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综合征
  • 12篇心电
  • 11篇预激
  • 11篇预激综合征
  • 8篇电图
  • 8篇心电图
  • 6篇心律
  • 5篇消融
  • 5篇并行心律
  • 4篇心电描记
  • 4篇描记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心律失常
  • 3篇心室
  • 3篇心脏
  • 3篇射频消融
  • 3篇起搏
  • 3篇激动
  • 3篇激动顺序

机构

  • 12篇浙江医科大学...
  • 11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浙江医科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福建省心血管...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海南省三亚市...

作者

  • 29篇任在镐
  • 5篇许春萱
  • 5篇王建安
  • 5篇胡大一
  • 4篇徐耕
  • 3篇陈鹏
  • 2篇余培桢
  • 2篇谢波
  • 2篇周君富
  • 2篇金培圣
  • 1篇庄亚纯
  • 1篇张树龙
  • 1篇郭继鸿
  • 1篇陈端
  • 1篇单江
  • 1篇陶清
  • 1篇吴旸
  • 1篇张文篪
  • 1篇赵易
  • 1篇陆金芳

传媒

  • 9篇心电学杂志
  • 8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心电与循环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2篇2001
  • 2篇1998
  • 1篇1997
  • 7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8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并行心律的多态性与诊断(续2)被引量:4
2010年
七、调频型并行心律 在实验模型一节中,已介绍过调频型并行心律的机制。调频型并行心律的各异搏间期之间,既无倍数关系,也求不出最大公约数。
任在镐
关键词:并行心律多态性调频
右束支纵向分离
1997年
束支纵向分离曾由Cohen等报道一可疑病例,现报道右束支纵向分离1例,说明人类整个传导系统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和束支.皆可发生功能上的纵向分离,形成快、慢双径路.引起传导失常与折返性心律失常,加深对心律失常机制的认识。
任在镐徐耕
关键词:可疑病例双径路房室束房室结折返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的家系
2001年
倪小莉任在镐
关键词:遗传学家系
起搏周期突然改变对窦房结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1996年
目的:研究起搏周期(PCL)突然改变对窦房结有效不应期(SNERP)的影晌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照组34例,病窦组31例,经食管心房 S_1-S_1-S_2刺激法测定 SNERP。试验起搏周期(PCLt)选择 PCLt/PCL=1.10、1.05、1.00、0.95、0.90共5个周期。结果:随着 PCLt 突然缩短,全部对照组及92.3%的病窦组 SNERP 延长;而随着 PCLt 突然延长,70%对照组与61.5%病窦组 SNERP 缩短,其余 SNERP 无变化或轻微延长。按 PCLt 与SNERP 关系的散点趋势作直线回归分折,病窦组斜率为-0.17±0.03(P<0.01),对照组斜率为-0.36±0.05(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重叠区不明显。结论:PCLt 突然改变对 SNERP 的影响与 PCL 对SNERP 的影响相似。PCLt 与 SNERP 关系的斜率可考虑作为一项诊断窦房结兴奋性减退的临床指标。
徐耕任在镐
关键词:窦房结不应期心脏起搏病窦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心律失常的研究近况被引量:6
1989年
预激综合征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通过广泛深入的临床电生理研究,对引起心律失常的机理、心电图特征等的认识均有很大进展,现就这些方面作一综合介绍。旁道参预折返的心律失常一、旁道电生理特性与折返的关系房室旁道是否引起心动过速与其电生理特性有关。Sung
任在镐陶清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律失常电生理
洋地黄中毒死因分析及对策
1996年
为了解洋地黄中毒死因及相关因素以求降低其高死亡效,回顾性研究43例洋地黄中毒患者,其中死亡6例。结果发现:仅2例死亡可完全归因于洋地黄中毒,另4例则有其他死因。本文提示:积极改善全身状况和维持内环境平衡、危重患者更小的个体化剂量和配伍其它手段纠治心衰注意药物间影响和积极纠治高危室性异位心律是降低死亡率关键,撤药效应滞后现象也不应忽视。
谢波金培圣任在镐
关键词:洋地黄中毒药物中毒
单支房室旁路心电图定位的规则系统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房室旁路定位的正确性,便利心内标测,缩短射频消融时医患受X线照射的时间。方法:样本按每区大于15例设计,全心分10区定位。累积射频消融成功的单支显性旁路277例。采用δ波初始20ms极性、QRS波形态、R/S比值、QRS终末波极性和ST段改变作定位指标。结果:发现心电图在相邻区的旁路有重叠现象,部分区呈一区多样性。本定位规则系统,对单支显性旁路有95.3%的敏感性与99.4%的特异性,诊断正确率99.0%。结论:本定位系统根据预激综合征改变心室除极全过程的原理,采用心室除极的起始波、终末波和复极的ST段定位,并采用一区多标准以适应心电图一区多样性,可从同步6道以上的体表心电图对单支房室旁路作出正确的定位。
任在镐胡大一吴旸吴永金商丽华余培桢许春萱王建安徐耕黄从新郭继鸿张树龙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电图房室旁路导管射频消融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突显QRS终末波的极性改变及机制
2009年
目的明确是否各处预激都有QRS终末波极性改变.方法收集各种比例(2:1~4:3)的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共11例.按射频导管消融成功的靶点定位,分析QRS终末波的极性.结果预激使QRS终末波极性逆转10例.至少2个导联逆转的有8例,最多1例达5个导联.前8例涵盖了左心室前壁和侧壁,右心室前壁、侧壁、后壁、前间隔和后间隔.结论心室去极化过程中,预激始终存在是引起预激综合征QRS终末波极性改变的原因.这种改变并不局限于少数区域.
任在镐王建安胡大一许春萱陈鹏
关键词:射频导管消融
起搏周期对人体窦房结有效不应期影响的数学模型探讨
1996年
食管法研究113例PCL对SNERP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PCL缩短,SNERP先缓慢缩短,达最小值后缓慢延长,继而进行性延长,两者关系呈二次多项式曲线。3组受检者的PCL/SCL极小点集中在0.90左右,且此点附近SNERP较稳定,易于区分病窦患者与正常人。建议将PCL/SCL=0.90作为测定SNERP的“最适起搏周期”。
徐耕赵易单江任在镐陈端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食管调搏有效不应期
T_Ⅲ>T_Ⅰ与T_(V1)>T_(V6)的机制和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92年
分析连续的100例心电向量图,其中有29例T_Ⅱ>T_Ⅰ,21例T_(Ⅴ1)>T_(Ⅴ6)。这两项心电图现象的机制,分别为额面T环下移与水平面T环前移,和QRS-T夹角增大无真正的因果关系。T_Ⅱ>T_Ⅰ及/或T_(Ⅴ1)>T_(Ⅴ6)的临床意义是:如有复极异常的其它表现或器质性心脏病,与T波异常同样看待。单纯T_Ⅱ>T_Ⅰ及/或T_(Ⅴ1)>T_(Ⅴ6),40岁以上者,宜随访观察;对于年轻人,尤其男性,不宜作为T波异常看待。
任在镐陆金芳司扬帆
关键词:心电图心电向量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