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彩艳

作品数:71 被引量:55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2篇土壤
  • 12篇黑土
  • 9篇施肥
  • 7篇农田
  • 7篇淋溶
  • 6篇有机物料
  • 6篇污染
  • 6篇不同施肥
  • 5篇氮肥
  • 5篇稻田
  • 5篇点源
  • 5篇施用
  • 4篇有机质
  • 4篇生态
  • 4篇施肥处理
  • 4篇无机氮
  • 4篇免耕
  • 4篇秸秆
  • 4篇基质
  • 4篇黑土区

机构

  • 7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沈阳建筑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琼州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辽宁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梨树县农机技...

作者

  • 71篇鲁彩艳
  • 59篇陈欣
  • 42篇史奕
  • 24篇马建
  • 18篇赵牧秋
  • 15篇迟光宇
  • 9篇牛明芬
  • 8篇张旭东
  • 4篇周全来
  • 4篇郑靖
  • 4篇解宏图
  • 4篇吴铁铮
  • 4篇赵倩
  • 3篇王少军
  • 3篇隋跃宇
  • 3篇张庆忠
  • 3篇黄斌
  • 3篇问青春
  • 3篇何红波
  • 3篇温林钦

传媒

  • 7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土壤通报
  • 5篇农业系统科学...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土壤与作物
  • 1篇2006年全...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水稳定性与有机质关系
把湿筛分离水稳团聚体(WAS)和室内模拟实验结合起来,调查荒地和耕地黑土中团聚体结合有机质(SOM)与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粒级水稳性团聚体表现出较强的抗分散能力,并与总有机C呈显著正相关.添加无机N...
史奕鲁彩艳陈欣
关键词:黑土土壤有机质
文献传递
P肥施入土壤后的变化进程及对P淋失的影响被引量:28
2006年
对施入不同剂量P肥的稻田土壤进行培养,测定不同时期土壤Olsen-P和CaCl2-P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施P量为100~1600kg·hm^-2条件下,200d时不同处理土壤Olsen-P含量降低量均接近于施P后的50%,不同施P量下土壤对Olsen-P的固定量均接近50%。表明在本试验施P量范围内该土壤仍未达到P吸附饱和,土壤对Olsen-P的固定量与施P量近似呈正比;当施P量低时,CaCl2-P含量低,且变化不明显;当施P量高于400kg·hm^-2时,CaCl2-P含量迅速增高。随着施P量提高,进入土壤缓效P库的比例降低,而进入速效P库和可溶性P库的比例增加,土壤对P的固定能力也逐渐降低,产生P损失的可能性增加,易于导致面源污染。预测结果表明,该土壤发生P素地表径流损失及在亚表层径流中P浓度猛增的Olsen-P含量“转折点”为81.3mg·kg^-1,与其对应的施P量约为524kg·hm^-2。可见,该土壤施P量一旦高于500kg·hm^-2,通过各种途径产生P损失的可能性增加。
周全来赵牧秋鲁彩艳史奕陈欣
关键词:稻田土壤施肥P淋失
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可溶性氮素累积及运移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通过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了连续8年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剖面NH_4^+-N、NO_3^--N和可溶性有机氮(EON)累积、垂直运移和淋溶损失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垄作对照(RT)、免耕无秸秆覆盖(NT-0)、免耕+33%秸秆覆盖(NT-33)、免耕+67%秸秆覆盖(NT-67)和免耕+100%秸秆覆盖(NT-100)。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可溶性氮素主要以NO_3^--N形态存在,其次是EON;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NO_3^--N累积和垂直运移特性的影响不同;NT-33和NT-67处理中土壤NO_3^--N淋溶至40~80 cm土层,而NT-100处理淋溶至40~60 cm土层;与RT处理相比,NT-67和NT-100处理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NO_3^--N和EON库的容量,但增加了40~60 cm土层NO_3^--N库的容量;说明免耕秸秆覆盖增加了土壤NO_3^--N自耕层向深层的垂直运移和淋溶损失,但对EON和NH_4^+-N无显著影响。
何传瑞全智解宏图鲁彩艳陈欣史奕
关键词:免耕可溶性氮运移淋溶损失
东北一季作农田秋末土壤中无机氮的累积被引量:7
2004年
在我国东北一季作农田地区 ,秋季作物收获时土壤中累积的无机氮并不多 ,但经过秋末一段温度、湿度都适宜矿化作用又无作物生长利用的时期以后 ,封冻前旱地土壤中累积的无机氮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单施化肥的旱地农田 1m土体中累积的无机氮为 99 9kg·hm-2 ,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的农田为14 5 4kg·hm-2 ;水田土壤中累积的无机氮较低 ,这是由于水田土壤长期淹水 ,通透性不及旱田 ,尽管落水后透气性有所改善 ,但不充分的含氧条件有利于反硝化作用 ,矿化的无机氮最终以N2 O形式损失掉 .
陈欣张庆忠鲁彩艳史奕张璐
辽河流域上游农田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生态拦截控制技术与效果被引量:10
2009年
针对辽河流域上游水土流失所导致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构建植被生态拦截带和前置库组成的非点源污染生态拦截工程。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植被生态拦截带能有效地减少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流失,能使农田土壤水土流失中的氮素向水体中的流失损失减少50%以上,磷素损失减少70%左右,但存在一吸收固定阈值;前置库能有效汇集上游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表4,参10。
