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涛
- 作品数:6 被引量:9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芦山地震近场地震动特征
-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Ms7.0级地震。这是近年来继2008年汶川、2010年玉树地震之后我国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地震。芦山地震中较为全面的获得了高质量的近场强震观测数据,为我们研究芦山地震强地面运动特征提...
- 黄旭涛
- 关键词:震害特点
- 文献传递
- NGA模型在芦山地震区的适用性被引量:6
- 2016年
- 以2013年4月20日四川M_w 6.7级芦山地震强震动记录为基础数据,分析美国下一代衰减关系项目NGAWest 1与NGA-West 2两组模型在该地区的适用性。选用断层距200 km以内42个台站的主震记录为样本,拟合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典型周期加速度反应谱的衰减关系,对比芦山地震观测数据与NGA模型预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2组NGA模型整体上均轻微低估了小于0.2 s的短周期处加速度反应谱值,而在大于1 s的长周期处则存在明显的高估现象;NGA-West 2模型在短周期处离散性比NGA-West 1模型有所改善,长周期处的残差略有降低。
- 冀昆温瑞智任叶飞王宏伟黄旭涛
- 关键词:地质力学地震动
-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强震记录及特征分析被引量:19
- 2013年
-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在甘肃、四川和陕西的64台强震仪触发并获得了主震加速度记录。本文对强震动记录进行了常规处理,统计了强震动记录数量随震中距的分布,绘制了空间地震动加速度等值线图;通过观测数据与霍俊荣和意大利新一代地震动衰减公式对比,分析了峰值加速度(PGA)及谱加速度衰减关系,发现此次地震观测数值远低于常用地震动预测值;利用渭河盆地的远场记录验证了远场地震动卓越周期变大的特点以及场地对记录的影响;参考岷县地区地质特点并通过分析宏观烈度及地震动的谱烈度,初步确定了地震震害与烈度的相关性。
- 黄旭涛温瑞智任叶飞徐培彬
- 关键词:强震动记录烈度
- 芦山7.0级地震强震动记录及其震害相关性被引量:47
- 2013年
-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中的强震动记录是我国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再一次比较全面地获得的高质量的数字强震动记录。国家数字强震动台网共获得3分量自由场记录114组,成都地震烈度速报台网获得63组。文章对强震动记录进行了常规处理,统计了强震动记录随断层距的数量分布情况,绘制了空间地震动加速度等值线图。结合芦山地震震源机制解和破裂过程研究成果,选取典型记录,分析加速度、速度时程的波形、振幅等特征,识别了此次地震滑冲现象,估算了竖向最大永久位移。通过利用观测数据与国外的地震动预测公式对比,分析了不同周期反应谱地震动幅值及加速度反应谱衰减规律,阐明了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在近场高频成分较卓越的特点。震后现场考察了3个典型强震动台站附近建筑物震害,分析了地震动与工程震害的相关性,地震烈度的评定反映了地震破坏的程度。
- 温瑞智任叶飞黄旭涛卢滔齐文浩
- 关键词:强震动记录震害调查
-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强地面运动三要素特征分析被引量:41
- 2014年
-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境内发生M_s7.0级地震,地震造成196人死亡,21人失踪,11470人受伤,震中最大烈度IX.地震发生后,中国数字强震动观测网络和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网络分别获得了114组和63组3分量强震动记录.记录得出在近场加速度幅值较高,与汶川地震峰值相当,然而震害却不严重.本文介绍了这些记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地震动三要素(幅值、持时、频谱)特征以及对建筑物结构的潜在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芦山地震PGA(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我国常用的霍俊荣地震动预测方程较一致,高于即将颁布的第五代区划图中使用的预测方程;PGV(地震动峰值速度)与第五代区划图中使用的预测方程基本一致;Significant持时和Bracketed持时高于全球经验预测方程,且Bracketed持时衰减显著慢于全球平均水平;典型11个幅值较大记录的5%阻尼比加速度反应谱峰值周期都在0.1~0.2 s范围内,且谱值远高于规范设计谱,但在周期0.3 s之后迅速下降至设计谱以下;芦山地震地震动PGV值较小以及对应我国中小城市和城镇主要建筑物的结构自振周期范围(0.3~1 s)内加速度反应谱远低于规范设计谱,可用于解释其震害相对较轻的原因.
- 任叶飞温瑞智周宝峰黄旭涛
- 关键词:强地面运动幅值持时反应谱
- 国际地震工程协会简史
- 2013年
- 引言 很幸运总有一些目光长远、勤勤恳恳、积极努力的人,团结同辈,用严肃的和科学的态度面对科学疑难,解决那些威胁我们生命和幸福生活的难题。这些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必须等待时机成熟,与其他科学和社会的进步步伐相一致才能实现。我们的保护性措施可以抵抗一些自然之力,但我们必须从实践经验中不断学习,并依托确正的理论,来谨慎地为社区提供建筑环境的安全措施。
- P. GlkanR. Reitherman任叶飞冀昆黄旭涛温瑞智
- 关键词:地震工程安全措施建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