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景林
- 作品数:42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交接区逸搏QRS波正常化
- 1995年
- 交接区逸搏QRS波正常化马景林,郭宝玲患者,男性,4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此次因心前区疼痛而入院,听诊有心脏漏跳现象,余无异常发现,心电分别描记V1和V5导联,以V1导联为例分析。多数窦性P波下传心室,P-R间期较固定为0.1...
- 马景林郭宝玲
- 关键词:心电图QRS波
- 二重和三重性室性融合波被引量:1
- 2002年
- 白国喜马景林彭俐
- 关键词:QRS波室性融合波心电图
- 年龄因素对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 1993年
- 作者对231例不同年龄组的健康人、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以探讨年龄因素对室性及室上性早搏频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组对象的室性及室上性早搏频度均与年龄密切相关,在健康人组,60岁以后早搏频度明显高于≤59岁组,而在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组,则早搏频度增加的峰值前移,50岁以上年龄组明显高于40岁年龄组。因此,对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病人要结合年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
- 王春铭何昌秀唐小平马景林高洁
- 关键词:年龄心律失常护理
- 平板运动试验与二阶梯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分析
- 1998年
- 笔者对我院近30年来进行的大量二阶梯运动试验及平板运动试验中,病情基本相同各筛选50例。分别对两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所有病例随机选择1975年来我院心内科门诊或病房100例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50岁。 100例病人中均有明显症状,其中心悸者27例,
- 马景林崔丽萍白凌云
-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冠心病诊断室早ST段下降受试者
- 全文增补中
- 双重交接区逸搏心律交替现象一例
- 2003年
- 吴日娜张丹彤马景林
- 关键词:逸搏心律心电图
- 二重和三重性室性融合波
- 1998年
- 室性融合波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律点同时激动心室而产生的QRS波群。由两个节律产生者报导较多,属三个激动同时下传形成的,尚未见有报导。现报告所见一例: 患者,男50岁。1986年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预激综合征。1988年安装了永久型起搏器,于1994年1月出现“心律不齐”而入院做全面检查。心电图(见附图)为Ⅱ导联记录。图中窦性心律下传者QRS波群宽大畸形,起始部可见明显的“△”波。宽0.14s,考虑为正道与旁道同时下传产生的室性融合波,也就是预激综合征。另可见每分钟42次的起搏心律,其QRS波群形态不等,一种为真正的起搏心律,呈QS型。另一种形态介于起搏心律与正常下传两者之间,呈RS型。RS型前可见P波和起搏脉冲,考虑为正道、旁道、心室起搏三者共同激动心室产生的室性融合波。
- 张素芳马景林
- 关键词:室性融合波心室起搏起搏心律QRS波群窦性激动起搏脉冲
- 全文增补中
-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影响胸前导联ST段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本文对118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胸前导联ST段改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结果表明下壁导联ST段抬高幅度与胸前导联ST段改变呈负相关(r=-0.523.P<0.01).在16例同时合并右室梗塞的患者中,胸前导联ST段改变幅度(V_2:0.63±1.82)及与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V_2/avF:0.84±1.61)均高于单纯下壁组(V_2:0.35±1.65,V_2/aVF:0.29±1.28),而38例同时合并侧后壁梗塞的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幅度(V_2:-1.20±1.52)及与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V_2/aVF:-0.33±1.15)均低于单纯下壁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次,去掉右室梗塞和侧后壁梗塞的病例,可使下壁导联和胸前导联ST段的相关性显著提高(r=-0.797,P<0.01).因此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同时合并右室梗塞可使胸前导联ST段趋于抬高,而合并侧后壁梗塞则使其进一步降低,二者呈相反关系。
- 马景林孟庆义孟凡华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电图
- 交接区早搏伴隐匿性折返
- 2002年
- 白国喜马景林彭俐孙静
- 关键词:心电图先天性心脏病病例
- 心室分离二例报告
- 1993年
- 心室分离是发生于心室内一种类似于心房分离的严重心律失常,由于持续时间很短,所以临床上比较少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二例心室分离,现报道如下。例1、男61岁,因反复心悸、气促二十余年,加重5小时入院。临床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全心衰(Ⅲ°)入院后经强心利尿和血管扩张药物等治疗病情仍进一步恶化,最终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图1为患者临终前Ⅱ导联连续记录。
- 陈金书倪红马景林
- 关键词:心房分离全心衰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物
- 双束支阻滞伴右束支性逸搏心律
- 1997年
- 1 心电资料 患者男,70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双结病变。心电图检查为V1导联连续记录。心房波频率均为76次/min,心室率约为38次/min。图中QRS波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型的P-R间期不等,为起源于右束支的逸搏心律。呈右束支阻滞图形者P-R间期固定为0.38s而且此时房室传导比例为2:1,图中呈rS者介于两者之间,P-R又接近下传者。
- 马景林付桂芬
- 关键词:逸搏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双束支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双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