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隋波

作品数:17 被引量:190H指数:9
供职机构:吉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气温
  • 6篇季风
  • 5篇东亚冬季风
  • 5篇冬季风
  • 5篇冬季气温
  • 5篇冬季气温变化
  • 5篇气候
  • 5篇气温变化
  • 5篇夏季
  • 3篇环流
  • 3篇暴雨
  • 2篇统计预测
  • 2篇年代际
  • 2篇年代际变化
  • 2篇年际
  • 2篇年际变化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降水
  • 1篇东北三省
  • 1篇右键

机构

  • 17篇吉林省气象局
  • 2篇吉林省气象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7篇隋波
  • 7篇刘实
  • 6篇孙力
  • 4篇涂钢
  • 3篇高枞亭
  • 3篇安刚
  • 2篇姚国友
  • 2篇廉毅
  • 2篇冯喜媛
  • 2篇高峰
  • 1篇王雅君
  • 1篇朱晓飞
  • 1篇唐晓玲
  • 1篇曲金华
  • 1篇李尚锋
  • 1篇陶诗言
  • 1篇闫敏华
  • 1篇陈雷
  • 1篇任红玲
  • 1篇药明

传媒

  • 2篇大气科学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吉林气象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吉林省地球物...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indows95操作中鼠标右键的使用
1999年
王新国隋波
关键词:WINDOWS95资源管理器操作系统任务栏
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的统计预测模型初探
利用NCEP/NCAR再分析和NOAA延长重构的海表温度场的月平均资料,对东亚冬季风强度前期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因子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4-6月日本附近太平洋区域的海平面气压和8-10月咸海附近的经向风与冬季...
刘实隋波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海表温度场
文献传递
中国东北地区干旱规律、成因及预测技术研究
孙力廉毅安刚高枞亭沈柏竹唐晓玲任红玲隋波
该项目开展了东北地区近百年旱涝气候规律、旱涝形成过程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和旱涝形成的物理因子的研究,发现了东北地区九十年代以来出现极端干旱和洪涝的概率增大;提出了适用于东北地区旱涝研究的季风指数;并进一步揭示了太平洋海温、...
关键词:
关键词:夏季旱涝气候预测
东北三省冬季气温变化的有关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09年
通过简要回顾中国学者有关东北三省冬季气温变化的研究成果,概括分析了近百年或近几十年时间尺度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的基本特征,综述了与冬季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相关的各类海-气环流因子。近百年来,东北冬季气温上升,1987年前后发生增暖突变;北极涛动、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等是影响东北冬季气温年际变化的主要因子;北极涛动、东亚冬季风、东亚中高纬环流型等的持续性是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因子。对多种变化特征集中出现的20世纪70年代末的气候变化值得深入探讨,也有必要在整个东北三省的范围内,深入开展冬季气温预测方法的系统研究。另外,测站气温序列的非均一性问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刘实闫敏华隋波
关键词:中国东北三省冬季气温气候变化
东亚冬季风强度的统计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利用1961~2008年NCEP再分析和NOAA延长重构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基于海气系统关键区的前期信号分析,建立了一个东亚冬季风强度的统计预测方法。东亚冬季风强度与前期(9~10月)黑潮及其延伸区和热带西印度洋海温异常(SSTA)密切相关。强东亚冬季风活动与黑潮及其延伸区正SSTA和热带西印度洋负SSTA相对应。东亚冬季风强度还和一个前期(10月)北半球环流型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环流型的活动中心分别位于北太平洋中部、太平洋东北部、北美和北大西洋。文中探讨了这三个预测因子对东亚冬季风强度的预测意义,并揭示了其影响东亚冬季风活动的可能物理过程。该预测方法的历史拟合率和试报准确率较高,可用于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定性预测。
刘实布和朝鲁陶诗言隋波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环流型海温异常
AREM暴雨数值预报模式在吉林省夏季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沈柏竹孙力高枞亭药明安刚隋波李尚锋涂钢王雅君武发新冯喜媛
“AREM暴雨数值预报模式在吉林省夏季天气预报中的应用”项目于2005年8月在吉林省气象局立项,对吉林省夏季天气形势及降水量进行数值分析,为夏季的天气预报及监测服务。通过模式的试运行,解决了Linux与Windows两个...
关键词:
