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海燕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孢囊
  • 7篇孢囊线虫
  • 7篇线虫
  • 5篇小麦
  • 5篇禾谷
  • 5篇禾谷孢囊线虫
  • 4篇小麦禾谷孢囊...
  • 2篇田间
  • 1篇地形
  • 1篇调查初报
  • 1篇烟草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诱因
  • 1篇诱因分析
  • 1篇田间调查
  • 1篇气温
  • 1篇秋冬季节
  • 1篇小麦孢囊线虫
  • 1篇轮作
  • 1篇轮作模式

机构

  • 7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篇丁海燕
  • 7篇赵洪海
  • 3篇彭德良
  • 1篇程子超
  • 1篇王凤龙
  • 1篇梁晨

传媒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胶州市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动态的年度间差异被引量:5
2014年
为明确山东胶州市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CCN)的田间发生状况及其年度间的差异,于2011-2012和2012-2013年两个小麦生长季在该地区麦田进行定点定期取样、土壤中线虫分离和根组织内线虫染色后镜检,以确定各虫态的季节和年度间群体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2011-2012年相比,2012-2013年春季CCN 2龄幼虫(J2)孵出较早,但对根系侵入较晚;土壤中J2群体密度较高,根组织中反而较低;根内幼虫发育不良,表现为3龄和4龄幼虫发生较晚且持续时间较短,没有明显发生高峰,群体密度持续低下;小麦收获后土壤中孢囊密度减少85.9%。2012-2013年J2侵入期推后和侵入率下降与3-4月份土壤干旱有关,而根内幼虫发育不良与4-5月份气温偏低有关。因此CCN侵染和发育关键期的干旱和低温可能是造成孢囊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赵洪海丁海燕彭德良
关键词:禾谷孢囊线虫小麦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在青岛市区的发生动态及其诱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为明确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CCN)的田间侵染过程及其与温湿度的关系,2011-2012和2012-2013两个小麦生长季期间在青岛市城阳区麦田进行定点定期取样,土壤中线虫分离和根组织内线虫染色后镜检,以确定各虫态的群体动态。结果表明,2个生长季CCN的田间侵染均发生在3月中旬,冬前未发生侵染,但2012年12月2龄幼虫(J2s)在土壤中有少量孵出。在2011-2012生长季,2012年春季土壤中J2s明显较少,但侵入量并没有显著减少,根组织中3龄和4龄幼虫数量多、历期较长且发生高峰明显,最终产生的孢囊数量多。在2012-2013生长季,2013年春季土壤中J2s明显较多,但侵入量并没有显著增多,根内3龄和4龄幼虫数量少、历期较短且发生高峰不明显,最终产生的孢囊数量少。有迹象表明,2012年11月份多达24d的低温(日最低气温低于7.0℃)是导致CCN J2s孵出的主要原因;2013年春季干旱不利于J2s的侵入,而5月上旬至6月上旬旬平均气温低至20.0℃以下则不利于根内幼虫的发育和雌虫的形成。
丁海燕赵洪海彭德良
关键词:禾谷孢囊线虫气温干旱
2012~2013年山东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发生分布调查被引量:3
2014年
2012年在山东省调查小麦田块242个,禾谷孢囊线虫(CCN)发生率为50.0%;聊城和菏泽发生普遍而严重,日照和临沂只是零星轻度发生;发现CCN新分布县/区10个。2013年在胶东地区调查小麦田块64个,CCN发生率为60.9%;与2012年相比,青岛和威海的CCN发生率升高,但发生水平明显较低;发现CCN新分布县/区1个。
赵洪海丁海燕
关键词:禾谷孢囊线虫田间调查
山东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秋冬季节发生调查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讨山东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CCN)秋冬季节孵出和侵染情况,于2009―2013年10―12月连续5年对青岛市城阳区CCN病田展开系统监测,并于2010、2012和2013年12月在山东省部分地区进行52病田次的抽样调查。城阳区的系统监测结果表明,CCN的2龄幼虫(J2)在2009、2012和2013年最早于12月份有孵出,而在2010和2011年10―12月份均无孵出;J2的孵出与11月份的气温有一定关系,在月平均气温低于10℃的年份,J2可以孵出或孵出机率大。抽样调查发现,2010年J2在所有10个病田均无冬前孵出,2012和2013年在部分病田发生冬前孵出,孵出病田率分别为90%和59%。2013年J2孵出病田率地区间差异很大,菏泽和烟台偏高,而青岛和潍坊较低。系统监测和抽样调查均未发现J2对小麦根系的侵入。
赵洪海丁海燕
