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渝
- 作品数:77 被引量:37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相关遗传背景与表现型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了解临床感染分离表皮葡萄球菌中生物膜相关基因分布与生物膜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探索表葡菌生物膜相关临床感染的机制。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并鉴定的表葡菌50株,采用PCR方法扩增管家基因16S基因作为参照,扩增agrA,icaADB,atlE及fbe基因,经琼脂糖电泳扩增产物,检测上述基因分布情况;采用刚果红检测表葡菌粘附株,采用96孔平底组织培养盘法半定量检测表葡菌生物膜表现型,了解其与上述基因遗传背景的相关性。结果agrA,atlE与fbe基因分布较广泛,但与生物膜表现型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icaADB及同时具有4种相关基因与生物膜表现型之间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已知的表葡菌生物膜主要调控基因中,icaADB及同时携带4种相关基因与临床分离表葡菌生物膜表现型之间有相关性,但并不完全对等,说明临床分离表葡菌生物膜的形成可能还存在其它调控因素的影响。
- 韩乾国余汝佳高燕渝吕晓菊刘永芳李小芳
-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表现型
- 阿莫西林钠和氨苄西林钠分别与舒巴坦钠联合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临床研究
- 2003年
- 目的 本研究对阿莫西林钠 /舒巴坦钠与氨苄西林钠 /舒巴坦钠随机单盲对照治疗中、重度急性细菌性感染 ,评价阿莫西林钠 /舒巴坦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 ,完成试验药 2 0例及对照药1 9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 两组病例的一般项目基本相似 ,阿莫西林钠 /舒巴坦钠和氨苄西林 /舒巴坦钠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85.0 0 %与 89.47% ,细菌学有效率为分别为 80 .0 0 %和 86.67% ,细菌清除率为93.33%与 1 0 0 % ,临床分离细菌的产酶率均为 66.67%。两组病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 0 .0 0 %和 1 0 .53% ,不良反应轻微 ,不需特殊处理 ,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结论 阿莫西林钠 /舒巴坦钠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对β-内酰胺酶产生菌也同样有较好疗效 。
- 冯萍吕晓菊王文雅宗志勇俞汝佳王丽春张乃昌高燕渝卢家秀
- 关键词:阿莫西林钠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急性细菌性感染抗生素
- 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耐药的基础与临床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耐药性及ampC结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探讨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性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产AmpC酶株的筛选,用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并测定产AmpC酶菌株对9种抗菌药物的MIC值。对3株高度耐药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结构基因和1株敏感菌进行PCR扩增并对产物序列进行分析,测序的菌株与E.cloacaep99进行核苷酸序列比较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株的检出率为24.6%。产AmpC酶菌株多呈多重耐药,产AmpC酶耐药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高至低为头孢西丁、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阴沟肠杆菌耐药株ampC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E.cloacaep99的同源性为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仅Ala-58→Pro发生点突变。结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细菌检出率较高。产AmpC酶细菌多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产AmpC酶细菌感染的较可靠的药物。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之一,其ampC结构基因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有关。
- 张丁丁范昕建吕晓菊雷秉钧冯萍陈文昭高燕渝俞汝佳
- 关键词:AMPC酶阴沟肠杆菌基因序列分析耐药率
- 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被引量:35
- 2011年
- 目的初步探讨米诺环素等1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抗感染药物研究室分离自临床感染患者的115株非重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1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50分别为4μg/mL与0.25μg/mL,MIC90分别为16μg/mL与4μg/mL,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为2μg/mL,MIC90为32μg/mL。结论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对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治疗选择药物。
- 俞汝佳吕晓菊高燕渝杨仁国徐开菊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米诺环素体外抗菌活性
- 质粒型AmpC酶基因在肠杆菌属细菌的检测与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26株头孢西丁高水平耐药肠杆菌属细菌进行检测,探讨其质粒型AmpCβ-内酰胺酶基因的分布。方法对2014年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MIC≥128μg/ml的26株肠杆菌属细菌进行检测,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检测细菌的MIC,采用碱裂解变性法提纯质粒DNA,多重PCR法检测细菌上质粒型AmpC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对头孢西丁的MIC≥128μg/ml、对氨苄西林的MIC≥512μg/ml的菌株进行研究,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MIC90分别为512、64、32μg/ml和256μg/ml;26株肠杆菌属细菌中仅2株阴沟肠杆菌未检测到质粒型AmpC酶基因;分别有13、11株和4株肠杆菌属细菌检测到DHA、EBC和FOX条带;其中4株肠杆菌属细菌同时检测到两种基因,3株同时扩增到DHA和EBC条带。结论头孢吡肟可作为治疗该类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DHA、MIR-1、ACT-1型AmpCβ-内酰胺酶在肠杆菌属细菌中的分布相对较多。
