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淑华

作品数:57 被引量:50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1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农药
  • 6篇药剂
  • 6篇施药
  • 6篇活性
  • 5篇施药技术
  • 5篇农药使用
  • 5篇温室
  • 5篇病害
  • 5篇虫害
  • 4篇毒力
  • 4篇毒力测定
  • 4篇杀虫
  • 4篇生物活性
  • 4篇种子
  • 4篇黄瓜
  • 4篇番茄
  • 4篇病虫
  • 4篇病虫害
  • 4篇大棚
  • 3篇熏蒸

机构

  • 5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藁城市农业技...

作者

  • 57篇齐淑华
  • 54篇袁会珠
  • 29篇杨代斌
  • 5篇陈小霞
  • 4篇覃兆海
  • 4篇闫晓静
  • 4篇黄啟良
  • 4篇黄雄英
  • 4篇黄启良
  • 3篇曹坳程
  • 3篇黄宏英
  • 2篇宋晓宇
  • 2篇任新国
  • 2篇彭德良
  • 2篇慕长炜
  • 2篇李风敏
  • 2篇肖玉梅
  • 2篇逄森
  • 2篇段霞瑜
  • 2篇郑永权

传媒

  • 11篇农药学学报
  • 5篇植物保护
  • 4篇植物保护学报
  • 4篇农药科学与管...
  • 3篇植保技术与推...
  • 2篇农药与环境安...
  • 2篇中国化工学会...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农牧产品开发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棉花学报
  • 1篇世界农药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第八届全国新...
  • 1篇第七届全国新...
  • 1篇第五届中国植...
  • 1篇农业部农药检...
  • 1篇植物保护21...

