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志方

作品数:92 被引量:1,113H指数:20
供职机构:广东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天文地球
  • 10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4篇雷达
  • 23篇强对流
  • 21篇暴雨
  • 20篇降水
  • 19篇多普勒
  • 17篇天气雷达
  • 16篇大暴雨
  • 13篇强对流天气
  • 11篇飑线
  • 11篇回波
  • 10篇多普勒雷达
  • 9篇新一代天气雷...
  • 8篇汛期
  • 8篇物理量
  • 8篇冰雹
  • 7篇前汛期
  • 7篇强降水
  • 7篇雷达回波
  • 6篇中尺度
  • 6篇特大暴雨

机构

  • 48篇广州市气象局
  • 37篇广东省气象台
  • 11篇中国气象局广...
  • 5篇新疆气象局
  • 4篇广东省气候中...
  • 4篇广东省江门市...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江苏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肇庆学院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广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北京敏视达雷...

作者

  • 92篇伍志方
  • 26篇叶爱芬
  • 16篇庞古乾
  • 12篇刘运策
  • 12篇胡胜
  • 12篇曾沁
  • 9篇胡东明
  • 8篇李怀宇
  • 6篇吴乃庚
  • 6篇肖伟军
  • 6篇郭春迓
  • 6篇张华龙
  • 5篇易爱民
  • 5篇谌志刚
  • 4篇陈超
  • 4篇梁玉琼
  • 3篇叶朗明
  • 3篇张春良
  • 3篇林良勋
  • 3篇梁巧倩

