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琳

作品数:47 被引量:305H指数:11
供职机构: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联合国人口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艾滋病
  • 7篇少年
  • 7篇青少年
  • 7篇健康
  • 5篇疫苗
  • 5篇中学生
  • 5篇干预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乙型肝炎疫苗
  • 4篇重组乙型肝炎
  • 4篇重组乙型肝炎...
  • 4篇校外青少年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健康危险行为
  • 4篇肝炎
  • 3篇心理
  • 3篇预防艾滋病
  • 3篇视力

机构

  • 41篇柳州市疾病预...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1篇韦琳
  • 28篇王萍
  • 15篇覃彦香
  • 11篇蓝剑
  • 10篇杨兵华
  • 8篇严志玲
  • 7篇谢昌平
  • 6篇曾宪柳
  • 5篇黎明强
  • 5篇甘志高
  • 4篇覃忠书
  • 4篇张英霞
  • 4篇单桂苏
  • 4篇俸卫东
  • 4篇唐雪梅
  • 4篇韦启后
  • 2篇吴昕
  • 2篇李艳萍
  • 2篇王豫穗
  • 2篇翁毓秋

传媒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职业与健康
  • 4篇中国学校卫生
  • 4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疾病控制杂志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国外医学(医...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校医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1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策略定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教育需求,及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教育策略的适宜性,为推动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个人访谈法、观察法、满意度调查、参与式研究。结果校外青少年受教育机会少,对预防艾滋病教育持欢迎和感激的态度,同伴教育策略和参与式学习方法深受校外青少年喜爱,建立QQ群是解决校外青少年因地域流动而脱离教育组织之外的有效措施,由各种组织形式的校外青少年自身推动内部的教育较主要依靠社会支持力量的推动更具有持续性。结论预防艾滋病教育是校外青少年所急需和企盼的,以社区支持为条件,以"参与式学习"为中心的同伴教育策略具有可行性、可及性和有效性。
韦琳王萍覃彦香
关键词: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参与式学习同伴教育
柳州市中学生意外伤害与心理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索柳州市中学生意外伤害与个人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对柳州市2006年10月-2007年10月12所中学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展开回顾性调查。结果初中生意外伤害发生率是高中生的1.48倍。伤害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学生的个人行为包括信心、喜欢表现、遇事紧张、容易激怒、是否曾失眠、在意别人看法、意见经常被采纳、希望有人出主意、凭冲动做事等9个心理因素影响到伤害的发生(P<0.01,P<0.05)。结论意外伤害的发生与中学生个人行为存在关联性,提示应重视加强安全防范教育,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加强预防和控制意外伤害。
覃彦香王萍韦琳
关键词:心理因素中学生
乡村中小学生伤害综合干预模式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以教育-环境治理-社区互动三联屏障综合干预为模式,探讨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模式效果。方法在柳州市周边乡镇的中小学生进行伤害发生进行抽查,采用分层系统抽样方法选取小学、初中、高中6所,将样本学校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干预组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学生伤害发生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基线调查乡村对照组与干预组严重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严重伤害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14.29%(x3=4.94,P〈0.05);干预组伤害发生率由2007年的15.51%下降至2008年的10.00%(x3=6.18,P〈0.05),对照组2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生相关知识均分,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干预组由8.09上升至8.32(t=2.62,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相关危险行为分值干预前后均有下降,但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大。站论教育-环境治理-社区互动三联屏障综合干预模式可有效预防乡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蓝剑王萍韦琳
关键词:干预效果
柳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血清学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研究柳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流行趋势和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为制定柳州市艾滋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2003~2006年在柳州市吸毒人群进行行为监测和HIV血清学监测。[结果]4年间共发现HIV感染者300例,其中236例有与他人共用针具史,HIV抗体阳性率为18.42%,属中等流行,吸毒者中注射吸毒史占92.69%,其中30.20%曾共用过针具;35.12%的吸毒者以高危性行为换取毒品,发生高危性行为时8.1%的吸毒者从不使用安全套,只有1.5%的人每次都用,其余90.04%有时使用。[结论]柳州市吸毒人群存在HIV感染流行加快的潜在因素,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和实施行为干预。
俸卫东韦启后韦琳单桂苏
关键词:HIV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柳州市青少年伤害相关行为调查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柳州市青少年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柳州市17所大、中学校在校学生4023名进行伤害相关行为发生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在过去12个月中,被调查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31.15%。0.71%的学生有过自杀计划,25.38%的学生经常因学习压力而感到心情不愉快;6.11%的学生经常被恶意取笑,1.04%经常被索要财物,2.24%经常被排斥在集体活动之外;8.76%的学生过去1a里有4次及以上去过无安全措施的地方游泳;在过去30d里,骑车逆行的占35.6%,闯红灯、乱穿马路的占20.11%,过马路不走人行道的占65.22%。柳州市青少年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因学校类型、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柳州市青少年学生存在多种伤害相关行为。应针对不同学校类型和性别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防止或减少危险健康行为的发生。
王萍韦琳
关键词:自杀溺水青少年
2010—2012年柳州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了解柳州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柳州市区2010年40 897名、2011年43 904名、2012年47 893名中小学生开展体质健康监测,并对3年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柳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81.71%、40.87%,营养不良率分别为7.62%、3.51%,沙眼检出率分别为12.14%、7.28%,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31%、14.46%,龋齿检出率分别为15.76%、44.34%,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中小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措施,重点加强视力不良、用眼卫生、营养等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并改善相应教学环境,以降低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率。
覃忠书蓝剑韦琳王萍
关键词:常见病患病情况
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网络建设研究
甘志高韦琳王萍刘韧杨兵华张英霞蓝剑谢昌平严志玲唐雪梅曾宪柳
据桂卫科教[2008]25号文《自治区卫生厅下达2008年度广西医疗卫生自筹经费计划课题立项的通知》,《校外青少年艾滋病易感性及同伴教育网络建设研究》(后更名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网络建设研究》)列入2008年...
关键词:
关键词:校外青少年同伴教育艾滋病预防
柳州市2004与2007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比较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柳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柳州市2004年与2007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中的视力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年检测中小学生77 291名,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8.04%;2007年检测学生65 363名,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0.00%,2007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2004年明显上升(P<0.01)。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视力不良程度构成看,随着学段的升高,中、重度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结论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青少年视力不良的发生和发展。
严志玲王萍韦琳杨兵华
关键词:视力患病率
柳州市城乡中小学生伤害现状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柳州市市区与乡村中小学生伤害的种类、原因、地点、学段、性别分布及其城乡差异,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7年11月对柳州市18所中小学校36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市区伤害发生率为12.34%,低于乡村的3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91,Р<0.01)。伤害类型顺位市区前四位为跌伤>碰伤>交通伤>动物咬伤;乡村学生前四位为跌伤>碰伤>刀割伤>交通伤。伤害原因市区学生前三位为玩耍(31.72%)、课间或课外活动(13.81%)、体育课(10.82%);乡村学生前三位为玩耍(24.94%)、做家务(12.47%)和体育课(12.47%)。结论可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学习阶段、性别、城乡差异等特点,以及目标人群中最易发生的与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杨兵华王萍韦琳
关键词:城乡青少年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干预研究进展被引量:37
2011年
与婴幼儿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健康问题不是以患病率或死亡率形式表现,而是与行为密切相关。为探讨监控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适宜方法,控制健康危险行为,减少其对青少年时期及其成年后的潜在身心威胁及健康危险行为给青少年后代的负面影响,避免问题行为危及周围人群或造成社会问题,现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状况、
韦琳
关键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干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