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霖
- 作品数:1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构建带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根据毛囊形成原理,以人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带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方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皮肤替代物真皮层接种人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对照组真皮层不接种任何细胞。在裸鼠背部作一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将两组皮肤替代物气-液界面培养5 d后移植到裸鼠背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在移植后第4、6、8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皮肤替代物移植后2周,实验组创面已完全愈合,移植后4周对照组创面才完全愈合,并且对照组创面收缩比实验组明显。移植后6周,实验组真皮层内见到毛囊样结构和皮脂腺结构,对照组未见毛囊样结构和皮脂腺样结构。结论将人的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共同种植在皮肤替代物的真皮层,可以构建出带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这种替代物对创面的修复能力更强。
- 焦虎范金财刘立强田佳甘承冯苏云付思祺陈文霖
- 关键词:皮肤替代物毛乳头细胞皮脂腺
- 单侧超量扩张的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女性胸部大面积挛缩瘢痕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介绍利用超量扩张的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女性胸部正中大面积挛缩瘢痕的手术方法,探讨其在应用方面的优势,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2014年,笔者使用本方法对16例烧伤后胸部正中大面积瘢痕的女性患者进行修复。使用800ml长方形扩张器扩张单侧背阔肌肌皮瓣,超量扩张2.5倍以上。扩张完成后,取出扩张器,以皮下隧道方式将扩张肌皮瓣转移至胸部,修复胸部正中瘢痕。供区一期缝合。结果:全部皮瓣均成活良好.平均皮瓣面积为28cm×22cm。扩张器扩张及手术过程中出现个别并发症,经积极处理,未对最终手术结果照成影响。术后患者功能外观改善明显,皮瓣颜色质地良好,回缩率低,效果稳定。供区均一期愈合,未见明显背部畸形或肩关节活动障碍。结论:单侧超量扩张的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女性胸部正中大面积瘢痕临床效果好,组织量充足,供区隐蔽,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皮瓣血运稳定,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推广。
- 田佳范金财白永强刘立强甘承杨增杰焦虎陈文霖殷竹鸣韩兵薛兵建
- 关键词:背阔肌肌皮瓣
- 人体头面部解剖标本的防腐固定技术及血管内乳胶灌注技术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改进人体头面部解剖标本的防腐固定技术及血管内乳胶关注技术。材料及分组:福尔马林浸泡固定人体头面部标本4具为对照组;新鲜人体头面部标本8具,平均分为实验组1及实验组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防腐固定及60%乳胶灌注方法;实验组1采用血管内灌注15%福尔马林溶液为防腐固定方法,采用60%乳胶溶液进行血管内乳胶灌注;实验组2采用血管内贯序灌注10%~20%甘油及10%福尔马林溶液为防腐固定方法,采用20%乳胶溶液进行血管内乳胶灌注。比较三组间标本保存质量及细小血管灌注充盈质量。结果:在4周的观察期内,三组标本的防腐质量无明显差异,但标本外观、质地及小血管灌注充盈质量的比较中,实验组2优于实验组1,对照组最差。结论:以10%~20%甘油溶液对头颈部尸体标本进行预灌注,并在标本防腐固定完成之前使用20%的乳胶溶液对血管进行灌注可取得良好的标本固定及血管灌注效果。
- 甘承田佳刘立强付思祺冯苏云陈文霖范金财
- 耳后返流轴型皮瓣修复严重瘢痕性眼睑外翻
- 目的:探讨耳后反流轴型岛状皮瓣在修复严重瘢痕性睑外翻中的应用,提高睑外翻矫正后所致皮肤缺损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到2010年5月,对10例瘢痕性睑外翻,采用耳后反流轴型岛状皮瓣经面部皮下隧道转移修复。皮瓣...