马建鲁彩艳史奕牛明芬陈欣
关键词:农业非点源污染辽河流域
一种改善草炭类育苗基质肥效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草炭类育苗基质肥效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育苗基质性状改良技术领域。所述添加剂包括吸附珍珠岩和入渗活性炭;所述吸附珍珠岩和入渗活性活性炭的体积比为(6~10):(1~3);所述吸附珍珠岩吸附有多效唑...
马建鲁彩艳陈欣
文献传递
氮肥对潮棕壤稻田N_2O排放和土壤无机氮素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潮棕壤不同施肥处理的稻田N2O排放进行了原位观测,同时测定了整个生长季0cm^10cm、10cm^20cm耕层土壤中NO3--N、NH4+-N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物—土壤系统为大气N2O的源。不同耕层土壤NO3--N含量在整个生长季的变化呈“两头高中间低”的形式:在水稻生长前期和收割前后较高,在生长中期含量很低;而NH4+-N含量在水稻成熟以前较高,进入成熟期以后含量急剧降低。氮肥施用可增加稻田N2O排放的总量和耕层土壤(0 cm^20cm)NH4+-N含量;对NO3--N含量则无明显影响。图3,参16。
郑靖王重阳王跃思侯爱新鲁彩艳史奕陈欣
关键词:氮肥N2O稻田土壤
黑土春玉米田氮素的淋溶风险与阻控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为阐明黑土春玉米田氮素的淋溶风险与阻控机制,运用田间原位15N示踪技术,设常规垄作、免耕无秸秆覆盖和免耕100%秸秆覆盖(秸秆量为7500 kg·hm−2)3个处理,量化了长期免耕秸秆覆盖措施下氮素在不同形态氮库中的转化特征、淋溶运移规律和去向。结果表明:农民常规施肥量条件下,常规垄作、免耕无秸秆覆盖和免耕全量秸秆覆盖均已导致东北黑土春玉米田0~300 cm土壤剖面中分别累积461.6 kg(N)·hm−2、450.7 kg(N)·hm−2和439.7 kg(N)·hm−2的矿质氮,且主要是硝态氮(占比分别为84.2%、79.5%和81.7%),存在着氮素的淋溶损失风险。当季施入肥料氮对玉米苗期和抽雄期0~40 cm土层总硝态氮库累积的贡献率平均为60.9%和58.0%,其淋溶损失风险较高。与常规垄作处理相比,免耕全量秸秆覆盖降低了0~40 cm土层肥料氮向矿质氮库的转化,降低比例达20.8%;增加了其向黏土矿物固定态铵和有机氮库的转化,提高比例分别为39.4%和30.5%。0~20 cm土层,黏土矿物对肥料来源铵的固定能力和微生物对肥料来源矿质氮的固持能力基本相当;20~40 cm土层,固持能力前者高于后者,说明外源碳输入的数量及其与土壤微生物的接触程度共同决定着对矿质氮的固持潜能。通过免耕和秸秆覆盖调控机制,可阻控黑土春玉米田矿质氮在土壤剖面的大量积累,使氮肥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均提高9.7%,氮肥的气态损失降低27.7%,延缓肥料氮向深层土壤剖面淋溶运移的速率。
袁磊陈欣吕丽萍马建史奕贾竞超解宏图张旭东张旭东何红波梁超
关键词:免耕秸秆覆盖15N示踪淋溶损失
化肥施用对黑龙江省黑土区近50年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被引量:12
2006年
以黑龙江省及其典型市县为代表,分析了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近50年农田粮食产量的动态变化及化肥施用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无论是粮食总产还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其总的变化趋势是不断增加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从南到北(即由双城—海伦—克东)逐渐递减,据粗略统计,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后,其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比以前平均增加为:黑龙江省104%,双城市242%,海伦市126%,克东县105%。近30年,黑龙江省和海伦市化肥施用量的变化趋势也是递增的,化肥的施用能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但化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逐渐下降的,黑龙江省每千克化肥生产的粮食数量平均由20世纪70年代的15.7 kg下降到目前的9.3 kg,海伦市由70年代的34.7kg下降到目前的8.4k。图3,参5。
鲁彩艳隋跃宇史奕陈欣
关键词:黑土区粮食产量化肥
不同施肥处理对连续三季作物氮肥利用率及其分配与去向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连续3个生长季作物生长状况、标记15N利用率及其分配与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量氮肥的施用能显著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而化肥配施玉米秸秆在第1生长季表现为抑制,第2、第3生长季则相反。作物体内来自标记氮肥的含量和比例随生长季的增加显著下降,高量氮肥和玉米秸秆的施用能显著提高其含量和比例(P<0.05)。标记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随作物生长季的增加而降低,而标记氮肥的累积作物利用率和总损失率随着生长季的增加而增加,经过连续3季作物的吸收利用,标记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累积作物利用率和总损失率分别平均为15.82%、61.11%和23.07%。标记氮肥的作物利用率和损失率主要发生在第1生长季内,高量氮肥的施用降低了标记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增加了氮素损失率;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玉米秸秆能明显增加标记肥料氮在土壤和作物中的回收率,降低氮素损失率,提高比例为21.74%,从而说明在施肥当季,通过施入高C/N比有机物料玉米秸秆合理调节土壤中C源和N素营养的施用比例,可以达到增加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
鲁彩艳马建陈欣张旭东史奕赵牧秋迟光宇
关键词:施肥措施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