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贤勇
- 作品数:29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光复会成立100周年暨第二届民国浙江史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 2004年
- 陶水木丁贤勇
- 关键词:光复会学术研究同盟会历史研究民国时期
- 近代交通与市场空间结构的嬗变:以浙江为中心被引量:8
- 2010年
- 新式交通对市场空间结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传统的弧形曲线式商路被直线取代,自然形成的树形分叉式商路被横切贯通,并表现出空间上的级差性、网络化与发展中的时序性、互补性。商业城镇从沿大江大河分布一变为沿铁路公路线分布,使中心城市腹地和市场外部边界扩大,城镇市域沿着交通线的出入口向外扩张。改变了原材料和工业品,尤其是对时间要求较高的生鲜农副产品产销间的时空距离。扩大了商人活动的半径,影响到不同城镇商人商权的扩充收缩以及地缘性商人团体的兴衰更迭。
- 丁贤勇
- 关键词:市场空间结构新式交通区域史
- 日常生活中的江南:交通史视野下的一个解读
- 2019年
- 以水为据,江南可划分为太湖一运河流域(吴文化区)、长江下游沿江区域(长江文化区)、钱塘江流域(越文化区)、东部沿海及东海海域(海洋文化区)四大区域,分别是江南的核心区及江南的北翼、南翼与东翼,共构形成一个山地、平原、河湖、近海的生态相嵌体。
- 丁贤勇
- 关键词:交通史钱塘江流域长江下游文化区东海海域
- 浙赣铁路与浙江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以1930年代为中心被引量:10
- 2009年
- 铁路交通是近代以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条件之一。1930年代浙赣(杭江)铁路的兴筑,使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浙东、浙西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开始改变;浙江中西部地区主要城镇沿钱塘江分布的基本格局出现变化,铁路沿线城镇的区位优势明显提升,并逐步形成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冲破了自然形成的流域交往格局,重新调整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拓展了腹地空间。浙赣铁路促使途经区域现代工业和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传统农副业和商业的发展,改善了浙江中西部地区人们的出行条件,传播了近代文化,使沿线300万人受益。当然,这一切仅仅是一个渐变过程的开端。
- 丁贤勇
- 关键词:新式交通浙赣铁路
- 近代战争与新式交通发展:以浙江抗日战争为中心
- 2008年
- 民国浙江新式交通建设出现较快发展。浙赣线是省营铁路的样板,推动浙江铁路建设进入第二个高峰。公路建设成为全国的模范省。交通作为战争的一个基本要素,抗日战争中浙江战场基本上是围绕交通线展开的,期间铁路几乎全毁、公路毁坏达4/5。但抗日战争也促进了浙江交通现代化发展。一是把交通建设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二是把交通现代化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到了空前的高度。但这是浙江人民在反侵略的大背景下,在政府的优先发展策略下,集中全社会力量发展形成的。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现代化正常发展的轨迹,使浙江交通现代化建设延误了约半个世纪。
- 丁贤勇
- 关键词:抗日战争新式交通战争损失
- 民国时期杭江铁路线位选择考论被引量:3
- 2009年
- 杭江(浙赣)铁路是20世纪长江以南最重要的和民国时期唯一的东西向铁路交通大动脉。杭江铁路经历了30多年的酝酿,在筹备及勘测过程中屡次变更计划,其线位主要有江北、江南之选,其选定依据是建设资金的局限,避免与水运的正面竞争,也有地方利益的博弈等。其后续影响除加强杭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地位外,它成为浙江新式交通从沿海平原向内陆山地纵深发展的标志,其直接和间接辐射的腹地更为宽广,并对钱塘江以南的东部相对发达地区、西部相对欠发达地区均产生积极影响。杭江铁路线位走向的规划,对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启迪。
- 丁贤勇
- 关键词:浙赣铁路
- 历史与旅游:应用史学的一种解读被引量:5
- 2003年
- 历史文化是人类寻梦之旅的目的地,而历史文化能够通过旅游从故纸堆中走出来,使现代旅游成为人类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之旅。本文从应用史学的角度,探讨历史文化与旅游的事业关联与精神关联,从而揭示其互动关系。
- 丁贤勇
- 关键词:应用史学
- 新时代浙江农村文化礼堂数字化发展探析被引量:2
- 2018年
-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结构也发生转变。传统乡村成为城市扩展的阵地,农民也成为现代生产的一部分。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新难题也随之出现:新农村建设与乡土文化涵养之间发生了矛盾。2015年以来,浙江为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部分地区创新形式,利用信息化技术、虚拟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在实体礼堂基础上建起数字礼堂,打造实体与虚拟、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礼堂。这项举措深推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凸现出"文化浙江"建设中的"浙江创造"元素,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创举。
- 叶利丁贤勇
- 关键词:数字化
- 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代交通与社会变迁——“第二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 2012年
- 2011年11月12日至15日,"第二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西子湖畔顺利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近代交通体系的成长,近代交通发展中西方列强、政府、企业及企业家的角色,近代交通与区域近代化、城市化,近代交通与城乡经济社会变迁,近代交通与旅游、文卫事业等问题展开热烈研讨。研讨会反映了当前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为从事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 丁贤勇刘俊峰
- 关键词:近代交通社会史社会变迁
- 方法与史实:以民国交通史研究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6
- 2008年
- 史学研究不能回避理论的指导,但是理论的深度在于平凡之中的深意,理论的创新也在于对具体研究独具慧眼的提炼。在采用传统史学基本方法的同时,史学研究需要有新史学相关的社会史、社会经济史和区域史的研究方法。区域史明白宣示是通过"区域"这种方法来实现其研究目标,年鉴学派"对地理的介绍几乎成了清规戒律",这为史学研究找到一个活水源头。史学研究应该扩大文字史料的范围,重视对诸如账本、行车时刻表等"边角料"的搜集和运用,依靠文学性题材之史料,并提倡应用口述访谈和田野调查等"活史料",进而重返历史之乡的"历史现场"。
- 丁贤勇
- 关键词:新史学区域史口述史新式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