关键词: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秋冬季节
大豆和烟草上大豆孢囊线虫田间侵染特征比较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测定和分析2013年同一生长季大豆和烟草上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SCN)的群体动态和世代发生特点,探讨2种作物对大豆孢囊线虫的寄主适合性差异和温湿度等气象条件对线虫发生的可能影响。方法采取"Zig-Zag"取样法对同一地点2种作物上的大豆孢囊线虫每隔6—8 d同时取样,用淘洗-过筛法和贝曼漏斗法分离土壤中线虫,用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法对根组织中线虫染色,镜检并计数。统计作物生长季每旬100 g土壤和10 g根组织中各虫态的数量,即群体密度。结果在大豆和烟草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2龄幼虫均出现于4月7日至9月15日,最大群体密度均发生在7月下旬,之前分别有2个和1个不明显发生高峰;白色雌虫最早均于6月3日出现,其群体密度在大豆土壤中于7月中旬和8月中旬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而在烟草土壤中仅于6月份有1个较低水平的高峰阶段;孢囊群体密度均于7月中旬达到最大,之后在大豆土壤中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在烟草土壤中逐渐下降到极低水平。在大豆和烟草根组织中,2龄幼虫最早均出现在5月19日,其群体密度在大豆根组织中出现3个明显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7月中旬,而在烟草根组织中出现2个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中旬和6月下旬,前一高峰不明显;3—4龄幼虫最早分别出现在5月26日和5月19日,最大群体密度均发生在6月下旬,但在5月下旬和7月中下旬在大豆根组织中另有2个较不明显的发生高峰;年轻雌虫最早均于5月26日出现在根组织中。该生长季大豆孢囊线虫在大豆和烟草上的繁殖系数(Rf=Pf/Pi)分别为5.0和0.5。7月上旬之后,大豆孢囊线虫在大豆上继续发生侵入和根内发育,而在烟草上再无侵入,却有许多半埋生根内的空瘪小的褐色孢囊产生。结论在同一生长季,大豆孢囊线虫在大豆上发生3代,而在烟草上只发生2代;大豆孢囊线虫在大�
赵洪海丁海燕王凤龙
关键词:大豆孢囊线虫大豆烟草
山东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rDNA-ITS序列特征和基于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小麦孢囊线虫病(CCN,Heterodera avenae)已成为山东省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研究CCN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研究了山东省17地市34个群体的r DNA-ITS区,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中10个地市的27个种群做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r DNA-ITS系统发育树中,山东省34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与H.pratensis、H.australis及中国H.avenae群体亲缘关系较近。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31条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100%。菏泽、潍坊、烟台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枣庄、威海、淄博、滨州群体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M antel检测和聚类结果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并无显著的相关性,AM OV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17.7%的变异发生在群体间,82.3%的变异发生在群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H.avenae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群体间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丁海燕梁晨赵洪海彭德良
关键词:禾谷孢囊线虫RDNA-ITSISSR聚类分析
2012年临沂市及周边地区小麦孢囊线虫调查初报
2012年5月中下旬对临沂市及周边地区的小麦孢囊线虫展开田间调查.调查发现,小麦孢囊线虫在临沂市的东、中、西部尚无发生,在南部的郯城县有一定发生,发生麦田的小麦孢囊线虫雌虫密度为7个/株小麦.小麦与水稻的水旱轮作、小麦与...
赵洪海程子超丁海燕
关键词:小麦孢囊线虫病害防治轮作模式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