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永芬

作品数:5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孢粉
  • 2篇第四纪
  • 2篇台湾海峡
  • 2篇柱样
  • 2篇柱样沉积物
  • 2篇孢粉组合
  • 2篇晚第四纪
  • 2篇海侵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第四纪地层
  • 1篇台湾海峡西部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环境
  • 1篇气候环境演变
  • 1篇孢粉组合特征
  • 1篇晚第四纪地层
  • 1篇晚更新世
  • 1篇晚更新世以来
  • 1篇微体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陈承惠
  • 5篇于永芬
  • 4篇蓝东兆
  • 3篇张维林
  • 1篇陈文瑞

传媒

  • 3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1998
  • 2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厦门大嶝海域柱样沉积物中微体古生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分析测定了福建厦门大嶝海域三个沉积物柱样中的孢粉、硅藻、有孔虫和14C年代,对其微体古生物组合特征、沉积环境和地层年代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划分出两个孢粉带,即下部的栎属-蕨类带和上部的松属-蕨类-禾本科带,表明自下而上气候由热湿变为暖干。硅藻以柱状小环藻-具槽直链藻组合为代表,有孔虫组合则以毕克卷转虫占优势,表明为近岸浅水环境,但柱样上下有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柱样沉积物下部形成于中全新世晚期,上部属于晚全新世。
于永芬陈承惠蓝东兆张维林
关键词:微体古生物沉积环境
九龙江河口平原晚第四纪孢粉组合及气候环境演变被引量:12
1998年
本文运用有序系统聚类、对应聚点、最优分割三种数学地质方法,参照孢粉图式将九龙江河口平原海澄ZK5孔剖面划分为8个孢粉带。结合其他钻孔有关资料,得出研究区9个综合孢极组合带,分别反映晚第四纪不同阶段的不同气候环境。通过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晚第四纪植被演替的决定因素中,湿度比温度更为重要。
陈文瑞蓝东兆陈承惠于永芬
关键词:孢粉气候环境演变晚第四纪
晚更新世以来台湾海峡西部的海侵及海平面变化被引量:34
1993年
经对台湾海峡西部海域16个柱状岩心进行粒度、孢粉、硅藻、有孔虫、^(14)C和古地磁的系统分析,可将本海域晚第四纪沉积层序自老而新划分为E、D、C、B、A层。证实了早玉木冰期中、晚期的琅岐海侵(D层上部)、玉木亚间冰期的福州海侵(C层)和冰后期的长乐海侵(A层)的存在,并首次发现里斯-玉木间冰期的金门海侵(E层)。提出台湾海峡在早玉木冰期早期大部分裸露成陆。
蓝东兆张维林陈承惠于永芬
关键词:晚更新世台湾海峡海侵海平面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晚第四纪地层被引量:23
1990年
对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的16个柱状岩芯进行孢粉、硅藻、有孔虫、^(14)C和古地磁的系统分析测定,将本海域的晚第四纪地层自老到新划分为E、D、C、B、A层。研究结果证实了早武木冰期中晚期的琅岐海侵层(D层上部)、武木亚间冰期的福州海侵层(C层)和冰后期的长乐海侵层(A层)的存在,并首次发现里斯-武木间冰期的金门海侵层(E层)。研究表明,晚武木冰期吋本海域仍为浅海环境,沉积了“海峡海侵层”(B层)。
陈承惠蓝东兆于永芬张维林
关键词:晚第四纪海侵孢粉台湾海峡
厦门港湾柱样沉积物的孢粉组合特征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根据厦门港湾12个柱样沉积物的抱粉分析结果,划分出三个饱粉带,探讨了其沉积环境与古气候演化史。Ⅲ榛属-藜科-水龙骨科带,以榛和草本为主,表明为稀树草原植被和温凉干燥气候,陆相沉积,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至早全新世;Ⅱ栎属、栲属、栗属一水龙骨科带,表明为繁盛的常绿阔叶林和茂密的灌木草本植被,气候最湿润暖热,为冰后期海面最高时期,海相沉积,形成于中全新世;I松属-禾本科-蕨属、水龙骨科带,由成类、草本和针叶树组成,表明主要为针叶树和栽培植被,气候转为暖干,现代沉积,即晚全新世。
于永芬陈承惠
关键词:孢粉组合柱样沉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