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丽
- 作品数:107 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 随机断裂模型对^(7)Li离子致DNA链断裂碎片长度分布的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用随机断裂模型分析了重离子电离辐射致质粒DNA双链断裂(dsb)的片段长度分布,随机断裂模型中的u为平均每个DNA上的双链断裂数,并可直接由实验得到.分析表明在低剂量时,随机断裂模型都不能描述DNA的碎片分布.在较高剂量时,随机断裂模型可以较好地符合实验结果,说明了在较大剂量情况下,重离子诱发的DNA碎片的长度分布具有随机统计性质.
- 孔福全赵葵展永曹天光倪嵋楠隋丽蔡明辉卓益忠
- 关键词:DNA链断裂DNA双链断裂电离辐射统计性质重离子高剂量
- 不同能量中子致AHH-1细胞PIG3表达和周期改变研究
- p53是众所周知的肿瘤抑制基因,其下游的基因PIG3是DNA损伤诱导基因,在P53蛋白的转录调控机制以及许多生理与细胞病理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和老化等,一些研究表明PIG3有望成为新的生物剂量计...
- 隋丽张小玲孔福全
- 关键词:细胞周期改变生物剂量计
- 低能带电粒子引出的隔离窗结构及装置
- 一种低能带电粒子引出的隔离窗结构及装置,上述隔离窗结构包括:用于与真空腔室连接的密封件、密封薄膜以及网格状的内衬结构。密封件设置有开口,密封件的外侧为大气环境,密封件的内侧用于形成真空环境。密封薄膜固定于密封件上并遮挡于...
- 隋丽郭刚孔福全刘建成龚毅豪
- 文献传递
- 重离子所致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的γH2AX焦点响应被引量:2
- 2017年
- DNA双链断裂(DSB)是电离辐射所致基因组DNA的主要和最严重的损伤类型,磷酸化组蛋白γH2AX能比较特异地在DSB处形成焦点,是DSB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比较了重离子~7Li、^(12)C与γ射线辐照小鼠MEF细胞诱发γH2AX焦点的规律特征。结果显示,诱发形成的平均每个细胞的γH2AX焦点数目与照后时间相关,表达峰值出现在照后2 h,但不同类型辐射高表达的持续时间不同。在相同剂量下,致焦点形成率与辐射的LET值相关,LET值越高,形成率越大。γ射线诱发的γH2AX焦点尺寸随照后时间无明显变化,高LET重离子诱发的γH2AX焦点尺寸随时间变化先增加后减小;与低LET的γ射线相比,高LET辐射诱发的焦点平均尺寸明显变大,LET越高焦点尺寸越大且保持时间越长。
- 隋丽王豫关华孔福全周平坤
- 关键词:基因组稳定性DNA双链断裂DNA修复重离子
- α粒子辐照致DNA双链断裂的AFM观测被引量:3
- 2003年
- 在放射生物学中 ,脱氧核糖核酸 (DNA)是电离辐射引致细胞杀伤或转化的主要靶分子 ,研究它的电离辐射损伤具有深远的意义。以此为目的 ,选用LET为 90keV μm的α粒子 ,以不同的剂量对纯化的质粒DNA进行辐照 ,并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对其所诱发的DNA双链断裂进行了定性观测。同时 。
- 隋丽梅俊平倪嵋楠赵葵郭继宇吴秀坤
- 关键词:Α粒子电离辐射原子力显微镜质粒DNA双链断裂
- 硼中子俘获治疗癌症的基础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分别利用241Am放射源和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α粒子和7Li离子来模拟硼中子俘获治疗中的核反应产物,对DNA水溶液进行辐照,然后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DNA碎片进行观测,最后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获取DNA碎片长度、DNA形态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DNA碎片的平均长度随剂量的增大逐渐减小;线性和开环的DNA分子所占的比例随着剂量的增大逐渐增多;7Li离子比α粒子具有更强的相对生物学效应。
- 蔡明辉赵葵展永郭继宇倪嵋楠隋丽孔福全杨明建
- 关键词:硼中子俘获治疗癌症质粒DNA原子力显微镜辐照
- HI-13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应用研究发展现状和展望被引量:5
- 2020年
- HI-13串列加速器建设开始,核物理应用研究即为其一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过去30多年,从设备和装置建设开始,核物理应用研究得到很大发展,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介绍HI-13串列加速器的航天电子元器件抗辐射加固、辐射生物效应、加速器质谱、核孔膜和防伪标识、在线和离线核效应等核物理应用研究发展现状,展望了依托在建的预期2021年底投入运行的HI-13串列加速器-超导直线加速器和多粒子可变能量回旋加速器的创新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的核物理应用研究。
- 朱升云郭刚何明吴振东袁大庆隋丽焦学胜常宏伟左义范平葛智刚陈东风
- 关键词:HI-13串列加速器
- α辐射致DNA双链断裂的AFM观测被引量:3
- 2003年
- 利用先进的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及凝胶电泳技术,对5.48 MeV的α粒子辐照后的水中pGEMTl质粒DNA进行分析,通过AFM观测,得到了清晰的DNA分子及α辐射致其双链断裂的直观图,并采用凝胶电泳对辐照前后DNA的损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NA链的断裂数目随着粒子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通过测量DNA片段所占比例关系,可获得DNA的片段分布.
- 梅俊平赵葵展永隋丽
- 关键词:DNA双链断裂原子力显微镜凝胶电泳质粒DNA
- 生物样本辐照用7Li离子束流特性诊断研究
- Li离子属于高LET辐射,是辐射生物学基础研究中使用的重离子射线之一,它是硼中子俘获治疗癌症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与低LET辐射相比,高LET辐射通过直接作用于生物的靶分子DNA,而诱发更为复杂、严重、不易修复的DNA损伤...
- 张小玲隋丽孔福全
- 关键词:辐射生物学
- 不同LET辐射致DNA集簇性损伤的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利用辐照质粒DNA构象变化的分子模型,以DNA糖苷酶Fpg和AP核酸内切酶EndoIII识别并切割辐射所致DNA碱基损伤,将其转换为DNA断裂损伤,通过电泳分析DNA分子构象变化,研究比较γ射线、质子和7Li离子诱发DNA集簇性损伤。50Gy以上高剂量γ辐射对质粒DNA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单链断裂(SSB)和很少比例的双链断裂(DSB),并能产生一定水平的集簇性损伤。相比之下,高能质子束和高LET的7Li离子直接所致DNA的断裂损伤以及所产生的集簇性碱基损伤比γ射线的要严重,质子10Gy照射就可诱发明显的集簇损伤。
- 徐辉辉隋丽刘晓丹汪黎王潇王豫徐勤枝周平坤
- 关键词:重离子质子Γ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