年份

  • 6篇2009
  • 1篇2008
  • 9篇2007
  • 1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氟磺酰胺、氟虫腈和苯氧威3种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效初探被引量:9
2006年
在红火蚁严重发生地区进行的药效试验表明,0.5%硫氟磺酰胺饵剂投放后15d药效开始发挥,25d后处理蚁巢全部死亡,药后70d调查结果显示,其对红火蚁的校正防治效果高达94.1%;0.001%氟虫腈饵剂撒施后15d开始发挥药效,30d后蚁巢中无工蚁活动,药后70d调查显示其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为90.9%;0.5%苯氧威饵剂撒施后40d,在蚁巢中仍能监测到工蚁的活动,70d后调查结果表明其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为84.9%。统计分析结果说明,0.5%硫氟磺酰胺饵剂和0.001%氟虫腈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好于0.5%苯氧威饵剂。由于0.001%氟虫腈饵剂和0.5%苯氧威饵剂是实验室临时配制,虽然其对红火蚁的诱食性较差,但仍能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0.5%硫氟磺酰胺饵剂和0.001%氟虫腈饵剂可以用于红火蚁的防治,0.5%苯氧威饵剂配方需要进一步改进。
肖明山袁会珠罗礼智郑永权齐淑华彭启德
关键词:红火蚁氟虫腈苯氧威
药液浓度、雾滴密度与氧乐果防治麦蚜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1
2000年
氧乐果药液浓度、雾滴密度与小麦蚜虫防治效果关系紧密 ,室内定量喷雾试验表明 :雾滴体积中径 (VMD)为 85μm,氧乐果药液浓度 1.0、1.5、2 .0、3.0 g· L-1条件下 ,蚜虫致死 90 %时雾滴覆盖密度 L N90 分别为 336 .1、2 37.6、2 0 8.8和 115.3cm-2 ;氧乐果雾滴覆盖密度为 2 6、50、10 2 cm-2 条件下 ,蚜虫致死 90 %药液浓度 L C90 分别为 2 9.5、7.2和 4 .0 g· L-1。田间采用泰山 - 18BC机动喷雾机水平顺风喷雾 ,雾滴中径 (VMD)为 173μm,施药液量75L· hm-2 和 150 L· hm-2 条件下 ,麦穗上平均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 132 cm-2 和 2 80 cm-2 ;药液浓度分别为 1.2、1.6、2 .0和 2 .4、3.2、4 .0 g· L-1时 ,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生产中用泰山 - 18BC机动喷雾机防治麦蚜时 ,建议采用 75L· hm-2施药液量和 2 .4 g· L-1氧乐果药液。
袁会珠陈万权杨代斌齐淑华秦庆明
关键词:氧乐果麦蚜药液浓度雾滴密度农药防治小麦
20%丁吡吗啉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防效的初步研究
丁吡吗啉是我国最新研究开发的一种结构新颖的杀菌剂,室内生物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其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菌丝生长速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为0.37μg/ml,与对照药剂烯酰吗啉相同,明...
齐淑华周夫辰赵梅素刘玉升袁会珠
关键词:致病疫霉番茄晚疫病
文献传递
甲基溴土壤消毒替代技术研究
曹坳程袁会珠段霞瑜齐淑华彭德良赵婴荣胡玉清
该项目是一项由蒙特利尔多边基金资助,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负责管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受农业部委托联合北京市农业环境监测站等单位组织实施的国际合作项目,属环境保护和农业科学技术领域,是一项适用于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的...
关键词:
关键词:土壤消毒土传病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方法
喷雾法和根部内吸法测定吡虫啉与吡蚜酮混用对禾谷缢管蚜的联合毒力
本文分别采用小麦植株叶面喷雾法和根部内吸法测定了吡虫啉、吡蚜酮单用及混用对禾谷缢管蚜的毒力,结果表明:吡虫啉、吡蚜酮对禾谷缢管蚜均具有很高的触杀和内吸活性,两者按有效成分吡虫啉:吡蚜酮为1∶2混用时,药剂处理后48h,小...
崔丽曹雅忠齐淑华杨代斌袁会珠
关键词:小麦虫害禾谷缢管蚜联合毒力测定
21世纪的农药使用技术
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是人类农业生产中最普遍的一项农事活动,而农药的使用则是病虫草害防治中最为快速、最为经济的有效手段。据世界粮农组织(FAO)估算,1900~1950年间,世界粮食增产每年为1.5 kg/hm;1950~...
袁会珠齐淑华杨代斌
文献传递
新型杀菌剂丁吡吗啉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初探被引量:22
2007年
丁吡吗啉是一种结构新颖的杀菌剂,化学名(E)-3-(2-氯吡啶-4-基)-3-(4-叔丁基苯基)-丙烯酰吗啉。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丁吡吗啉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等重要植物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其对致病疫霉、辣椒疫霉、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38±0.06、0.72±0.05和4.44±0.03μg/mL,对古巴假霜霉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中浓度为5.33±0.05μg/mL;但其对尖镰孢萎蔫专化型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轮纹大茎点菌Macrophthoma kawatsukai、玉蜀黍赤霉Gibeberlla zeae的菌丝生长无抑制效果。用400μg/mL的丁吡吗啉药液喷雾处理番茄幼苗,分别在施药后1、3和8d接种致病疫霉的游动孢子,其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分别为94.2%、90.8%和78.1%,说明丁吡吗啉在防治番茄晚疫病中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和一定的持效期。
陈小霞袁会珠覃兆海齐淑华孙丽鹏
关键词:生物活性番茄晚疫病
农药的科学使用问题与农药应用工艺学被引量:14
1996年
作者简要评述了农药与农药使用技术同步发展的历史。对早期无机农药时代以及后期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开发的农药的显然相反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毒理和使用方面的比较,认为农药的不良副作用是由于有机合成农药的高亲脂性和高的油/水分配系数所引起,并从而产生了有机合成农药在生物圈中的富集现象以及对环境质量的冲击。经过长期的多学科合作研究,由此诞生了农药应用工艺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农药的不良副作用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农药应用工艺学的科学范畴及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现状。
屠予钦袁会珠黄宏英齐淑华
关键词:有机农药亲脂性
低温胁迫下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包衣对玉米种子出苗和幼苗的影响被引量:22
2009年
为研究低温胁迫下种子包衣对玉米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适宜温度(25℃/20℃,白天/晚上,下同)处理为对照,对不同剂量包衣的玉米种子进行低温胁迫。研究结果表明,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包衣在适宜温度下对玉米种子出苗具有促进作用,能提高玉米幼苗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对玉米幼苗的株高和鲜重没有抑制作用。但在17℃/6℃、15℃/0℃、10℃/0℃低温胁迫下,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均能抑制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加剧低温胁迫导致的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和对叶绿体的分解。但用苯醚甲环唑处理玉米种子比用戊唑醇更安全,前者能抑制低温胁迫导致的叶片细胞内电解质外渗,后者却会加剧电解质的外渗。比较玉米幼苗根系的呼吸作用也可以发现,苯醚甲环唑比戊唑醇更有利于玉米幼苗补偿和修复低温胁迫所致的伤害。
王雅玲杨代斌袁会珠闫晓静齐淑华
关键词: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种子包衣低温胁迫玉米幼苗
环己烷三酮-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长调剂剂为3,5-二氧代-4-丙酰基环己烷酸钙和4-环丙基(羟基)亚甲基-3,5-二氧代环己烷羧酸乙酯两种化合物之一(有效成分I)与(2RS,3RS)-1-(4-氯苯基)-4,4-二甲基-2-(1H-1,...
杨代斌袁会珠王纪华黄文江齐淑华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