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强
- 作品数:9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TACE疗法对原发性肝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TACE疗法对原发性肝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TACE疗法和单纯TACE疗法,检测治疗前后CD3、CD4、CD8、NK细胞活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细胞因子活性比较差异显著(P<0.001)。两组比较治疗后指标具差异显著(P<0.05或P<0.001)。结论:中药联合TACE疗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优于单纯的TACE疗法,通过中药调节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可间接杀伤肝癌细胞,抑制癌瘤生长。
- 傅庭焕史宪杰王进高国强孙鹏君
- 关键词:消癌平注射液免疫活性
- 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分析及防治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276例腹部外科手术后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引起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 276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平均置管时间4.7d,其中发生感染26例,感染率为9.4%,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腹部外科术后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针对其危险因素,加强操作过程及术后的护理,缩短置管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 朱瑛梅吕少诚金鑫徐明月高国强陆辉史宪杰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
- 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综合护理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51例肝胆外科术后出现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采用通畅引流、负压吸引、理疗等综合护理方法。结果 51例腹腔感染患者中送检标本培养阳性67例次,其中单一菌感染35例次,混合感染16例次;共检出病原菌67株,位居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粪肠球菌22株占32.8%、大肠埃希菌16株占23.9%、屎肠球菌12株占17.9%;所有患者经积极综合护理治疗后,47例治愈,治愈率为92.2%,4例死亡。结论对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控制和治疗感染,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程艳爽吕少诚徐明月高国强路辉张雯雯刘同友史宪杰
- 关键词:肝胆外科腹腔感染护理
- 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扩大切除——肝切除合并肝动脉及门静脉切除重建手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外科治疗手段,分析肝脏切除同时进行门静脉或肝动脉重建在进展期病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0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根治性切除51例(49.0%),其中合并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13例,姑息性切除25例(24.0%),引流手术28例(26.9%)。根治手术组中位生存期27个月,姑息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引流组中位生存期11个月。根治性手术组1年生存率76%,3年生存率51%,5年生存率38%;姑息性手术组1年生存率61%,3年生存率35%,5年生存率21%;引流手术组1年生存率33%,3年生存率2.1%,5年生存率为0。结论:联合肝脏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的扩大根治手术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有可能改善进展期病例的生存率。
- 高国强史宪杰王进梁雨荣万涛金鑫吕少诚徐明月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肝脏切除术血管重建
-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20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2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6~76岁,平均57.3岁。距离上次手术时间间隔为4~26个月,平均7个月。腹正中切口13例,侧腹部切口7例。有2例为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病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复合补片进行修补,腹壁缺损大小4cm×5cm~10cm×13cm。手术时间40~170min,平均100min。术后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术后补片上方疝囊内积液5例,经局部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后治愈。术后修补区域腹壁疼痛1例,给予口服美洛昔康片对症处理,于术后3个月内逐渐消失。术后住院时间4~13d,平均7d。1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具有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 高国强刘飞德傅庭焕金鑫裴丽娟佟苏丽史宪杰李基业
-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腹腔镜补片外科手术
-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33例诊治报告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3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3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术后因肝功能异常而行肝脏活检并根据Banff标准诊断,其中33例发牛急性排斥反应,28例为单次,5例为两次,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为14.2%。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经激素冲击或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剂量后,31例缓解,2例死亡。结论肝脏穿刺活检对于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免疫抑制药物剂量调整以及激素冲击是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措施。
- 高国强吕少诚史宪杰梁雨荣纪文斌陈永卫罗英徐明月
- 关键词:肝移植移植物排斥
- 大隐静脉传统剥脱术与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7
- 2012年
- 目的比较大隐静脉曲张的激光治疗术和传统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单侧)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行传统剥脱手术,另一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治疗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激光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较传统静脉剥脱组显著减少(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CEAP分级均比术前明显改善(术前为C4,术后为C1,P<0.05)。两组大隐静脉闭塞率均为90%,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方法。
- 傅庭焕高国强白雪王士杰裴利娟
- 关键词:激光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
- 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系统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系统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50例62条肢体大隐静脉曲行血管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 50例手术均按计划完成。手术一次治愈率96.7%,手术时间35~75 min,平均48 min。术后4例发生皮下片状瘀血,2例出现局部皮肤麻木。随访8个月无复发,小腿无瘢痕。结论血管腔内激光疗法联合透光旋切系统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无复发及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 傅庭焕王进裴利娟高国强白雪
- 关键词:激光大隐静脉静脉曲张
- 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评估及病例分析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血管侵犯的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HC)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术前评估及手术选择的要点,分析手术治疗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情况。 方法:回顾性...
- 高国强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血管侵犯手术方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