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明亮

作品数:89 被引量:456H指数:12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西省材料表面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3篇化学工程
  • 2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冶金工程
  • 8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理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8篇球磨
  • 16篇高能球磨
  • 14篇合金
  • 11篇氧化铝
  • 9篇碳热还原
  • 9篇陶瓷
  • 9篇热还原
  • 8篇氮化
  • 8篇氮化铝
  • 8篇复合材料
  • 8篇复合材
  • 7篇碳热还原反应
  • 6篇煤沥青
  • 6篇金属
  • 6篇
  • 5篇熔覆
  • 5篇显微组织
  • 5篇激光熔覆
  • 5篇改性
  • 4篇对甲基

机构

  • 57篇九江学院
  • 38篇西安交通大学
  • 24篇西北工业大学
  • 9篇沈阳飞机设计...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福州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西安电瓷研究...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沈阳航空工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萍乡学院

作者

  • 88篇马明亮
  • 24篇周敬恩
  • 21篇刘新宽
  • 13篇魏健宁
  • 13篇宋士华
  • 11篇席生岐
  • 11篇李养良
  • 11篇李世斌
  • 10篇纪岗昌
  • 9篇陈华
  • 9篇邓扬晨
  • 8篇杜大明
  • 8篇宋杰光
  • 6篇郑修麟
  • 6篇柴东朗
  • 6篇王瑞花
  • 5篇丁文江
  • 5篇李铁虎
  • 5篇王渠东
  • 4篇王芳

传媒

  • 17篇热加工工艺
  • 7篇兵器材料科学...
  • 6篇粉末冶金技术
  • 4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腐蚀与防护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煤炭转化
  • 2篇耐火材料
  • 2篇航空计算技术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飞机设计
  • 2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探矿工程
  • 1篇金属学报
  • 1篇压力容器
  • 1篇制造技术与机...

