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军
-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 Bi_4Ti_3O_(12)掺杂中温烧结(Ba,Sr)TiO_3基电容器陶瓷被引量:5
- 2006年
- 研究了Bi4Ti3O12掺杂量(≥8%,质量分数)对(Ba,Sr)TiO3(Barium Strontium Titanate,BST)铁电电容器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得到不同Bi4Ti3O12掺杂量与BST陶瓷性能的关系,得到中温烧结(≤1150℃)、高压(≥6.99 MV/m)、低损耗(0.008)、符合X7R特性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瓷料。借助扫描电镜(SEM)研究了Bi4Ti3O12对BST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探讨了Bi4Ti3O12掺杂量对BST陶瓷性能和结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Bi4Ti3O12是通过与BST形成核-壳结构、形成玻璃相、偏析晶界及抑制晶粒生长、改善介温特性等来影响瓷料性能和结构的。这些结果为Bi4Ti3O12掺杂改性BST电容器陶瓷提供一定的依据。
- 高春华黄新友陈志刚陈祥冲黄国军
- 关键词:中温烧结电容器陶瓷陶瓷钛酸铋
- 超细(Ba,Sr)TiO<sub>3</sub>粉体及其陶瓷的研究
- 钛酸锶钡系列电子陶瓷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现代功能陶瓷。目前已成为现代功能陶瓷中最重要的一类,是电子陶瓷元器件的基础母体原料,被称为电子陶瓷的支柱。关于钛酸锶钡及掺杂钛酸锶钡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已成为无机固体化学的一个热...
- 黄国军
- 关键词:钛酸锶钡超细粉体介电性能
- 超细(Ba,Sr)TiO_3基陶瓷电容器的掺杂改性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为了得到性能优良的超细电容器陶瓷,采用改进的溶胶 ̄凝胶法制备高纯、超细Ba0.7Sr0.3TiO3粉体,所得粉体平均粒径为50~100nm。同时掺杂MgO,ZnO,MnO,Bi2O3,Y2O3等物质,利用(Ba,Sr)TiO3混合粉体研究超细晶(Ba,Sr)TiO3(BST)功能陶瓷的制备,并分析微量元素的掺杂和烧结温度对BST陶瓷介电性能和表面显微结构的影响,得到了介电常数为2203,介质损耗为0.004的BST陶瓷。
- 管浩黄新友黄国军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超细粉体介电性能电容器
- 热处理对(Ba,Cd)TiO_3纳米粉体制备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从Ba(CH3COO)2-CA(NO3)2-Ti(OC4H9)-H2O-CH3COOH--CH3CH2OH体系,采用溶液.溶胶-凝胶法研究多层陶瓷电容器用(Ba1-xCAx)TiO3(x=0.05)(BCT)超细粉体的制备。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TG--DSC)研究BCT前驱体干凝胶加热过程中各阶段的反应历程。借助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仪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BCT粉体的物相组成、晶粒尺寸、比表面积等的影响。得到晶相单一、颗粒尺寸在35-40nrn左右、比表面积为12.9m^2/g的BCT超细粉体。
- 黄新友黄国军陈志刚高春华陈祥冲
- 关键词:多层陶瓷电容器纳米
- Pechini法制备超细BST粉体及其陶瓷的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采用Pechini法制备了约100nm的(Ba0.79Sr0.21)TiO3超细粉体,并在其中掺杂超细Bi4Ti3O12粉体制备了BST混合粉体。并用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0.5μm、εr为1740和tanδ为0.0038的BST陶瓷。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分散剂的量对粉体性能的影响,烧结温度对BST陶瓷介电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得到了较优的工艺参数,即热处理温度800℃、分散剂的量2.25mL和烧结温度1150℃。
- 黄国军黄新友
-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介电性能
- 多层陶瓷电容器用的SrTiO_3纳米粉体制备被引量:2
- 2006年
- 采用溶液–溶胶–凝胶法,从Sr(NO3)2–Ti(OC4H9)4–H2O–C2H5OH体系制备多层陶瓷电容器用的纳米SrTiO3粉体。用热重–差示扫描分析研究了由前驱体干凝胶形成纳米SrTiO3粉体的加热过程。用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醋酸、水、温度对凝胶化、纳米SrTiO3粉体的粒径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纳米SrTiO3粉体的形貌和颗粒大小。所制备的SrTiO3粉体分散性好,粒径为40~50nm,比表面积为9~10m2/g。
- 黄新友黄国军陈志刚潘励高春华陈祥冲
- 关键词:纳米钛酸锶
- 溶胶形成温度对BNT陶瓷压电介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为了研究溶胶-凝胶方法对BNT基无铅压电陶瓷压电、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具有单一钙钛矿结构的(Na0.5Bi0.5)0.94Ba0.06TiO3超细粉料。研究结果表明,前驱体液的pH值控制在7~9范围内,溶胶形成温度为70℃时,可以制得均匀透明的溶胶;根据XRD研究结果,凝胶在700℃下热处理2 h后可形成单一钙钛矿结构的超细粉料。分析了材料的压电、介电性能随溶胶形成温度与烧结温度的变化。根据试验结果,认为溶胶比较适宜的形成温度为70℃,虽然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BNT无铅压电陶瓷的介电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其压电性能得到了提高。
- 刘会平黄新友黄国军郑夏莲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压电性能介电性能
- 多层陶瓷电容器用(Ba,Sr,Cd)TiO_3纳米粉体的制备被引量:2
- 2007年
- 用溶胶-凝胶法,在乙醇溶液中以BaAc2、Sr(NO3)2、Cd(NO3)2、Ti(OC4H9)4,冰醋酸为原料制备了多层陶瓷电容器用(Ba0.7Sr0.25Cd0.05)TiO3(BSCT)纳米粉体。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研究了由前驱体干凝胶形成纳米BSCT粉体的加热过程。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定等研究了加水量和热处理温度对BSCT纳米粉体的颗粒尺寸、物相组成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了凝胶温度对凝胶时间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纳米BSCT粉体的形貌和颗粒尺寸。探讨了加水量、凝胶化温度和热处理温度对BSCT纳米粉体制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加水量的增大,BSCT粉体的颗粒尺寸由大变小而后又变大,在0.015mol Ti(OC4H9)4中加水量为40mL时所制得的BSCT粉体的颗粒尺寸最小。随着凝胶化温度的升高,凝胶时间减少。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BSCT粉体的颗粒尺寸变大,比表面积减小,主晶相量增多,结晶度提高。BSCT纳米粉体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是:0.015mol Ti(OC4H9)4中加水量为40mL,pH值为3~4,凝胶化温度是65℃,热处理温度为950℃。所得到的BSCT粉体的主晶相为钙钛矿结构,其颗粒分散性好,颗粒尺寸为80nm左右,比表面积为13.64m2/g。
- 黄新友陈志刚黄国军陈祥冲高春华
- 关键词:多层陶瓷电容器溶胶-凝胶法纳米粉体
- 钛酸锶钡粉体制备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5年
- 钛酸锶钡作为一种电子工业专用化学品广泛用于电子陶瓷行业,主要用作敏感元器件、压电陶瓷和高压电容器陶 瓷的粉体材料。综述了钛酸锶钡粉体制备的各种方法。认为液相法制备的粉体因具有纯度高,成分均匀,粒径小等特点而 成为制备粉体的主要方法,其中溶胶-凝胶法制备粉体粒径均匀,烧成温度低;还有化学液相共沉淀法,化学液相均匀沉 淀法制备的粉体纯度高,微细,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品率,能满足电子陶瓷工业发展的要求。
- 黄国军黄新友
- 关键词:钛酸锶钡超细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