者120例(对照组),于PCI治疗前后检测肾功能指标,以肌酐清除率对肾功能损害程度进行分级,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212例中有13例(6.13%)患者PCI治疗后发生CIN.老年组CIN发生率为8.69%(8/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7%(5/120),老年患者易患CIN的危险因素共在6个方面有统计学意义:212例中:肌酐清除率<60 mL/min、急诊PCI、造影剂用量>150 mL、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其RR值(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7.6(6.1~9.8)(P=0.003),5.3(3.7~7.9)(P=0.026),4.8(3.2~6.9)(P=0.028),4.3(3.0~6.6)(P=0.034),3.9(2.9~6.5)(P=0.036) 和2.4(1.4~3.2)(P=0.042).[结论]老年患者行PCI发生CIN风险较高.肾功能不全、急诊PCI、造影剂用量>150 mL、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等6个因素均与老年患者易患CIN有关,其中肾功能不全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吴健何毅郭书红陈卿
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选择82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治疗组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盐类治疗,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24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及舒张末容积(LVESV及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左室功能,6min步行距离评价运动耐量。发现卡维地洛组治疗后LVESV及LVEDV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LVEF及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但常规治疗组变化不明显。提示卡维地洛能改善CHF患者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
吴健刘启明杨金云何毅陈卿
关键词:卡维地洛左室功能运动耐量
潘南金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1998年
潘南金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株洲市一医院(412000)何毅孟晓军罗晓波近年来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有报道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呈正相关[1]。本文观察了潘南金对AM...
何毅孟晓军罗晓波
关键词:心肌梗塞AMIQT间期离散度药物疗法潘南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