关键词:暴雨
东亚冬季风对中国东北冬季气温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温数据集1961~2011年中国东北地区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冬季风与东北冬季气温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起,东北冬季异常冷、暖事件明显增多,冬季风异常强、弱事件也相对增多;1986年前后东北冬季气温发生增暖性气候突变,冬季风同时进入转弱阶段;冬季风在2004年进入偏强阶段,东北冬季气温在2009~2011年出现转入低温阶段迹象。冬季风通过影响200hPa东亚急流,500hPa东亚大槽、乌拉尔高压,850hPa风场,地面西伯利亚高压等的异常导致东北冬季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
刘实隋波李辑涂钢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冬季气温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
2010年7-8月东北地区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被引量:29
2016年
本文根据影响天气系统和雨带位置的不同将2010年7-8月东北地区出现的22个暴雨日划分成了三类暴雨,在以欧拉方法分析了各类暴雨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 v4.9),模拟计算了各类暴雨的水汽输送轨迹、主要通道以及不同源地的水汽贡献。结果表明,影响暴雨的水汽输送通道有三支,一支是沿西太平洋副高边缘东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另一支是起源于南海北部向北偏东气流的水汽输送,第三支是西风带西北气流的水汽输送。第一类暴雨中,来自于西太平洋通道和南海通道的水汽输送大体相当,均很重要,两者可以占总水汽输送的87.4%。第二类暴雨中,水汽输送路径偏东,西太平洋通道的水汽输送贡献可达近70%。第三类暴雨中,虽然西太平洋通道水汽输送仍占主导地位,但北方通道的水汽输送也变得不可忽视。西太平洋通道的水汽沿途损失较小,并主要被输送到东北地区850 h Pa及以下的大气之中,而南海通道的水汽沿途损失较多,与北方通道的水汽一样,主要被输送到东北地区850 h Pa以上的大气之中。
孙力马梁臣沈柏竹董伟隋波
关键词:暴雨过程水汽输送水汽收支
吉林省近50年气温概率分布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选取了吉林省10个测站的冬、夏季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探讨了吉林省冬、夏季气温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概率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吉林省的夏、冬季气温表现为两种变化特征,一是均值的显著变化;二是方差的显著变化。吉林省夏季和冬季气温均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在不同的年代际变化阶段,气温的总体概率分布特征差异很大,这种概率分布形式的差异与高温、低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繁与否具有密切关系。同时,冬、夏季气温变化特征还表现为平均值的增加,因此吉林省发生暖冬及夏季高温的机率增大。
隋波孙力刘实
关键词:气温极端气候事件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的东亚冬季风背景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1961—2011年我国东北地区72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海平面气压、500 hPa高度场及200 hPa与850 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冬季风强度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序列经去除线性趋势处理后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去除线性趋势后,东亚冬季风强度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69,较原始序列更为显著;两者变化的阶段性较为同步,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于2004年已转入低温阶段,这与东亚冬季风同时转为偏强阶段关系密切;两者均存在20年左右的长周期,同样存在相近的阶段性短周期;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的增温变化趋势在1986年前后的增暖性气候突变中起重要作用。东亚冬季风强度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年代际信号的相关系数达-0.86,较原始序列年代际相关更为显著;两者的年代际变化存在21.5年左右的共同准周期。东亚冬季风强度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序列存在4年左右的共同准周期。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存在与东亚冬季风相关联的200 hPa东亚急流、500 hPa东亚大槽、乌拉尔高压、850 hPa风场、地面西伯利亚高压等的异常背景。
刘实隋波涂钢冯喜媛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冬季气温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