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松

作品数:24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细胞
  • 8篇门静脉
  • 8篇门静脉高压
  • 8篇静脉
  • 8篇静脉高压
  • 7篇门静脉高压症
  • 7篇静脉高压症
  • 7篇高压症
  • 5篇脾脏
  • 4篇脾功能
  • 4篇脾功能亢进
  • 4篇脾亢
  • 4篇切除
  • 4篇巨噬细胞
  • 4篇亢进
  • 3篇断流
  • 3篇断流术
  • 3篇脾巨噬细胞
  • 3篇脾切除
  • 3篇切除术

机构

  • 19篇西安交通大学...
  • 1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西安市人民医...

作者

  • 24篇任松
  • 12篇李宗芳
  • 9篇张澍
  • 7篇周蕊
  • 5篇蒋安
  • 4篇潘龙飞
  • 3篇杨军
  • 3篇蒋安
  • 2篇秦斌
  • 2篇张健
  • 2篇牛泽群
  • 2篇王立明
  • 2篇纪泛扑
  • 2篇王宝太
  • 2篇李君
  • 2篇裴红红
  • 2篇张伟
  • 2篇黄辰
  • 2篇单涛
  • 2篇杨正安

传媒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科教导刊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 1篇中国实验室外...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司他丁联合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7
2020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S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干预7 d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PACHE Ⅱ、Balthazar CT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ET-1、NO、vWF:Ag、VEGF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T-1、vWF:A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NO、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干预组患者ET-1、NO、vWF:Ag的改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患者VEGF的改变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GMP-140、TXB2等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组患者上述指标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 Ⅱ、Balthazar CT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组患者上述评分的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发现,Balthazar CT评分与ET-1、vWF:Ag、GMP-140、TXB2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情况改善可能是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SAP有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樊媛潘龙飞牛泽群王立明冯辉裴红红任松秦斌单涛
关键词:乌司他丁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因子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风暴和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5
2021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症风暴和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奥曲肽在内的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治疗7 d后,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并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并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两组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4、TLR9)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患者单核细胞TLR4、TLR9与炎症因子IL-6及TNF-α的关系,并比较两组患者7 d内肺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等炎症反应指标及单核细胞TLR4、TLR9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7 d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干预组上述指标的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9表达情况与IL-6、TNF-α均呈正相关性。7 d内干预组患者肺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有助于抑制SAP患者炎性反应,减轻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TLR9表达及调控TLR4、TLR9介导的炎症信号转导有关。
潘龙飞王立明牛泽群冯辉孙江利裴红红任松秦斌单涛
关键词:乌司他丁奥曲肽肺损伤
乙肝肝硬化脾亢患者脾脏巨噬细胞转录因子活性谱的研究
蒋安张澍李宗芳陈海燕杨军任松朱海涛王佩俊周蕊
右半肝切除术前序贯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右半肝切除术前序贯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择期拟行右半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术前予以单纯序贯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术前行序贯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不同肝病基础状态患者治疗前后残肝体积(RLV)、功能性全肝体积(TFLV)、残肝比(RLVR),并分析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手术情况及远期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P <0.05)。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病史未合并肝硬化者、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合并肝硬化者、无慢性乙型肝炎病史或肝硬化者治疗后RLV、RLVR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肝功能损伤、肝区胀痛、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序贯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治疗后二期手术切除率为6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19%(P <0.05)。所有行二期右半肝切除术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6. 90%、3. 45%、44.83%,对照组分别为31.58%、26.31%、1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仅能行右半肝切除的肝癌患者,术前予以序贯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治疗,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缩小切除侧肝体积,增加二期手术切除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李韧李江伟张澍任松
