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
-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比较大学生手机阅读前后视觉质量差异
- 2015年
- 目的 使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分析手机阅读对大学生泪膜及调节力的影响,并分析屈光度与泪膜及调节力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使用OQAS分别检测并比较53例在校大学生(共106眼)手机阅读1 h前后的泪膜稳定性(OSI值)及调节力.指标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成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手机阅读1 h后泪膜稳定性及调节力均发生了改变,OSI值升高(泪膜稳定性变差)(t=-7.464,P<0.01),调节力下降(t=4.8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机阅渎前后泪膜的改变无性别差异(t=-1.207,P>0.05),调节力的改变无性别差异(t=1.216,P>0.05);手机阅读前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重度近视组之间OSI值表现出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高度近视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组之间调节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9,P<0.05),且正视组>低度近视组和中高度近视组;手机阅渎1 h后,随着等效球镜度的增加,泪膜更加不稳定,调节幅度变小,但是不同屈光状态的3组之间OSI值及调节改变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机阅读会使泪膜稳定性变差,调节幅度变小,并且与近视程度有关。
- 任骁方肖林陈思
- 关键词:手机阅读泪膜
- 北京市部分小学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率及其家庭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了解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视力不良发生率,分析其家庭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某学区内的6所小学共698名一年级新生进行眼科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率高达24.4%。视力不良学生中,女生(28.2%)大于男生(20.9%);高龄儿童(25.1%)大于低龄儿童(17.5%);出生季节中夏季最高(35.2%);遗传因素中父母均为近视者最高(44.4%);早产儿(68.3%)高于足月儿(23.9%)。睡觉开灯者(35.5%)高于关灯者(20.0%);使用VDT年限越长,视力不良率越高;室内活动者(28.6%)高于户外活动者(21.5%);户外活动时间越短、课外学习时间越长,视力不良率越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出生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家庭因素与小学新生的视力不良率相关,提示防控近视应从改善家庭环境着手。
- 任骁方肖林金恩忠陈思
-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家庭因素
- 单眼弱视患者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Meta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 评价单眼弱视人群双眼黄斑厚度差异,为应用OCT探讨弱视发病机制及指导弱视诊断提供线索.方法 Meta分析.检索万方、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并通过Google Scholar搜索引擎进行文献补充,对有关单眼弱视对象双眼黄斑区OCT检查的临床研究进行筛选、评估和数据提取,将弱视患者双眼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区域厚度纳入研究.应用RevMan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应用时域OCT的研究纳入4篇文献,纳入对象均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仅纳入1项研究,弱视眼比对侧眼厚(P =0.045);Meta分析结果提示弱视眼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区域比对侧眼厚6.82 μm(P<0.05,95%可信区间为2.81~10.83).应用频域OCT的研究纳入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提示弱视眼与对侧眼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差异及各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弱视眼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区域厚度高于对侧眼7.38 μm(P<0.05,95%可信区间为3.13 ~11.63),亚组分析提示屈光参差性弱视亚组弱视眼高于对侧眼而斜视性弱视亚组双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黄斑中心区域厚度高于对侧非弱视眼,提示弱视患者黄斑厚度研究可以为弱视发病的外周机制提供佐证.
- 陈思刘括董宁肖林金恩忠任骁方
- 关键词:弱视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META分析人体测量术
- 亚裔黄种人青少年黄斑厚度正常值研究与探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国人及亚裔黄种青少年黄斑厚度正常值,为该人群黄斑厚度异常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万方、CNKI、Pubmed、Medline等中英文数据库,应用googlescholar搜索引擎对文献进行补充,对国人及亚裔黄种青少年人群黄斑厚度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并采用自制表格进行数据提取,通过多个小样本均数、标准差的合并公式,求出各研究黄斑区的合并均数、合并标准差,采纳正常国人黄斑厚度值作为参考。结果文献筛选后最终对12篇文献进行数据合并。合并结果为黄斑中心凹最小厚度、黄斑中心凹(1mm直径区)平均厚度分别为143.89±17.32"m(n一2062眼)、181.60±17.93“m(n一1974眼)。最终将以上两个区域及黄斑旁中心凹1~3mm直径区、3~6mm直径区各4个象限厚度的数据合并值与成年国人相应区域黄斑厚度值进行比较。按年龄分层进一步分析青少年黄斑厚度特点。结论正常国人及亚裔黄种人青少年黄斑不同区域厚度值与成人存在差别,儿童黄斑厚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与成人不同,因此临床诊断青少年黄斑厚度异常相关疾病时应综合考虑年龄、屈光度、眼轴、种族、性别等因素。此外,更合理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尚待大样本横断面研究提出。
- 陈思肖林任骁方金恩忠
- 关键词:黄斑厚度青少年屈光状态
- 北京市小学生视力及眼球发育情况追踪调查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小学生视力及眼轴与平均角膜曲率半径比(简称轴率比)(AL/CR)的差异,寻找近视发展重点监控人群。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羊坊店学区6所小学1 538名一、四年级小学生进行连续3年的视力和眼球生物学指标追踪调查。结果一年级组与四年级组小学生视力和轴率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组人群入学后视力和轴率比均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且2组人群3年随访期间视力和轴率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年级组3年间视力不良患病率分别为25.5%、38.7%和47.3%,四年级组分别为49.3%、69.3%和74.3%;同一年级组女生视力不良患病率高于男生;一年级到二年级、四年级到五年级区间近视发展速度最快;一年级组不同性别学生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轴率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年级组不同性别学生远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年龄增长,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逐年升高,视力水平下降,轴率比增大,6~7岁和10~11岁是近视发展最快的阶段,是近视防控的重要监测点。
- 金恩忠肖林张拓红李文斌刘鹏飞王冰玉陈思
- 关键词:小学生视力近视视力不良随访研究
- 基于成本分析的临床科研探索:学龄儿童不同近视筛查方法成本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为了探索一条有效的成本较低的,操作便捷且易于推广的早期近视检出方法。选择北京市羊坊店学区1427名6~12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采用轴率比联合远视力和远视力筛查作为检出及转诊标准。依据成本核算公式,核算两种方法的筛查成本、转诊费用,计算确诊1例近视所需平均成本。结果提示采用轴率比联合远视力筛查较远视力筛查可以分别降低成本15.12%和12.34%。可见轴率比联合远视力进行筛查,在各年龄组中成本均低于远视力筛查,是一种经济合理的学龄儿童群体近视筛查方法。
- 陈思金恩忠任骁方姚晶磊肖林
- 关键词: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近视学龄儿童
- 光线昼夜节律紊乱与近视的关系被引量:4
- 2013年
- 寻找近视危险因素并及早干预是现代近视防控工作的重点。大量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研究提示光线昼夜节律紊乱可能干扰眼球的正常发育,导致近视发生发展。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夜间照明、长时间日照所致的光周期紊乱与近视关系的相关研究作一概述,并就光昼夜节律紊乱与近视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简要探讨。
- 陈思肖林
- 关键词:昼夜节律近视动物模型