传媒

  • 13篇热带气象学报
  • 9篇广东气象
  • 7篇气象科技
  • 6篇气象
  • 5篇新疆气象
  • 5篇暴雨灾害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高原气象
  • 2篇气象科学
  • 2篇灾害学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减灾
  • 1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2002年全...
  • 1篇2003年全...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春季人工增雨条件的雷达和天气特征识别研究
本文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资料,对有利于人工增雨的速度场特征进行了分型,对产生明显降水的各种雷达回波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针对有利于广东省春季人工增雨的天气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广东省春季人工增雨的雷达作业指征进行初步探...
伍志方叶爱芬易爱民梁玉琼
关键词:人工增雨天气雷达
文献传递
两次华南飑线卫星亮温特征与强对流天气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利用Himawari-8高时空分辨率红外亮温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比冷锋型和暖区型飑线个例("4·13"和"5·6")亮温特征与雷暴大风、地面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的云顶最低亮温、冷云区平均亮温差异小,但两次过程初生阶段云型不同,"4·13"与"5·6"相比,冷云顶面积较小、持续时间较短、移动速度较快;(2)"4·13"("5·6")的亮温梯度大值区主要位于冷云区东南侧(西南侧),与云团移动方向平行(垂直);两次过程雷暴大风与亮温梯度均具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亮温梯度增大超前于雷暴大风增强,可作为提前预警指标;(3)"4·13"地面强降水集中分布在低亮温区西侧,原因为风暴顶前移导致强降水与冷云区具有空间位置差异;"5·6"地面强降水则与云顶低亮温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张华龙肖柳斯伍志方杨慧燕谌志刚
关键词:天气学
广州短时暴雨及预警信号的发布启示被引量:2
2004年
伍志方
关键词:短时暴雨预警信号降水量
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特征分析被引量:100
2001年
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和 5cm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资料 ,详细分析了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回波发展演变过程和多普勒特征及其风场结构 ;初步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与下垫面地理特征之间的密切关系。
伍志方张春良张沛源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风场强对流天气天气图雷达回波卫星云图
基于雷达回波的在线深度学习台风中心定位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雷达回波的在线深度学习台风中心定位系统,通过雷达回波收集到的速度数据和反射率数据,根据数据的仰角与高度信息构建出一个矩阵,将矩阵的极坐标投影到直角坐标系中,对直角坐标系中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得数据的真实性...
陈超胡东明伍志方刘段灵张阿思程兴国
文献传递
“18·8”广东季风低压持续性特大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22
2019年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地面观测和广东雷达等资料,对2018年8月27日-9月1日广东季风低压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在南亚高压稳定少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异常双脊形态、强盛的西南季风低空急流北抬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季风低压显著发生发展并缓慢偏西移,促使本次广东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的发生。(2)季风低压的生命史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波动加强阶段与减弱消亡阶段。季风低压强度演变与暴雨落区范围大小的逐日分布是同步,但与日最大降水量逐日演变不完全同步。在低压由强转弱并加速远离阶段(8月30日),处于季风低压外围倒槽区的粤东地区却发生了破纪录的极端暴雨。(3)粤东极端暴雨发生在边界层动力辐合及水汽辐合最强、对流层中低层的层结最不稳定阶段,中层南海高压与季风低压的相互作用为暴雨增幅提供了有利条件。来自海洋的偏南暖湿气流北推与前期MCS冷池出流相互作用导致粤东沿海地面辐合线的形成,辐合线西段受莲花山脉地形阻挡和抬升作用长时间停滞维持,致使极端强降水回波的触发和维持。(4)雷达回波演变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块状弱回波西移阶段、带状回波叠加强短雨带东北移阶段和回波减弱东南移阶段。强降水回波呈典型的低质心暖云对流降水结构。
蔡景就伍志方陈晓庆兰宇郭姿佑郭春迓
关键词:低空急流地面辐合线
一次导致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和风场垂直结构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NCEP分析资料、云地闪电、卫星、多普勒雷达、风廓线雷达和RASS观测资料,对引发2009年8月6日广州南沙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和风场垂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是登陆后重新加强的热带风暴内发生、发展的α-中尺度对流系统,其内若干对流单体及其“列车效应”是导致大暴雨的直接原因;(2)强地闪集中发生在云顶相当黑体温度(TBB)低于-64℃云区和大TBB梯度区内,或40dBZ以上的强回波区及回波梯度大值区,强地闪活动略落后于强降水;(3)风场垂直结构观测表明,α-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低层急流有两次加强过程,与低空入流两次增强有直接对应关系;急流轴上多个中尺度脉动及低涡发展与雨强的剧增相对应,其时间尺度为0.5-1.0h,这种风场的中尺度特征正是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强上升人流和下沉气流在风廓线雷达观测到风场垂直结构中的反映;(4)边界层的上升运动发生在α-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前部,上升运动与地面中尺度低压生成及辐合线有关,中尺度低压和上升运动的出现比强降水提前1h。
祁秀香郑永光伍志方林中庆赵小伟李海洋王开燕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
“18·8”广东季风低压持续性特大暴雨水汽输送特征被引量:10
2019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GDAS资料,对2018年8月27日-9月1日广东受季风低压影响发生的超历史极值、持续性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水汽来源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期间,我国华南沿海为北半球的水汽汇合区,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经印度半岛北上至青藏高原南部向东转进入华南上空;另一部分水汽来源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三支水汽汇聚于华南上空,建立了稳定、持续的水汽输送通道,使得此次特大暴雨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发生前期水汽辐合中心位于华南东部沿海,29日开始逐渐向西移动,于夜间达到峰值,水汽辐合最为明显,31日夜间其中心进一步西移并趋于减弱;水汽通量势函数高值区的变化与此次过程中降水峰值的逐日变化对应良好。逐日水汽辐合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点,白天水汽辐合减弱,夜间明显加强,此次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呈现出季风降水特征。华南区域南边界是主要的水汽输入边界,且水汽输入主要集中在低层,尤其是华南中东部南边界的水汽输入量持续较高;29日夜间开始华南区域南边界的水汽输入量明显增大,30日达到最大,与大范围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区域及时段基本吻合。
郭姿佑伍志方蔡景就张华龙张华龙
关键词:水汽输送水汽收支
海陆风和地形对一次弱天气背景下暖区特大暴雨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利用区域气象站、海岛站、测风塔、风廓线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多种非常规观测以及NCEP/NCAR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6月22日凌晨广东西部沿海发生的一次预报失败的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综合诊断,重点探讨了局地海陆风和地形(相互)作用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雨发生在弱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华南地区无锋面和高空槽活动,边界层超低空偏南急流为暴雨提供了不稳定能量,不同性质下垫面的热力差异导致天露山山前形成海陆风(偏南)与偏北风的中尺度辐合线,致使初始对流在关键区触发。(2)偏南暖湿气流向北推进受阻后,在天露山地形强迫抬升下对流增强发展成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下垫面热力差异在山前强迫产生的中尺度垂直切变与降水之间可能存在正反馈现象,延长β中尺度对流系统生命史。(3)中尺度辐合线上不断激发的对流云团,形成降水的列车效应,导致了这场罕见的局地特大暴雨过程,凸显海陆风环流对本次暖区暴雨的重要作用。(4)该过程发生前,所有业务客观数值预报模式均未预报出明显降水,数值模式难以做出暖区尤其是弱天气背景下的暴雨以上降水预报,目前的监测和短时临近预警是主要手段。
叶朗明吴乃庚张华龙蔡景就伍志方
关键词:暖区暴雨中尺度辐合线海陆风地形作用
新疆渭干河灌区冰雹云微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1997年
利用一个比较完整的积云参数化微物理模式,模拟了渭干河灌区一次冰雹云降雹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灌区冰雹云发展好变的物理过程,得出冰雹云成雹降水主要是贝吉隆过程启功的。
伍志方
关键词:渭干河灌区冰雹云微物理过程数值模拟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