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斌
-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惠州市惠阳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损伤兔骨骼肌细胞内钙分布变化
- 2006年
- 目的:探讨电损伤骨骼肌细胞内钙离子分布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6只兔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制作成兔胫前单束肌高压电损伤精细模型。分别在电击后2、8、24、48、72h和5d每组随机抽取3只兔,取A区段肌组织标本,采用电镜细胞化学胞内Ca^2+原位沉淀法检测亚细胞Ca^2+分布,同时行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电击后胞浆、线粒体内出现钙颗粒并渐增多,而肌浆网钙颗粒则减少、消失,这种Ca^2+紊乱在伤后24~48h达到高峰。之后钙颗粒开始减少,但至伤后第5天仍存在。对照组钙颗粒仅见于肌浆网。HE染色显示肌组织呈进行性坏死,这种病理改变与亚细胞Ca^2+分布变化相一致。结论:骨骼肌高压电损伤后发生亚细胞Ca^2+分布紊乱,胞浆和线粒体存在持续钙超载。它可能是电损伤骨骼肌进行性坏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 黄志斌凌云志安丰山朱志祥
- 关键词:电损伤骨骼肌钙
- 自体筋膜作为骨骼肌再生支架的实验研究
- 2005年
- 目的 探讨自体筋膜作为支架材料在体内重建肌肉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28只新西兰兔的双后腿建立胫骨前肌中段缺损模型。随机选取一侧,植入用自体阔筋膜制成的支架和肌肉微粒(肌肉支架组);另一侧分为3部分: 10只腿缺损处植入筋膜支架(支架组), 10只腿缺损处植入肌肉微粒(肌肉组), 8只腿缺损不作处理(缺陷组)。术后2、3、4、6、9周分别解剖观察移植成活率,并切取标本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和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各时相点切取肌肉支架组和支架组移植物中段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进行α肌动蛋白DNA相对定量分析。结果(1)术后第4周肌肉支架组缺损愈合处形态接近正常,移植成活率达93. 33%,其他组相对较差。(2)肌肉支架组术后2—3周细胞增生活跃,结蛋白阳性率较高,α肌动蛋白DNA相对丰度较大,与支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 结论 以自体筋膜为支架促使肌肉组织再生具有可行性。
- 汪道新朱志祥张力勇黄志斌关弘
- 关键词:自体筋膜骨骼肌再生自体阔筋膜超微结构观胫骨前肌结蛋白
- 电损伤骨骼肌细胞微区Ca^(2+)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电损伤骨骼肌细胞微区Ca2+变化,探讨它在电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取其右后肢胫骨前肌为研究对象。以电压600V,电击时间9ms,累积电击3次,造成单束骨骼肌电损伤。分别于处理后2h、8h、24h、48h、72h、5d每组随机抽取3只兔,留取肌组织标本。EPMA法检测肌细胞微区Ca2+含量。结果实验组细胞浆Ca2+快速升高,肌浆网Ca2+降低,而线粒体Ca2+含量8h才明显上升,三微区Ca2+含量至5d仍未恢复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细胞浆和肌浆网Ca2+呈反向性变化,细胞浆和线粒体则呈同向性变化。结论电击后骨骼肌细胞三微区Ca2+发生再分布,并存在长时间的细胞钙超载,它可能是电损伤骨骼肌进行性坏死的重要原因。
- 黄志斌汪道新凌云志唐亚飞张力勇朱志祥
- 关键词:骨骼肌电损伤钙离子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体外培养
-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以及作为组织工程修复电损伤肌肉缺损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 Ficoll-paque 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
- 管进超朱志祥张力勇汪道新黄志斌
- 文献传递
- 复合纳米银凝胶修复电损伤后骨骼肌的实验观察
- 目的观察复合纳米银修复电损伤后肌组织效果。方法首先建立兔后腿趾长伸肌微型高压电损伤模型。将新西兰兔45只分为3组。组1,损伤处应用复合纳米银治疗,每天涂药1次,连续 7d:组2,损伤处应用生理盐水冲洗,余同组1;组3,损...
- 汪道新朱志祥张灵张力勇朱美抒黄志斌王峰张悦安许晓光李伟萍余旭明陈力莹关弘
- 文献传递
- 自体筋膜作为骨骼肌再生支架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自体筋膜作为支架材料在体内重建肌肉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将28只新西兰兔的一侧后腿作为实验组(组1,n=28),另一侧为对照组(组2,n=10;组3,n=10;组4,n=8)。建立兔后腿胫骨前肌中段缺损模型后,组1用...
- 汪道新朱志祥张力勇黄志斌关弘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