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飞荣

作品数:44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4篇化学工程
  • 12篇理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聚氨酯
  • 8篇共聚
  • 7篇共聚物
  • 7篇分子
  • 6篇胶束
  • 5篇嵌段
  • 5篇嵌段共聚
  • 5篇嵌段共聚物
  • 5篇聚乳酸
  • 5篇聚乙二醇
  • 5篇可降解
  • 5篇二醇
  • 5篇改性
  • 5篇肝素化
  • 4篇动脉
  • 4篇再狭窄
  • 4篇三氧
  • 4篇三氧化二砷
  • 4篇生物相容
  • 4篇生物相容性

机构

  • 42篇华东理工大学
  • 11篇复旦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上海市心血管...
  • 1篇巴斯夫上海涂...

作者

  • 44篇龚飞荣
  • 27篇程树军
  • 10篇饶炬
  • 9篇赵燕超
  • 9篇陈建定
  • 8篇葛均波
  • 6篇戎宗明
  • 6篇沈雳
  • 5篇杨巍
  • 5篇田文杰
  • 4篇陆冲
  • 4篇陆浩
  • 4篇陆跃
  • 3篇胡源浚
  • 3篇于博昊
  • 3篇王珺斌
  • 3篇孙晓宁
  • 3篇陆树洋
  • 3篇杲云
  • 3篇邹云增

