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洪超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疫病
  • 4篇病毒
  • 2篇动物
  • 2篇动物疫病
  • 2篇动物疫病区
  • 2篇疫病区
  • 2篇增生
  • 2篇增生症
  • 2篇生物安全性
  • 2篇兽疫
  • 2篇禽流感
  • 2篇肿瘤
  • 2篇肿瘤病
  • 2篇无规定动物疫...
  • 2篇西尼罗河热
  • 2篇小反刍兽疫
  • 2篇小反刍兽疫病...
  • 2篇流感
  • 2篇内皮
  • 2篇基因

机构

  • 13篇中国动物卫生...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3篇马洪超
  • 10篇王志亮
  • 6篇吴晓东
  • 4篇刘春菊
  • 4篇黄保续
  • 4篇刘拥军
  • 3篇郑增忍
  • 3篇张永强
  • 3篇李长友
  • 3篇李林
  • 3篇王清华
  • 3篇包静月
  • 3篇戈胜强
  • 3篇樊晓旭
  • 2篇胡永浩
  • 2篇单虎
  • 2篇张丽娟
  • 2篇李蕾
  • 2篇魏荣
  • 2篇任伟杰

传媒

  • 3篇中国动物检疫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国家禽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案例分析——美国西尼罗河热疫情的暴发与防控被引量:1
2016年
自1999年美国报道首例人西尼罗河病毒(WNV)感染以来,已出现了41 000多例临床感染病例和1 700多例死亡病例。1999年至2012年间,美国因人感染WNV住院造成的花费累计约7.78亿美元。同时,马属动物的治疗和免疫接种及WNV的监控也给美国带来了更严重的经济负担。针对WNV感染,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如建立国家虫媒病毒监测系统(ArboNET)、控制流行地区蚊虫、开发新型诊断方法、实施疫苗免疫等。但是,由于美国至少有65种蚊子能够传播WNV,感染WNV的候鸟可长距离传播病毒,加之季节、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WNV在美国难以根除。本案例提示我国应注重完善国家外来人兽共患病监测系统和实验室诊断方法 ;加强公共卫生实验室能力建设;利用大数据,建立WNV长期预警模型;确定理想的哨兵动物;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以及疫苗、驱蚊剂的研发;加强宣传,突出防控重点。
史雪萍樊晓旭吴晓东张永强李林李金明戈胜强王志亮马洪超
关键词:案例分析人兽共患病西尼罗河病毒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诊断技术 非洲猪瘟诊断技术
本标准规定了ASF的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样品采集及处理,以及普通PCR方法、荧光PCR方法、荧光RAA方法、高敏荧光免疫分析法、夹心ELISA抗原检测方法、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夹心EL...
吴晓东李林胡永新樊晓旭邹艳丽任炜杰张永强戈胜强王清华李金明包静月赵永刚徐天刚李岭刘珊蒋正军王树双马洪超王志亮
2013-2017年中国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遗传演化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中国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田间流行毒株P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方法】对2013-2017年中国21省份37个疫点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流行毒株进行磷蛋白基因(P基因)序列比较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37个毒株P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9 2,变异分布在47个位点;P蛋白氨基酸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7 9,变异分布在26个位点。与15株代表毒株的序列比对发现:2013-2017年中国37株PPRV流行毒株P基因的10个位点发生了核苷酸序列突变,其中3个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以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进化树,发现2013-2017年中国流行的37个毒株构成基因Ⅳ系中1个独立的进化分支,与2007年传入西藏的毒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2013-2017年中国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变异较大;随毒株流行时间增长,P基因的突变位点增多,但不同毒株突变位点不同,表现为相对随机的突变。
盛琰翔刘春菊王清华迟田英马洪超王志亮吴晓东包静月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
2013—2017年我国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分子演化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为研究我国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的分子流行特点,对2013—2017年我国37株PPRV流行毒株进行血凝蛋白(H)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37个毒株H基因核苷酸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77,变异分布在41个位点,H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32,变异分布在24个位点。与15株代表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发现,2013-2017年我国37株PPRV流行毒株H基因的13个位点发生了核苷酸序列突变,其中9个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以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进化树,发现2013-2017年我国流行的37个毒株构成基因4系中一个独立的进化小分支。本研究阐明了2013-2017年我国PPRVH基因的分子演化特征,从而为该病控制和消灭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刘春菊盛琰翔王清华迟田英朱琳王英丽马洪超王志亮包静月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病毒
三株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毒株对鸡的致病性试验被引量:4
2015年