关键词:右半肝切除术肝癌
肝硬化脾亢血小板减少的机制被引量:8
2013年
血小板减少是肝硬化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J5%~70%.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一般比较轻或者中等,随着肝脏疾病的发展会加重.肝硬化脾亢血小板减少的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本文将结合文献及在此领域的研究结果,从血小板的生产、阻留和破坏三个方面阐述肝硬化脾亢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机制.
任松王佩俊李宗芳
关键词:肝硬化脾亢血小板
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脾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4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检测门静脉高压症(PH)脾亢脾和正常脾巨噬细胞(Mφ)中Toll样受体2、4(TLR2、4)mRNA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深入探讨Toll样受体在PH脾亢发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手术切除脾脏(12例)为实验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手术切除脾脏(4例)为正常对照组。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脾脏组织Mφ,荧光定量PCR法对Mφ表面Toll样受体2、4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与正常脾脏相比,PH脾亢脾MφTLR2、4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TLR2:2.29±0.55vs1.06±0.53,P<0.05;TLR4:2.32±0.41vs1.01±0.14,P<0.01)。结论PH脾亢脾MφTLR2、4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蛋白水平免疫组化的结果一致,进一步支持了"内毒素血症→脾脏MφToll样受体活化→Mφ吞噬破坏血细胞增多"是PH脾亢发生可能机制的观点。
张澍李宗芳苏清华黄辰任松张伟蒋安杨安宁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聚合酶链反应
脾切除对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12例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55±8)岁。另选择1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2、6周外周血NK、自然杀伤T细胞(NKT)、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的变化。手术前后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患者术后6周CD3-CD56+CD16+NK细胞百分率7.7%,明显高于术前的6.2%(T=1.992,P<0.05);术后2、6周CD56dim NK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4.9%、96.4%,明显高于术前的87.9%(T=2.747,2.201;P<0.05);术后2、6周CD56bright NK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8%、2.4%,明显低于术前的9.2%(T=2.747,2.201;P<0.05)。术后2、6周CD3+CD56+NK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7.3%、7.0%,明显高于术前的6.5%(T=2.275,1.572;P<0.05)。术后2周CD4+T细胞百分率为41.7%,明显低于术前的45.7%(T=3.059,P<0.05),术后6周进一步降低至26.7%(T=2.201,P<0.05);而CD8+T细胞百分率术后2周从术前的21.1%明显升高至24.8%(T=2.432,P<0.05),术后6周进一步升高至35.3%(T=1.992,P<0.05)。术前CD4+/CD8+比值为2.0,在术后2、6周明显下降至1.4、0.8(T=2.981,1.992;P<0.05)。结论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
纪泛扑黄娜张澍蔡芝芳蒋安周蕊李宝华任松李宗芳
关键词:肝硬化脾切除术
形成性评价在泌尿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在泌尿外科实习的90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5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的临床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教学;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出科成绩、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泌尿外科护理操作及对教学管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理实习生出科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实习生泌尿外科护理操作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实习生对教学管理的满意度97.98%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泌尿外科临床护理教学,可增加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实习效果,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及推广。
陈娟任松张娅张连栋薛力翟小强杨林青
关键词:泌尿外科临床护理教学
排钉阻断法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19例远期疗效分析
蒋安张健陈怡萌任松周蕊王志东李韧王宝太杨正安李宗芳
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及增殖功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门静脉高压症(PH)脾脏内淋巴细胞数量及增殖功能的变化,为深入研究PH时脾脏免疫功能状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2例PH脾亢病人的手术切除脾脏作为实验组,4例正常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手术切除脾脏为对照组,称重后分离淋巴细胞,细胞计数板计数,计算淋巴细胞的相对数(每克脾脏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数)和绝对数(整个脾脏内淋巴细胞总数),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脾脏内淋巴细胞密度和分布,MTT法观察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H脾脏内淋巴细胞的密度降低,分布状况无明显区别;每克脾脏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相对数)显著减少[(0.822±0.157)×10^8,对照组(1.174±0.254)×10^8,P〈0.01],但由于重量较正常显著增加(832.64±278.2,对照组211.7±85.6,P〈0.01),淋巴细胞的总数(绝对数量)明显增多[(0.685±0.072)×10^11,对照组(0.366±0.057)×10^11,P〈0.01],并且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增强,T细胞(0.022±0.005,对照组0.015±0.003,P〈0.05),B细胞(0.034±0.006,对照组0.023±0.001,P〈0.01)。结论PH脾脏内淋巴细胞密度和相对数量虽然减少,但其绝对数量增多,并且增殖功能增强。从这一角度考虑,PH脾脏可能仍具有免疫功能,但可能处于某种紊乱状态。对PH脾脏免疫功能的确切评价尚待进一步研究。
吕高波张澍李宗芳黄莺张伟任松杨军党双锁
关键词:脾脏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