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福国
- 作品数:63 被引量:47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 从单点式、区域化到整体性的政府创新何以可能?——基于整体性扩散结构的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已从少数地方的单点式创新逐步扩展为基于经济发展差异的区域创新,但整体性扩散结构没有生成。整体性扩散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深化,且使已有的创新面临维持困境。在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结构差异和不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发现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区域经济差异、地方自主性和央地关系。为此,建构基于地方发展需求、央地关系与创新类型的三维空间选择模型,考察在创新扩散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各自不同的行为选择。突破地方政府创新的结构化扩散困境形成整体性创新,需要重塑政府创新的整体战略,超越传统的央地分权模式,破除制约地方政府创新的结构性因素。
- 韩福国
- 关键词:政府创新央地关系
- 自我执行的制度:比较历史制度分析(下)被引量:9
- 2008年
- 本文把制度因素更多地看成是历史内生演化的,从而对制度变迁进行了跨学科的分析整合,进而对比较历史制度分析的研究方法做了一个较为前沿的总结和概括。本文还对制度的社会结构要素进行了分析,把制度定义为整合的社会变量,是由"信念、组织和规则"等要素构成的体系。结合博弈均衡分析,本文得出制度要素的社会传播和复制是自我执行的结果,作为历史过程的制度演进是一个内生的变迁过程,其中历史对当下的制度变迁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 阿弗纳·格雷夫韩福国褚立波(校)
- 关键词:内生制度比较历史制度分析
- 地方政府创新:困境与抉择被引量:9
- 2013年
- ◆在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往往会在“创新”与“守成”之间面临着极大的抉择◆如果单纯的复制和学习,可能是替别人宣传“政绩”而对自己不利,这造成了许多有效的制度无法在同一区域内顺利复制以地方发展为主的模式形成了中国三十年的发展路径地方政府创新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效果?
- 韩福国
- 关键词:地方政府创新政治体制政府官员经济发展
- 整修城市应急管理的“短板”
- 2012年
- 中国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深层次矛盾累积,群体性事件时常发生,其应对的艰巨性、复杂性日益严峻。在中国各级政府管理体系中,应急管理是一块需要加速整修的"短板",也是中国官员的一门"必修课"。公共危机过度泛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今天,城市中的危机事件频频发生,造成社会的恐慌与政府的应对困境。
- 宋道雷韩福国
- 关键词:公共危机中国官员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体系
- “主动式”街区共治:城市治理新路径被引量:3
- 2020年
- "网格化治理"与"网格化管理"虽然一字之差,其内在逻辑却完全不同。要实现主动式街区共治,需要厘清网格化管理产生的原因及其逻辑,并且回答几个关键问题:"管理"与"治理"之间的转换为何必要;政府管理与社会治理在"网格化"中的结合何以可能;网格化治理的路径如何构成。
- 韩福国胡春华
-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治理逻辑
- 作为嵌入性治理资源的协商民主——现代城市治理中的政府与社会互动规则被引量:84
- 2013年
- 现代民主与现代城市治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生关系。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民主实践采取了治理的取向与路径,形成一个普遍的制度建构行动。当下中国民主发展呈现出以提升治理和解决民生为中轴,以整合多元社会主体为取向的实践结构,使得社会发展通过协商民主实现了内生性的政府与社会互动。协商民主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把民主作为一种治理资源嵌入到现代城市治理当中,而不是单纯地建构一个具有民主形式的外在约束制度,其发展路径化解了民主与发展互为前提或者结果的外生困境,为中国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形式。
- 韩福国
- 关键词:协商民主
- 浙江发展经验与中国发展模式
- 2011年
- 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瑞典隆德大学东亚和东南亚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浙江发展经验与中国发展模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2月5-6日在杭州玉泉饭店顺利召开。会议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承办,
- 郎友兴韩福国
-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治学
-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制度要求--现代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被引量:2
- 2018年
-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它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必须完成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这一战略性支撑载体,进而才有可能实现"国家有效治理、政府依法管理和社会有序参与"的三个社会目标。中国社会治理形态的结构性营造需要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府管理模式、社会治理机制三个层面的结构性营造。政治权力要与民主权威相配,才能生成结构性营造的中轴性要素。否则缺乏权威的政治——行政系统就会失去对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也会缺失人民参与所形成的政治认同。
- 韩福国
-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 “组织化嵌入”超越“结构化割裂”——现代城市基层开放式治理的结构性要素被引量:52
- 2018年
- 作为一个结构性存在的"中国城市治理中的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必须超越简单的"党建研究"或者单纯的"城市治理"来看待。本文认为基层党建面临制度叠加的"创新内卷化"、多元人群参与的不均衡、空间治理滞后、组织激励不足与治理"碎片化"等困境,造成了党建对社会的"结构性割裂"。在城市的国际化属性日益凸显的基础上,治理结构的开放性日愈突出,基层党建要实现"引领",需要将开放式党建"嵌入"到具体社会治理中,形成一个"党社双向开放"结构。其结构性要素营造的具体路径为组织形态要从封闭转向协商共治,形成多中心复合共治结构,提升基层协商民主参与的程序化,回应网络空间的民主治理诉求,以形成多元有序治理。
- 韩福国蔡樱华
- 关键词:社会治理基层党建民主协商
- “民工潮”和城镇就业的两难选择被引量:1
- 1999年
- 依照工业化发展的逻辑,农民大规模地工人化应在失业人口显现之前完成,然而由于中国的特殊性,农民工人化过程与失业显现同时出现,给中国现代化发展与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也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尤为困难。在城镇下岗失业日益凸现的条件下,面对日益汹涌的“民工潮”,关闭“城门”成了目前许多地区的普遍选择。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理解。
- 韩福国
- 关键词:民工潮工业化失业就业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