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全俊
- 作品数:25 被引量:17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被引量:2
- 2001年
- 于全俊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AMI冠心病
- 鱼油与冠心病的防治
- 1998年
- 鱼油与冠心病的防治1.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荣成264309)2.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翠莲1汤光玲1综述于全俊2审校70年代中期Dyerberg和Bang[1]发现以食鱼和海豹为主的爱斯基摩人冠心病(CHD)发病率远低...
- 杨翠莲汤光玲于全俊
- 关键词:鱼油冠心病降血脂作用降血压作用
-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6
- 1995年
- 本组急性心肌梗塞1090例中,发病后第2至28天,有梗塞后早发性心绞痛379例(34.8%)。379例心绞痛发作1739次,平均每例4.6次。其中287例(76.3%)心绞痛的发作是在静息或(和)轻微的活动状态。有心绞痛史、心肌梗塞史或高血压史者,在梗塞后有与无心绞痛组中,分别占78.1%与62.2%(P<0.001);40.9%与29.7%(P<0.001);63.3%与55.6%(P<0.001),梗塞后有心绞痛者非常显著地多于无心绞痛者。非Q波梗塞,在梗塞后有心绞痛组非常显著地多于无心绞痛组(46.4%与28.1%,P<0.001)。住院4周的病死率,在梗塞后有心绞痛组明显地低于无心绞痛组(2.9%与6.9%)。本组的临床特点提示:梗塞后有心绞痛者可能比无心绞痛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广泛。
- 徐义枢杨跃进魏庆林刘恒伟陈纪林于全俊高润霖陈在嘉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绞痛病理
- 微型探头监测精神负荷诱发的心肌缺血
- 1996年
- 为了确定精神应激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用微型探头γ心功能仪对10例正常人及30例冠心病(CAD)患者进行精神应激试验及运动踏车试验。结果正常对照组于精神负荷状态下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安静时58.2%±9.8%增至63.8%±6.1%(P<0.01),运动试验 LVEF 增至68.2%±12.9%(P<0.01);而 CAD 组中28例患者精神应激状态下LVEF 比对照组降低12.9%±5.4%,持续时间5.4±2.0分钟,22例在运动试验时 IWEF 降低16.6%±8.6%,两者符合率为96%。精神应激对诱发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93%。表明心肌缺血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
- 魏红星于全俊刘蕴忠田月琴张卫和何作祥刘秀杰
- 关键词:心肌缺血应激心理健康精神应激
-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被引量:9
- 2001年
- 于全俊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禁忌证适应证
- 心绞痛分类的辨析与命名被引量:1
- 2001年
- 于全俊
- 关键词:心绞痛
-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 1996年
- 为了评价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99mTc-MIBI心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检测冠心病的准确性,对比了21例(22例次)临床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99mTc-MIBI心肌SPECT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12例患者,11例多巴酚丁胺99mTc-MIBI心肌SPECT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7例患者,其中6例心肌SPECT正常。多巴酚丁胺99mTc-MIBI心肌SPECT检测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2%(11/12),特异性为86%(6/7)。初步表明,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试验99mTc-MIBI心肌SPECT显像是安全的,对于检测冠状动脉病变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何作祥刘秀杰史蓉芳张利萍刘蕴忠姚康宝田月琴余坚芳于全俊
-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放射性核素显像
- 不同类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发病特点和治疗的临床研究
- 1997年
- 心绞痛是由急剧的,暂时的心肌缺血、缺氧所致,不稳定性心绞痛病情变化快,随时有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的危险,因此研究其不同类型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发病特点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自1980年开始,首先开展了心脏作功与心绞痛发作关系的探讨,在其后的十多年的研究中,又进一步深化了对卧位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和自发型心绞痛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临床价值的新观点和治疗经验,为丰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内容和为其有效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资料。
- 陈纪林陈在嘉陶寿淇徐义枢高润霖姚康宝寇文镕陆宗良于全俊杨跃进
- 关键词:劳力型心绞痛发病特点卧位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5
- 1997年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陈纪林徐义枢孙继良赵秀文于全俊吴元陈在嘉斑块破裂诱发局部非闭塞性血栓形成虽然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诱因[1~3],但并非惟一因素。本研究通过对15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和10例自发型心绞痛患者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动态...
- 陈纪林徐义枢孙继良孙继良赵秀文赵秀文于全俊
- 关键词:心绞痛凝血纤溶活性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及肝素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肽A的变化
- 1999年
- 目的 通过测定血浆纤维蛋白肽A(Fibrinopeptide A,简称FPA) 了解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及肝素治疗时凝血酶活性及停用静脉肝素改为皮下注射后的凝血酶活性。方法 选择1997 年1~5 月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发病在6 小时内的11 例AMI患者。于溶栓治疗前、溶栓后90 分钟、180 分钟、第1 天( 即静脉肝素1000 单位/小时)及第3 天( 即停用静脉肝素后)的上午8 时和下午8 时分别取血。同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非AMI冠心病患者9 例,仅服用阿斯匹林50 mg/d 而未用其他抗凝药物者作为对照组,于入院后第1 天上午8 时和下午8 时同上取血/ 处理。标本于三个月内进行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定量测定血浆FPA 的水平。结果 血浆FPA 浓度于溶栓治疗前、溶栓后90 分钟及入院后第1 天上午8 时比对照组显著增高(t 检验,P<0-01) ,其他时间点的血浆FPA值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t 检验,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采用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如UK、rt- PA) 对发病6 小时内的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同时静脉合用肝素不能完全迅速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入院后第1 天晚8 时起凝血酶活性完?
- 宋杰刘冬青于全俊高润霖杨玉梅赵秀文杨跃进陈纪林
- 关键词:纤维蛋白肽A心肌梗塞静脉溶栓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