传媒

  • 15篇华东理工大学...
  • 7篇功能高分子学...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塑料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广州化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己内酯型聚羟基氨基甲酸酯的合成
2013年
以聚己内酯二元醇(PCL-Diol)、丁二酸酐以及碳酸甘油酯为原料,合成了端基为五元环碳酸酯的聚己内酯功能性大单体(PCL-2GC);以PCL-2GC、己二胺及硅烷偶联剂为原料,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合成线性聚羟基氨基甲酸酯(PHU)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以及交联密度和交联方式对PHU/SiO2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性PHU的相对分子质量随PCL-2GC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后减,随反应时间、胺用量的增大而降低;PHU的耐热温度相比于类似结构的传统聚氨酯提高了30~40℃,PHU/SiO2交联聚合物的结晶度及热稳定性随交联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交联聚合物中无定形SiO2的分布较为均匀.
陆跃饶炬龚飞荣陈建定
关键词:聚己内酯
一种新型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从2,2-二羟甲基丙酸出发合成了一种高活性的,含有缩酮保护基团的酸酐,制备好的酸酐通过高效酯化反应接枝到聚乙二醇的两端,随后在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下脱除保护基团生成具有4个羟基的大分子引发剂,之后引发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得了具...
鞠明杰龚飞荣杲云
关键词:合成工艺化学分析
载姜黄素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2014年
目的提高姜黄素的水溶性、体内循环时间和抑瘤效果。方法合成可生物降解的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作为载体和稳定剂,以制备姜黄素纳米粒。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并对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分布、微观形态、体外释放行为、药代动力学和对肿瘤的抑制作用进行考察。结果纳米粒包封率为95%;载药量为17%;平均粒径为98 nm且分布均匀;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中呈规整球形;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但不同分子量载体的纳米粒的释放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裸药相比,曲线下面积(AUC)显著提高;对肿瘤的抑制率最高达到68.7%,与对照组相比,小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药纳米粒在体内外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和较高的抑瘤率,且无不良反应。
顾明杰龚飞荣程树军
关键词:姜黄素纳米粒肿瘤
三氧化二砷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其表型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2016年
三氧化二砷(As2O3)是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其在临床应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中国血液内科医师开始用As2O3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成功;随后该药也被用于实体肿瘤的治疗,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分化、抑制血管新生等。
田文杰沈雳杨巍龚飞荣陆浩孙爱军邹云增葛均波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核抗原表达增殖细胞表型促进细胞凋亡
聚乳酸氨基酸嵌段共聚物合成研究
<正>聚乳酸(PLA)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可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免疫原性,所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PLA本身亦存在水溶性差、性脆等缺点,随着PLA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单独的PLA均聚物已...
龚飞荣胡源浚赵燕超程树军
关键词:聚乳酸氨基酸NCA开环聚合
文献传递
树枝状大分子改性聚乙二醇生物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了新的"酸酐法"使用2,2-二羟甲基丙酸(DMPA)来合成一种具有规整结构树枝状大分子。制备好的树枝状大分子通过高效酯化反应接枝到聚乙二醇(PEG)两端,形成结构高度支化、表面官能团密度大、单分散性的大分子。树枝状大分子的制备过程中的分步提纯进行彻底,反应物在高效催化剂(DMAP)的存在下反应活性大,反应完全,得到的产物极其规整。之后用一步合成方法得到了树枝状大分子-聚乙二醇-树枝状大分子(dendrimers-PEG-dendrimers)的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及其中间产物的表征表明,合成的高分子结构严密地与理论相吻合。
王坚程树军龚飞荣
关键词:树枝状大分子聚乙二醇生物材料
热处理对赖氨酸乙酯扩链聚氨酯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以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硬段,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为软段,赖氨酸乙酯盐酸盐(Lys-OEt)为扩链剂合成了一种新型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并制成聚氨酯膜,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对聚氨酯进行退火热处理。采用FT-IR、1H-NMR对聚氨酯进行结构分析;热处理前后,通过AFM、XRD和力学测试仪对聚氨酯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使赖氨酸乙酯扩链聚氨酯微相分离的程度变大,结晶性能更好,力学性能提高,弹性回复率增大。
于博昊龚飞荣王珺斌程树军
关键词:聚氨酯微相分离力学性能
支化度和分子量对树枝化三嵌段共聚物熔融和结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从PEG10000出发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量相同而支化度不同和支化度相同而分子量不同的PCL-PEG-PCL树枝化三嵌段共聚物,采用DSC测定了共聚物的熔点及结晶温度。结果表明:在相同分子量下,随支化度的提高,熔点和结晶温度都向低温方向移动;在相同支化度下二者都随分子量的增大向高温方向移动。采用XRD观察了共聚物中不同组分的结晶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分子量下,支化度对PEG段的结晶有非常大的影响,当支化度G≥3时PEG段的结晶就完全被抑制了;在相同支化度(G=2)下,PCL段的聚合度对PEG段的结晶抑制作用也非常明显,当聚合度P_d≥22时,PEG段的结晶完全被抑制。
鞠明杰龚飞荣果云
关键词:共聚物熔融
具有内皮祖细胞捕获功能的聚氨酯的合成与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以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为软段,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硬段,二羟甲基丙酸(bis-MPA)为扩链剂合成了一种侧链含有羧基官能团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材料。将氨基封端的四代树枝状聚酯大分子共价接枝到聚氨酯的侧链上,脱除树枝状分子表面缩酮保护基后得到了一种新型的侧链树枝化多羟基聚氨酯材料。此聚合物能有效黏附CD133抗体,黏附了抗体的材料可大大提高CD133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这一结果为通过加速血液接触材料表面内皮化来提高其血液相容性提供了可能。
陆跃贾建国龚飞荣饶炬陈建定程树军
关键词:聚氨酯树枝状大分子内皮祖细胞
三氧化二砷洗脱支架诱导猪损伤冠脉平滑肌细胞凋亡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_2O_3)多聚左旋乳糖酸(PLLA)涂层支架对猪损伤冠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在6头小型家猪的冠脉内随机植入裸金属支架、PLLA涂层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As_2O_3洗脱支架,7天后处死,TUNEL法检测支架段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体外观察As_2O_3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和p53表达。结果与裸支架和PLLA涂层支架相比,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As_2O_3洗脱支架植入局部平滑肌细胞凋亡率以及p53表达明显增多,尤其以As_2O_3洗脱支架最为明显(P<0.01),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As_2O_3洗脱支架植入局部PCNA表达较裸支架和PLLA涂层支架明显减少(P<0.01),但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细胞培养显示As_2O_3呈剂量依赖性的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p53蛋白的表达。结论As_2O_3洗脱支架具有诱导猪损伤冠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更明显,其凋亡诱导作用和增加局部细胞p53表达有关。
田文杰葛均波杨巍沈雳陆浩龚飞荣王克强邹云增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凋亡平滑肌细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