为探明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对鸡的致病性,采用滴鼻、点眼和滴口方法,用QXIBV、DYIBV、FCIBV分离毒株对未免疫鸡和SPF鸡进行了攻毒致病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未免疫的10日龄鸡攻毒后致死鸡的剖检变化与20日龄未免疫的被攻毒鸡相似,均有腺胃肿大,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肾肿大、尿酸盐沉积等病变;20日龄(高日龄)攻毒鸡较低日龄(10日龄)攻毒鸡死亡率偏高。被攻毒的SPF鸡均出现精神沉郁、羽毛蓬乱、腹泻等与自然发病鸡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腺胃肿大,黏膜出血、溃疡,肾肿大、尿酸盐沉积等病变);被攻毒的未免疫鸡、SPF鸡与自然发病鸡死亡率相似。试验结果表明,用这3株腺胃型IBV分离株均能人工复制出与自然发病鸡基本一致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王玉东王永玲张国中王君玮高艳艳王树双鹿淑梅马洪超牛钟相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腺胃型病毒
动物疫病区域化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及无疫区建设评估法规标准
郑增忍孙淑芳刘俊辉张衍海范钦磊王若聪刘拥军滕翔雁蒋正军马洪超黄保续朱长光邓勇孙考取李玉文戴文超陆红石谦颜为新
首次系统研究了国内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措施。研究OIE、WTO、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的动物疫病区域化控制策略、标准、措施和实践经验,全面调查分析了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管理情况,撰写...
关键词:
关键词:动物疫病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中国牛海绵状脑病风险评估简报被引量:1
2014年
为进一步完善疯牛病风险防范工作,保护养牛业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牛及其产品国际贸易,按照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关于疯牛病风险评估步骤、内容、原则和要求,对我国疯牛病风险状况进行评估。传入风险方面,2006—2012年间,我国共进口反刍动物源性肉骨粉、牛羊脂肪、活牛、油渣、牛内脏等风险产品分别为539209吨、2194135吨、393974头、20872吨、41570吨,均来自未发生疯牛病或疯牛病风险可忽略国家或地区,同时从26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其他配制的动物饲料535072吨,均不含有反刍动物源性成分;暴露风险方面,我国实施了完全饲料禁令政策,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动物源性成分,制定了完善的防止动物源性物质进入反刍动物饲料链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得到有效执行,结合我国牛群结构、饲养方式及传统的社会消费习惯,判断反刍动物源性物质进入我国牛群生产体系且循环的可能性极低;BSE监测与监视方面,我国将疯牛病列为一类强制性报告疫病,通过大量宣传培训工作确保了监测体系发现疯牛病病例的敏感性,连续13年开展疯牛病监测没有发现病例,近7年监测分值达43.5万分,超过OIE规定的标准。综合评估认为,我国已经达到了OIE规定的疯牛病最低风险等级——风险可忽略国家标准。
沈朝建宋建德刘雨田刘拥军杨楠王幼明魏荣郑增忍王志亮黄保续马洪超陈国胜宋俊霞蔺东颜起斌赵晓丹候玉慧李长友张仲秋
关键词:牛海绵状脑病风险评估
中国禽群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状况及其风险预测被引量:19
2010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状况,并对其风险态势进行尝试性的预测。作者在流行病学数据挖掘和模型分析基础上,基于OIE风险评估理论,结合昆虫生态学格局分析和Bernoulli统计模型,对中国2004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状况及其风险态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1)中国家禽养殖数量大,养殖模式复杂,种类繁多,养殖的区域特征显著,给中国HPAI的防控带来了挑战;(2)中国自2004年发生HPAI以来,疫情发生的时-空连续性强,突出表现在疫情发生的季节、区域和宿主特征明显,提示科学的区域化管理和协作的重要性;(3)在发展态势上,由于区域周边疫情特点和中国禽群养殖及风险管理状况,使得中国局部地区禽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较大的暴露和感染的风险;(4)风险预测上,利用Bernoulli统计模型和信息技术,预测2008年中国禽群在90%的置信区间内最有可能会有2~10起HPAI疫情发生,发生6起左右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可能性较大,其中在中国东南部分地区局部区域禽群具有较高的疫情暴露和发生风险。本研究表明中国禽群持续发生HPAI疫情的可能性大,开展基于风险的区划和管理对疫情发生和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张志诚李长友黄保续刘拥军宋建德韦新捷蔡丽娟王志亮马洪超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风险评估统计模型风险管理
西尼罗河热现状及未来我国防控应对思考被引量:3
2018年
西尼罗河热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目前非洲、欧洲、中东、北美洲和西南亚均有报道。该病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西尼罗病毒(WNV)引起,可感染蚊子,鸟类、人、马、猪、狗、山羊、蝙蝠、猫、洗熊、野兔、鳄鱼和臭融等多种动物。鸟类(乌鸦、鸽子、莺等)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樊晓旭王淑娟张永强戈胜强李林吴晓东王志亮马洪超
关键词:西尼罗河热活疫苗
泰国肉禽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1
2009年
1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和生物安全隔离区 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地区区划(zoning)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都是指一个国家出于疾病控制和/或国际贸易的目的,对其国境内具有清楚卫生状况的特定动物群体进行定义和管理的一个过程。地区区划主要适用于以地理屏障(采用自然、人工或法定边界)为基础界定的特定动物群体,目标是实现整个国家或一定地区的无疫状态。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采用的就是这一模式。生物安全隔离区划是以动物生产企业为核心和基础,即通过建立共同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采取严格生物安全措施和良好饲养操作等手段,建立无疫生物安全隔离区(free compartment)。
张衍海刘俊辉马洪超姜雯郑增忍
关键词:生物安全隔离区禽流感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肉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