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锦霞
- 作品数:38 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经验被引量:8
- 2013年
-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以乳腺导管的扩张及浆细胞的浸润为病变前提的、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疾病,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病程较长,易复发,手术影响乳房外形。张慧芳医师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上取得显著疗效,治愈率达96%,有效率98%。
- 吉宏任锦霞
-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治疗
-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注射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宫颈癌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筛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来甘肃省肿瘤医院进行宫颈癌治疗的女性患者1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9例,平均年龄为(38.7±3.6)岁;治疗组83例,平均年龄为(41.2±4.3岁)。2组皆进行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患者化疗24 h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组患者化疗24 h后注射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2组患者化疗后定期复查血常规,检查骨髓抑制差异、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随时间变化差异、化疗延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给药后12~144 h中性粒细胞数与增殖率,化疗第一周期中性粒细胞数减少、白细胞减少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性粒细胞数绝对值在不同时间点高于对照组,在给药第5、10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治疗组的化疗延迟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EG-rhG-CSF在治疗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任锦霞赵林田晓刚罗莉杨文翠魏文婷吉宏
- 关键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骨髓抑制
-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索宫颈癌远处转移的相关基因分析
- 2024年
- 目的: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别出与宫颈癌远处转移相关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使用R语言分析,利用TCGA数据库,挖掘出宫颈癌远处转移患者与非远处转移患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集,进一步筛选出两组基因集的共差异表达基因,对这些共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途径富集(KEGG)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交互(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分析,使用cytoHubba插件计算出前10位的关键基因。然后对筛选出的基因进行诊断分析及生存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获得415个与宫颈癌远处转移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表皮的发育”“皮肤的形成”“角化细胞的分化”“上皮细胞的分化”,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胚胎器官的发育”“消化系统发育;消化道发育;上皮管道形态发生”等分子功能。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到“P53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和受体”“甲状腺癌”等。计算出位于前十的中枢基因,分别为:DSG3、SPRR1B、IVL、PKP1、DSC3、KRT6B、SPRR1A、KRT6A、KRT16、SPRR3。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发现:SPRR1B/SPRR1A,SPRR3,DSC3/DSG3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存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获得与宫颈癌远处转移相关的基因,并筛选出中枢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宫颈癌远处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 苟彩霞卢亚琼赵晶张春林任锦霞
- 关键词:宫颈癌远处转移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A组)、单纯放疗组(B组)、单纯唑来膦酸组(C组)各20例,观察比较各组疗效。结果A、B、C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5%、80%和35%,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2月后A、B、C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0%、60%和25%,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严重放射及药物毒性。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或单纯唑来膦酸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 任锦霞王小虎赵林欧阳水根
- 关键词:唑来膦酸骨转移癌疼痛
- 鼻咽癌放疗原发肿瘤体积变化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 ]通过分析放射治疗鼻咽癌原发肿瘤体积的变化,寻找影响肿瘤体积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76例经病理证实的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初治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体积、放疗结束时残留肿瘤体积、放疗6个月后肿瘤体积、原发...
- 高力英王小虎赵林张秋宁张春林任锦霞
-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体层摄影术
- 文献传递
- 高剂量率近距离腔内超分割放射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采用非常规的腔内治疗分割方式,探讨方法的可行性与临床生物剂量效应。方法体外放疗+高剂量率近距离腔内放疗:体外照射采用西门子加速器6 MV X射线,全盆腔前后2野等中心技术照射,总剂量46~50 Gy,23~25次,5周,外照射全盆腔剂量30 Gy,15次时盆腔中央挡铅(4 cm×10 cm),并开始配合腔内近距离治疗,采用^(192)Ir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腔内照射当天不做体外照射。腔内放疗超分割组:Ⅱb、Ⅲ期A点4 Gy/次,2次/d,两次间隔≥6 h,每5 d重复治疗1次,总计10次,3~4周,A点剂量40 Gy;腔内放疗常规分割组:Ⅱb、Ⅲ期A点6 Gy/次,1次/d,每周重复治疗1次,总计6次,6周,A点剂量36 Gy。结果 24例患者治疗结束时肿瘤局部疗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100%,1年局部控制率为95.83%。阴道反应Ⅰ度10例,Ⅱ度11例,Ⅲ度3例,无1例因反应而导致治疗非计划中断。结论体外放疗+高剂量率近距离腔内放疗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其治疗宫颈癌提高疗效、减少晚期并发症的关键是应用足够的分割(包括次数及剂量),但晚反应组织损伤、远期生存率尚待进一步随访及评诂。
- 任锦霞王小虎赵林高力英吉宏刘志强罗莉杜瑞琴
- 关键词:宫颈癌高剂量率超分割放疗
- 鼻咽癌放疗原发肿瘤体积变化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通过分析放射治疗鼻咽癌原发肿瘤体积的变化,寻找影响肿瘤体积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76例经病理证实的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初治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体积、放疗结束时残留肿瘤体积、放疗6个月后肿瘤体积、原发肿瘤最大截面积、T分期、N分期、病理类型等因素与放疗50Gy时肿瘤退缩率的关系。[结果]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随T分期渐晚,肿瘤原发体积增大。肿瘤病理类型中未分化癌原发肿瘤体积最大,腺样囊性癌体积最小,但肿瘤体积退缩率(V50/V0)中高分化鳞癌、腺样囊性癌大,分别为0.68、0.55,显示肿瘤病理类型与近期疗效密切相关(P值为0.000)。体积退缩率与最大截面积退缩率在反应肿瘤近期疗效时密切相关,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50Gy时肿瘤退缩率是评价近期疗效的较可靠指标,可部分反映肿瘤放射敏感性。
- 高力英王小虎赵林张秋宁张春林任锦霞
-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体层摄影术
-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
- 2010年
- 目的:提高临床对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收治的1例P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文献。结果:在CT导引下行肿瘤穿刺活检后明确诊断,病理检查为弥漫型大B细胞性肾上腺非霍奇金PAL,放疗并行COEP化疗,治疗后7个月死亡。结论:PAL恶性度较高,预后不良,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CT或超声导引下的活检穿刺是明确诊断的好方法,化疗、放疗及手术均对PAL有效。
- 任锦霞赵林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恶性淋巴瘤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经验被引量:1
- 2013年
- 放射性直肠炎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放射线的照射是发生放射性直肠炎的明确致病原因。临床治疗较棘手,且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张太峰主任医师采用益气生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并结合西医的治疗方法在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医师们大力推广、借鉴。
- 任锦霞吉宏
- 关键词:放射性直肠炎中医治疗
-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宫旁插植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腔内联合宫旁插植治疗(IC/ISBT)和腔内后装治疗(ICB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体外照射放疗(50 Gy/25 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且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CBT组和IC/ISBT组,每组50例。然后进行CT,将图像传至Oncentra Brachy Therapy计划系统,行靶区勾画,采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方式进行计划设计,比较ICBT组和IC/ISBT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肿瘤复发或转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C/ISBT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96.0%,高于ICBT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8.0%,高于ICBT组的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率为4.0%,低于ICBT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38.0%,与ICBT组的4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14.0%,低于ICBT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患者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为30.0%,与ICBT组的2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照射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宫旁受侵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好的宫旁控制率和近期疗效,且能够降低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文翠赵林田晓刚任锦霞罗莉安永伟张骞文
- 关键词: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近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