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福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语言文字
  • 6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翻译
  • 5篇英语
  • 5篇儒林
  • 5篇儒林外史
  • 5篇外史
  • 5篇《儒林外史》
  • 4篇译者
  • 4篇译者主体
  • 4篇译者主体性
  • 4篇英译
  • 3篇译本
  • 3篇英语世界
  • 3篇教育
  • 3篇翻译理论
  • 2篇大学英语
  • 2篇译介
  • 2篇英译本
  • 2篇女性主义翻译
  • 2篇女性主义翻译...
  • 2篇晚清

机构

  • 19篇淮北师范大学
  • 4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安徽大学

作者

  • 24篇马福华
  • 1篇王启伟

传媒

  • 3篇常州工学院学...
  • 2篇中国教育学刊
  • 2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河池学院学报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 1篇安阳工学院学...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长治学院学报
  • 1篇科技信息
  • 1篇荆楚理工学院...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财经大...
  • 1篇南昌师范学院...
  • 1篇语文学刊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外语教育改革创新路径探析被引量:6
2021年
新文科倡导学科建设的创新性、融合性和发展性,为我国大学外语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外语教育的现状和困境,指出在新文科背景下,大学外语教育改革应积极构建立体化的外语课程体系,创新外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外语测评手段多样化,拓展“外语+X”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创新型的专业师资队伍。
马福华
中国文学典籍“走出去”译介模式探析——以《儒林外史》英译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文学典籍的译介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话语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对《儒林外史》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王际真译本译介过程中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两译本的成功译介经验,进而探究其对中国文学典籍“走出去”的启示意义。
马福华
关键词:《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探析
2022年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经典之作。自1939年葛传椝翻译的第一个英文节译本问世以来,《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广为译介和传播,最终确立经典地位。《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经历了萌芽期、确立期和巩固延续期三个发展阶段,其经典化建构是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合力作用的结果。《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建构,不仅折射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演进历程,也推动了中国文化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和影响。
马福华
关键词:《儒林外史》英语世界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西方军事书籍的译介出版被引量:1
2013年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创办凸现了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时代要求,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产物。翻译馆注重军事书籍的译介出版,其军事书籍的翻译在甲午战争前后在翻译类别、原本选择、内容等方面都各有其特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军事书籍的译介出版对于推动晚清武器的制造与研究,增强海军与海防建设的能力,加快中国军事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促进国人自编军事书籍的兴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马福华
建构主义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被引量:1
2010年
建构主义理论为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新的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应成为教学情景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帮助者和合作伙伴、评估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及文化的传播者。
马福华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西学东渐:书刊编译技巧与策略演进——以广学会为中心的考察
2014年
书刊编译、出版是晚清教会出版机构传播西学的重要途径。广学会作为影响最大的教会出版机构,在编译、出版书刊过程中,将书、刊结合进行连载、续编、摘译、节译、广告等,提倡"孔子加耶稣"的文化适应策略,对原文内容进行增删规避,采用"归化"策略翻译译名和术语。这些编译技巧和策略促成了广学会编译、出版事业的扩大。
马福华
关键词:晚清时期出版策略
《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与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经历了作品的翻译、文学史类英语著述的介绍和文本的研究,三者的合力有效地推动了《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作品的翻译为英语读者阅读《儒林外史》提供了直接的文本依据,文学史类英语著作则对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而对文本的英语研究为多角度解读《儒林外史》提供了“他者”视角,拓展了《儒林外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接受。
马福华
关键词:《儒林外史》英语世界跨文化传播
华佗《五禽戏》英译本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
2023年
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传统养生文化的海外译介研究理应受到学界的重视。以华佗《五禽戏》为个案,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观照下,从翻译内、外两个层次,探讨其英译本中译者“求真”的译内行为和“务实”的译外行为。研究发现,在“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上,华佗《五禽戏》译本的译者行为总体上偏向于求真,也兼顾了务实,符合译者“求真为本,务实为用”的一般性行为规律。
马福华
关键词:英译
论晚清西方教会出版机构的翻译出版活动——以墨海书馆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4年
19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教会出版机构在中国翻译出版业中处于一统天下的垄断地位。作为这一时期西方教会出版机构的典型代表,墨海书馆发起了大量的翻译出版活动,如翻译出版西学书籍、创办报纸杂志等。虽然其动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宗教、传播教义,客观上却促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加速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现代出版业和报业的兴起。
马福华
关键词:晚清翻译出版墨海书馆
《天下》月刊与中国文化的译介传播
2021年
《天下》月刊的译介出版活动,践行了该杂志“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实现中西方之间更好的文化理解”的文化宗旨。它通过多元化的出版选材,跨专业、多元化与国际化的中外译者和撰稿人群体,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合理完善的编辑发行体系将中国文化成功地传播到西方。《天下》月刊译介中国文化的成功之道为我国当下期刊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也对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马福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