- 付思祺范金财甘承田佳焦虎冯苏云陈文霖
- 关键词:眼睑外翻岛状皮瓣瘢痕性皮瓣修复
- 文献传递
- 扩张皮瓣转移修复术后远期草绿色链球菌感染一例被引量:1
- 2012年
- 一般谈到扩张器术后感染多指一期埋置扩张器后组织扩张过程中发生的感染,这也是组织扩张术的主要并发症。可为原发性的,也可继发于血肿、扩张赢外置或扩张器外露后,一。般表现为扩张器区的疼痛、局部发红、皮温高、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但是近期笔者发现1例患者存二期扩张器取出皮瓣转移修复术后2月出现局部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反复静脉输注抗乍豢尢明显好转,特报道如下。
- 付思祺范金财刘立强田佳甘承焦虎冯苏云陈文霖
- 关键词:链球菌感染修复术后扩张器外露组织扩张术白细胞计数静脉输注
- 短鼻畸形及其治疗被引量:5
- 2015年
- 短鼻畸形主要表现为鼻长度不足、钝性鼻唇角、鼻尖上翘、鼻孔外露、鼻面角小、鼻长高比例失调等,是鼻部整形美容手术中较难处理的缺陷。笔者将较全面地介绍短鼻诊断和治疗上的研究进展。
- 陈文霖范金财
- 负压吸引装置联合微针技术促进静脉淤血皮瓣回流的实验研究
- 皮瓣移植是整形外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皮瓣移植术后的血管危象特别是静脉淤血一直是整形外科医师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干预皮瓣静脉淤血的方法包括各种抗凝溶栓药物的使用、医用水蛭、高压氧、小切口放血以...
- 陈文霖
- 关键词:皮瓣移植静脉淤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负压吸引装置微针
- 微针技术结合乙醇脂质体促进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透皮吸收的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索rhaFGF透皮给药微创有效的给药方式。方法:离体实验:亚甲蓝染色经微针处理后的离体兔皮,观察微孔的分布和排列。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微孔的深度。在体实验: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分为微针+空白脂质体组、微针+rhaFGF组、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皮内注射组;时间和浓度一定时,皮肤组织切片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rhaFGF的分布,ELISA法检测皮肤组织匀浆液中rhaFGF的含量,经统计后分析不同给药方式中药物经皮渗透效果最好的一组。结果:微针处理后离体兔皮微孔排列均匀,深度可达真皮层。动物给药30min后,微针+rhaFGF组、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及皮内注射组皮肤组织匀浆液中rhaFGF含量均高于微针+空白脂质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高于微针+rhaFGF组皮肤组织匀浆液中rhaFGF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及皮内注射组组织匀浆液中rhaFGF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rhaFGF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微针+rhaFGF乙醇脂质体组真皮组织中有大量rhaFGF存在,且分布均匀;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微针技术结合乙醇脂质体能取得较高的rhaFGF透皮效果,使rhaFGF外用给药促进皮肤增殖,加速皮瓣扩张成为可能。此方法简单易行,同时也为其它蛋白、多肽类大分子药物的经皮给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冯苏云范金财刘立强田佳甘承杨增杰付思祺陈文霖
- 关键词: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乙醇脂质体
- 圆形扩张器扩张颈部-耳后联合皮瓣进行全颊部美学修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利用圆形扩张器扩张颈部-耳后联合皮瓣进行全颊部瘢痕一次性美学修复的可行性及优势,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2013年,笔者对18烧伤后全颊部瘢痕的患者(23侧颊部)进行美容性修复。使用200ml或300ml圆形扩张器扩张颈部皮肤,扩张完成后,取出扩张器,并将附加切口向耳后及后发际线延伸,以旋转推进的方式利用扩张皮瓣修复全颊部大面积瘢痕。供区一期缝合。结果:全部皮瓣均成活良好.平均皮瓣面积为9.8cm×7.8cm。扩张器扩张及手术过程中出现个别轻微并发症,经积极处理,未对最终手术结果照成影响。术后常规随访,平均随访年限为2.3年,皮瓣回缩率较低,供区外观功能良好,附加切口隐蔽,效果稳定。结论:圆形扩张器扩张颈部-耳后联合皮瓣为全颊部瘢痕的修复提供了颜色、质地、形状高度相似的组织,符合美学单位修复概念。以旋转为主、辅以推进的转移方式使皮瓣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垂直方向上的张力减小,供区形态功能得以保全。本方法操作简便,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颊部瘢痕修复方法。
- 田佳范金财刘立强甘承杨增杰焦虎陈文霖殷竹鸣
- 关键词:扩张皮瓣美容修复
- 一种贴壁细胞牵拉培养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胞培养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贴壁细胞牵拉培养装置,其中,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位于培养盒内的中部,通过螺栓、螺母固定相贴,第三固定片位于培养盒的端部,牵拉螺杆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用螺...
- 付思祺范金财刘立强焦虎甘承田佳陈文霖杨增杰殷竹鸣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