- 侯喜琴任小英高燕渝马晓波李珣
- 关键词:AMPC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肠杆菌属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及基因型检测被引量:20
- 2003年
- 目的 调查我院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其ESBLs基因型。方法 对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临床分离的 40株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采用NCCLS推荐的琼脂平皿对倍稀释法测定对不同抗生素的MIC值 ,用针对TEM、SHV、CTX 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确定ESBL基因型。结果 40株产ESBL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 ,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程度高于头孢他啶。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 37 5 %、5 7 5 %、90 %、5 2 5 %。除 2株菌外 ,其它 38株菌对亚胺培南敏感。 40株菌中携带SHV、TEM、CTX M型ESBLs的比率分别为 87 5 %、5 0 %、40 %。结论 我院产ESBL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临床上需慎用酶抑制剂复合物及第四代头孢菌素 ,亚胺培南仍是治疗产ESBL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我院存在CTX M酶的流行 ,产ESBL菌绝大多数产SHV型酶 ,有 2 4株菌同时产 2种或 3种酶。
- 蔡琰范昕建吕晓菊陈文昭俞汝佳高燕渝陈晓玲
-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基因型
- 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源性产ESBLs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磷霉素氨丁三醇对临床分离的尿源性产ESBL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测定MIC,检测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的产ESBLs革兰阴性(G-)杆菌株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共测定117株经标准方法确证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的G-杆菌,其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为87.2%,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8.0%)、左氧氟沙星(43.6%)、头孢地尼(41%)、头孢克肟(44%),低于亚胺培南(100%)、呱拉西林/他唑巴坦(94.9%)。结论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源性产ESBLs细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可作为轻、中度单纯性尿路感染的选择药物之一。
- 高燕渝俞汝佳吕晓菊彭春红
- 关键词:磷霉素氨丁三醇最低抑菌浓度
- 成都地区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调查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 ,为肺炎链球菌感染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二倍琼脂稀释法测定 11种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91 94%菌株对青霉素敏感 ,8 0 6 %中度耐药 ;88 71%菌株对SMZ/TMP敏感 ,11 2 9%中度耐药 ;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美洛培南、万古霉素敏感率为 10 0 % ;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相当高 ,分别达到 6 2 90 %和 74 19%。结论 成都地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低 ,而对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类耐药率较高。
- 曾雪峰吕晓菊雷秉钧俞汝佳冯萍高燕渝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
- 成都和重庆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调查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了解成都和重庆地区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 ,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成都和重庆地区收集到的 15 4株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 9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15 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 ,但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以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率较低 ,尤其是新型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其中抗菌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结论 临床标本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有增加的趋势 ,经验上可选用复方新诺明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可采用复方新诺明和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联合或新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
- 陶传敏李小春吕晓菊李萍俞汝佳高燕渝陈慧莉
-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最低抑菌浓度
- 多粘菌素B等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 目的:测定多粘菌素B等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127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米诺环素等12种抗菌药物的MIC值。结果:亚...
- 高燕渝俞汝佳吕晓菊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多粘菌素B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