年份

  • 1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8
  • 11篇2007
  • 8篇2006
  • 15篇2005
  • 3篇2002
  • 2篇2001
  • 6篇2000
  • 7篇1999
  • 8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0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热还原法制备氮化铝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1999年
本文综述了碳热还原反应制备AlN的各种反应机制,并进行了评述,详述了气-固反应机制和固-固反应机制的特点、实验证据及存在的不足。认为Al2O3蒸发分解零级反应与固相扩散反应共存的机理能较好地解释目前的实验现象,但仍需进行完善。
刘新宽马明亮周敬恩
关键词:碳热还原反应氮化铝半导体陶瓷
发电厂锅炉高温炉管剩余寿命综合评估被引量:4
2005年
电站锅炉一直是电站机组运行中事故多发设备,锅炉内爆管是锅炉停炉的主要原因。随着机组运行时间的增加,管材逐渐老化。通过对淮北发电厂使用不同年限的在役锅炉高温炉管进行分析,对其寿命进行了定性综合评估。
王丽芳满达虎马明亮魏健宁纪岗昌宋士华谢玉敏
关键词:电站锅炉
高能球磨诱发Al,SiCuO固态还原反应动力学Kinetics被引量:1
2005年
采用差热分析(DTA)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球磨燃烧反应发生前不同球磨时间下AlCuO和SiCuO体系反应动力学和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高能球磨诱发燃烧反应的发生是粉末颗粒细化和均匀化与局部反应、球磨介质污染两方面竞争的结果。球磨时CuO的缺陷形成速率或者氧离子从CuO点阵中通过短路扩散路径向反应界面迁移是球磨诱发AlCuO燃烧反应的控制步骤。
马明亮席生歧周敬恩
关键词:高能球磨反应动力学
纳米弥散第二相对变形弥散强化铜合金亚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TEM对Cu-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弥散第二相不仅可以提高基体中的位错密度,而且对位错的亚结构有重要的影响。细小的Al2O3弥散相的存在,导致合金变形时位错在基体中均匀、随机的分布,并使得位错胞组织难于形成,且数量较少。随着弥散程度的增加,变形中会产生更多的位错,位错胞形成更难,胞尺寸也进一步减小。
程建奕余方新杜大明马明亮
关键词:弥散相弥散强化铜合金亚结构
对甲基苯甲醛改性煤沥青的改性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以对甲基苯甲醛(4-methyl benzaldehyde,简称4-MB)为改性剂,在对甲苯磺酸(PTS)的作用下对煤沥青(Coal Tar Pitch)进行了改性研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煤沥青改性机理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改性后煤沥青的形貌;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改性沥青热解产物的光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对甲基苯甲醛在酸性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与煤沥青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宋士华魏健宁马明亮
关键词:煤沥青对甲基苯甲醛改性
包裹型氧化铝/铝金属陶瓷复合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2016年
金属陶瓷既保持了陶瓷材料优异特性,又具备金属材料优势,是一种重要的新型工程材料。本文利用球磨方法制备氧化铝-铝金属陶瓷材料复合粉体,并对其进行表征和研究其致密化性能,为制备高性能金属陶瓷材料提供参考。球磨时间大于3 h,氧化铝颗粒在铝粉的周围分布较为均匀。在50 r/min的球磨条件下,氧化铝颗粒在铝粉周边的分布比在75 r/min的球磨条件下氧化铝颗粒在铝粉周边的分布更均匀。随着铝粉含量增加,氧化铝在铝粉中的分布范围大,且更加均匀,并有少量的钉扎现象,复合粉体所制备金属陶瓷的烧结致密性较好,为制备高性能金属陶瓷提供参考。
宋杰光王瑞花王芳杜大明富伟李养良马明亮
关键词:金属陶瓷材料氧化铝
Ga、K双掺杂P型Bi_(0.5)Sb_(1.5)Te_3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真空熔炼和热压方法制备了Ga和K双掺杂Bi0.5Sb1.5Te3热电材料。XRD结果表明,Ga0.02Bi0.5Sb1.48-x Kx Te3块体材料的XRD图谱与Bi0.5Sb1.5Te3的XRD图谱对应一致,但双掺杂样品的衍射峰略微向左偏移。热压块体材料中存在明显的(00l)晶面择优取向。SEM形貌表明材料组织致密且有层状结构特征。Ga和K双掺杂可使Bi0.5Sb1.5Te3在室温附近的Seebeck系数有一定的提高,而双掺杂样品的电导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Ga0.02Bi0.5Sb1.42K0.06Te3样品的电导率得到较明显的改善。在300~500 K测量温度范围内,所有双掺杂样品的热导率高于Bi0.5Sb1.5Te3的热导率,在300 K附近双掺杂样品的ZT值得到提高,其中Ga0.02Bi0.5Sb1.42K0.06Te3样品在300 K时ZT值达到1.5。
段兴凯胡孔刚丁时锋满达虎张汪年马明亮
关键词:双掺杂真空熔炼热电性能
真空熔炼及热压烧结制备Bi_2Te_(2.7)Se_(0.3)热电材料的微结构研究
2012年
采用真空熔炼制备了三元Bi2Te2.7Se0.3合金材料,再利用热压烧结法烧结成型,用XRD和SEM对材料物相成分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Te、Se单质粉末经真空熔炼形成了单相Bi2Te2.7Se0.3合金,热压烧结过程中未发生相变反应,热压烧结后仍为单相Bi2Te2.7Se0.3;热压烧结后热电材料在微观结构上存在各向异性,沿垂直于压力方向产生优化取向,沿(0001)面的解理断裂局限在单颗晶粒的尺寸范围,这预示着能够在增强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提高热电性能。
满达虎王丽芳段兴凯胡孔刚丁时锋张汪年马明亮
关键词:热电材料真空熔炼热压烧结显微结构
机械力活化合成纳米晶氮化铝研究被引量:15
2000年
通过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 ,用机械力活化法合成了纳米结构的氮化铝 ,研究了球磨活化对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的作用 .发现氧化铝经球磨活化后 ,氮化铝在 1 0 0 0℃开始生成 ,碳热还原反应速度加快 ,反应激活能由 52 9kJ/mol降低到 4 57kJ/mol.机械力活化合成的氮化铝晶粒尺寸为 2 9nm ,颗粒平均尺寸为 8μm ,颗粒尺寸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
刘新宽马明亮席生岐周敬恩王渠东丁文江
关键词:氮化铝碳热还原纳米晶结构
无人机大展弦比直机翼单双机身布局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为了探讨单、双机身布局下的大展弦比直机翼之间的结构刚度问题以及双机身大展弦比直机翼布局中基于翼面弯曲刚度下机身与机翼的最佳布置问题,采用工程梁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化与建模。理论分析与数值优化结果表明:就结构刚度而言,双机身布局优于单机身布局;针对双机身布局,通过优化给出了机身与机翼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此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翼面扭转刚度,并由此得出:就结构的弯曲和扭转刚度而言,双机身布局具有一定的优势。
邓扬晨邱虹坤陈华马明亮
关键词:大展弦比弯曲刚度扭转刚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