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明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语义
  • 3篇句法
  • 2篇英汉
  • 1篇动词
  • 1篇形式语义
  • 1篇隐喻
  • 1篇语义研究
  • 1篇语义演变
  • 1篇认知理据
  • 1篇轻动词
  • 1篇转喻
  • 1篇现代汉语
  • 1篇理据
  • 1篇句法功能
  • 1篇汉语
  • 1篇范畴化
  • 1篇O+
  • 1篇词汇化

机构

  • 4篇宁波大学

作者

  • 4篇陈晓明
  • 4篇罗思明

传媒

  • 2篇现代语文(下...
  • 1篇外国语言文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上上”的语义、句法功能的历时演变
2014年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旨在从历时角度考察"上上"连用的语义、句法功能及其演变。研究发现:第一,"上上"的语义始现于周朝,发展于元朝,明清小说之中使用频率增多,在当代有表示"次序靠前的"这一新用法;第二,"上上"连用具有补语、定语、状语、主语和谓语等五大句法功能;第三,人们对"上上"的认知次序总体遵循空间域>社会域>时间域。
陈晓明姜祝青罗思明
关键词:语义演变句法功能
英汉“名形式”语义的认知理据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基于权威语料,聚焦考察英汉"名形式"语义认知理据,并加以阐释。研究发现,两者共性与个性并存。共性体现在:次类众多,源于范畴化,生成机制以隐喻为主,转喻、隐喻和转喻共同生成及概念整合为辅,最后为隐喻和概念整合共同生成。名词的域具有选择共性。个性体现在:认知理据上存在差异,隐喻、转喻、隐喻和转喻共同生成、隐喻和概念整合共同生成四方面,英语"名形式"比例大于汉语;概念整合相反。生成机制级阶不同;名词域的选择有差异;对应词生成机制不完全相同;对名词参照物的选择有文化差异。
姜祝青罗思明陈晓明
关键词:范畴化隐喻转喻
轻动词视角下现代汉语“VO+O”的句法语义研究
2014年
基于轻动词句法理论格理论,从"CAUSE"和"DO"的角度,通过核心动词移位,对汉语"动宾复合词+宾语"结构的形成原因作出句法和语义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核心动词"V"经移位,与"CAUSE"或"DO"合并,发生词汇化,合成"V大",生成"VO+O"格式,实现了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化。
姜祝青陈晓明罗思明
关键词:词汇化
英汉“名形式”制约性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基于权威语料,聚焦考察英汉"名形式"音节、语义和句法功能制约异同,并力图对此做出认知阐释。研究发现,两者共性与个性并存。共性:该构式中名词和形容词均以单音节为最,具有部分相同的语义特征,均可做定语、表语、补语、状语,偶尔存在结果构式,均有肯定极性倾向,都不用于祈使句;个性:英语中名词和形容词的音节和语义制约性弱于汉语;英语"名形式"不做主语、谓语、宾语,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不用于比较句、最高级和评价句,汉语偶尔可以。
姜祝青陈晓明罗思明
关键词:语义句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